当前位置: 风电网 » 海上风电 » 正文

南海上的风电人

日期:2021-01-12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张锐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21
01/12
09:1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海上风电 阳西沙扒海上风电项目 风电项目施工

“‘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优秀团队’证书下来了!”阳西沙扒海上风电项目部会议室内正要召开月度安全例会,项目书记董沂港将江苏分公司工会群里“热乎”的证书图片转发到项目部工作群内。“又添了项荣誉,喜事啊!去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17根单桩,3台风机的安装任务。今年的任务依然艰巨,大家还得一鼓作气,不忘初心,往前冲!”会议室响起项目经理潘晓炜的号召声,眼前已从30人壮大到60人的风电队伍将全力迎接后续近30亿三峡风场上的挑战。

回顾从1期项目开工至今,这些风电人在南海这片海域上,排除万难、高质作业、党员引领共奋进。

磨刀不误砍柴工

2019年3月,三航局江苏分公司的建设团队开始陆续进场。阳西沙扒附近海域的涌浪异于别处,浪高一米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稍微起点风,便能达到两米。面对前所未遇的恶劣海况以及底口桩径达9米的国内最大单桩,项目副经理潘晓炜虽是技术专业出身且有着丰富的海上风电施工经验,一时间也犯起了难。风大浪高可以等待窗口期,没有合适的稳桩平台可以按需设计制作,然而没有合适的液压锤,一时间前期筹备工作陷入了瓶颈。

设计要求液压锤最大锤击能量不小于2400千焦,市场上满足要求的液压锤屈指可数,项目部经过商榷,通过多方咨询,终于从中天科技租借到了Menck3500S液压锤。锤的问题是解决了,但该锤原有桩帽直径只有6.5m,仍无法满足桩顶直径7.5米的施工要求。潘晓炜回想起在大丰项目部施工时的情况,与此时如出一辙,他根据具体参数,重新订做了一套适用的替打环及外桩帽。

此外,面对恶劣的海况,为了充分利用施工窗口期,项目部经过对现有的船机设备和工艺进行研究讨论,决定采用一种单船单钩起吊翻身施工工艺取代传统的双船抬吊。

在万事俱备之下,大家顺利进行了首桩沉桩施工。借用潘晓炜的原话来说:“没有条件便拿初心去创造条件。”随后的16根单桩,项目部勠力同心,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把每根桩都视为第一根桩,严格做到“一桩一方案,一交底一总结”。紧抓80天窗口期,完成了该批次所有单桩施工。

业主在表扬信中连声称赞:“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啊!三航人值得信赖!”

阳西有个陶千一

陶“千一”本名陶明,现任阳西海上风电项目部测量主管,进中交三航局江苏分公司以来,他扛着测量仪器满中国跑已有近20年之久。2015年为公司打下第一根海上风电单桩的他,开启了专业海上风电测量之路,摒弃设计方要求3‰内的桩身垂直度,陶明一直坚持将桩身垂直度控制在1‰内,因而得到了陶“千一”的美誉。

经过避风期间的一系列精心准备,为1期项目36号单桩施工等待许久的陶明终于迎来窗口期。为了让观测数据更精准,陶明坐着吊笼来到稳桩平台,架好全站仪,与吊机人员配合指挥稳桩。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傍晚时分海上陡然刮起突风,一时之间原本就跟随涌浪晃动的平台、船只晃动的更厉害了。最危急的是,桩自重入泥已有8米深,开弓没有回头箭,吊回已是不可能。这根“庞然大物”桩身100米、重达1535吨,是国内目前最长单桩。随着吊起单桩吊钩的摇摆,也开始与稳桩平台发生轻微接触。如果不在最短时间内解钩下放,桩身晃动不但会造成桩身和千斤顶等设备的损坏,在场人员也将承受巨大的安全风险。

时间如此紧迫,想要一步到位达到1‰的垂直度是没可能了,只能等后期纠偏。陶明在心里盘算了下,快速测量引导下放解钩,凭借沉桩数百根的经验,心中有数将垂直度大致控制在5‰,为船机人员设备的安全撤离抢时间。

待海上风浪渐小,已是当晚八点。陶明简单的扒了口饭就折返到现场,开始测量桩身角度及切边。考虑到外海涌浪大,晚上能见度差,第二天他又起了个大早抓紧进行复测,拿到第一手准确垂直度数据便与总工碰头,商榷纠偏的方案。经过一天的设备修复,最终在连续作战的第三天完成了纠偏。经过数据测算,最终垂直度为1.4‰,远在合格范围内。苏豫东拍了拍陶明肩膀:“陶千一果然名不虚传!”

随着新一批小徒弟们的到来,陶明面对施工作业咬紧牙关,丝毫不松懈,同时还用心培养着人才队伍。非窗口期时,陶明便会主动开办测量培训班,理论结合户外实战,手把手进行教学,帮助徒弟们尽快掌握桩施工测量的方法技巧。平日里,他经常督促徒弟们加强CAD、CASS等专业软件的学习,还带着项目部年轻人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为与海浪搏斗增筹码。

今年年初,在江苏分公司的颁奖台上,测量主管陶“千一”变身2019年度“先进个人”、“先进班组”双料得主。海上定心丸

月光倾洒在凌晨一点的海面上,静谧中泛着点点星光。船后甲板右舷上,生产经理朱国虎手拿激光测距仪,正反复测量800T吊机中心到9号风机机位中心的距离,做着同款工作的还有安全员方红波和施工员赵文豪,两个90后小伙子。

9号风机是年后复工安装的第三台风机,朱国虎掰了掰手指头,自己带着两个小伙子在海上已经漂了半个多月。“嗓子还疼吗?”朱国虎看了看身边正在测距的赵文豪,作业时设备的轰鸣加上海风的直灌,嗓子疼已是现场管理人员的家常便饭。对于他们而言,习以为常的还有随时施工的混乱生物钟和来往现场一趟就会浸湿的救生背心。

“没多大事,和您这颗‘定心丸’聊天就不疼了。”面对朱国虎的关心,赵文豪笑着说,边上的方红波也赞同的微微点头。海上的通讯信号差,活动空间也有限,施工时间之外,聊天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船上时光。朱国虎既是领导也是前辈,自然不放过给新生代“传经布道”的好机会。利用船长调整距离的时间,他又和身边的小伙子强调了起来:“你们要多注意大吊用时,记录下来,要主动去想怎么优化这个时间,海上施工时间就是金钱啊!多思考总结以后肯定有大用处!”两个小伙子认真倾听朱国虎的一字一句。从去年开工至今,朱国虎带着他们一点点熟悉海上作业的条条框框,关照着他们的衣食起居,就像一颗“定心丸”,即使此时身处海上,心中依然有方向。

听到“定心丸”三个字,朱国虎一时忍俊不禁,想起了自己刚进单位时眼中的师父也如同一颗“定心丸”般的存在,时光荏苒,一代人终将老去,一代青年终将崛起。眼前这些青年人一点一滴的成长,他都看在眼里,经过一年的磨练,他们早已可以独当一面,也终将会成为别人的“定心丸”!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