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风资源丰富且便于消纳,未来随着成本进一步降低,经济性有望进一步凸显。根据规划,江苏、广西、广东、浙江、福建五省在“十四五”期间的海上风电装机增量达34.7GW。此外,电价上涨趋势明确,电力运营商价值有望重塑。
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出台海上风电规划,本文对此进行梳理,探究“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的增量空间。
全球海风新增装机稳步发展,我国海风新增装机容量全球第一。根据GWEC预测,2021年我国海风有望新增7.5GW。本系列前序文章已经详细梳理过海上风电的发展现状,相对于陆上风电,海风尽管体量较小但增速很快。
一方面原因是我国海上风能资源相比陆上风能资源更丰富,开发前景较好,且相比于陆上风电,开发距离负荷中心更近,便于就地消纳,能够有效避免或降低电能远距离传输中的损失,无需占用大量陆地资源。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经济性提高,除造价成本有所下降外,海上风电的发电效率在单机容量变大+叶片尺寸加大+塔架变高等因素驱动下大为改善。
据IRENA数据,我国海上风电平均LCOE已由2010年0.178美元/千瓦下降52.8%至2020年的0.084美元/千瓦。机组价格明显有所下降,并有望大幅降低项目的整体造价。据《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预测,海上风电初始投资将下降至2025年1.37万元/千瓦;
未来,海风下降至2025年0.74元/千瓦时。成本下降叠加海上风电国补即将退出,上游设备商主动降价。2021年11月,中广核象山涂茨海上风电场风机采购开标,所有投标人平均单价为4563元/kW;2021年10月,华润电力苍南1#海上风电项目风机(含塔架)采购项目开标,所有投标人平均单价为4352元/kW。
从各省规划看十四五期间海风装机空间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稳步发展,装机容量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10月末为1445万千瓦。同时,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风电总装机的比重也有所提高,从2011年的0.54%提升至2020年末的3.20%。
今年前十个月,由于海风抢装潮,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占风电总新增装机容量的比重显著提升,高达29.3%。但总体而言,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占风电的比重仍较低,截至10月末仅4.82%。
双碳目标背景下,海上风电由于其资源丰富、便于消纳、成本持续下降等优势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目前,多个沿海省份对“十四五”期间海风的发展做出了规划:
2021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力争达到1800万千瓦,在全国率先实现平价并网。
在2021年7月的第六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农冰解读了广西“十四五”能源发展方向及重点任务,力争“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能够核准800万千瓦,投产300万千瓦。
2021年9月,江苏省发改委发布《江苏省“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根据公示,规划场址共28个,规模9.09GW,规划总面积为1444km2。
根据规划,江苏、广西、广东、浙江、福建五省在“十四五”期间的海上风电装机增量达34.7GW,为我国“十三五”海上风电增量的4.21倍。
海上风电产业链梳理及成本占比
海上风电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材料原材料商,中游各部分零件设备商及下游投资运营商。海上风电的并网由两部分组成:
(1)海上风电机组通过33或66KV的海底电缆连接到海上变电站;
(2)海上变电站通过132-220KV的海底光电复合缆与陆上变电站相连,再由陆上变电站将电力输送到电网公司。
海风的成本一般包括风机设备、建安费用、塔筒、海缆及配套等,其中风机设备(45%)、建安费用(25%)占主要,海缆及配套占据8%左右,海缆不同于风机、叶片、塔筒等陆风、海风共有设备,为海上风电专属。建设成本约是陆上风电场的2-3倍,达150亿元/GW左右。
此外,海风建设能力由风电安装平台的支撑,尤其依赖于海上掉装船的施工,截至上半年,我国主要海上风电安装施工船达42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