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麦肯兹中国新能源研究团队近期发布《放眼海外》(”looking overseas”)专题系列报告,解读中国企业在海外风电、光伏及储能市场的投资及制造业扩产战略。系列报告包括:
·Looking overseas: China wind companies’ export tracker - H2 2023
《放眼海外:中国风电企业出海动态追踪,2023年下半年》
·Looking overseas: Global reach of China’s solar industry
《放眼海外:中国光伏企业的全球影响力》
·Look overseas: Global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energy storage companies
《放眼海外:中国储能企业的全球机会》
本文基于上述风电研究报告,聚焦中国风电制造企业及投资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动态,并着重探讨中国企业未来的海外市场机遇及应对策略。在完整报告中,我们基于营商环境、中企投资倾向、市场潜力与市场准入四个维度,搭建市场吸引力评价模型,并针对六十余个海外市场进行量化分析,从项目投资端及制造出口端两个角度,筛选出值得关注的目标市场,助力企业的国际化布局及战略规划。以下为主要内容摘要。
由于海外风电市场面临供应短缺和成本压力,中国风电供应链仍将保持较高的出口潜力
根据伍德麦肯兹统计,截至2023年,中国风电整机商累计海外装机容量接近10GW。伴随2022-2023年间,中国风电整机商收获的16GW海外订单的逐步交付,中国风电出口进入增长期。
根据伍德麦肯兹的最新预测,全球风电市场将于2024年迎来复苏。未来十年,全球除中国大陆外的风电市场年均新增并网容量将达到85GW。但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涨、地缘政治以及对风机产品质量的担忧导致西方供应链企业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西方供应链企业面临的盈利压力也使得投资建设新产能变得较为困难。目前,除中国、印度以及南美区域外,其它区域的本土产能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就此,中国风电供应链或迎来出海机会窗口。
未来,中亚和东南亚、东欧和中东等新兴市场仍然具有吸引力。一方面,当地政府明确了各国能源转型目标,为未来风电市场的规模化增长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中国风电制造商可利用其成本优势和历史经验,与国际玩家竞争。然而,随着中国企业渗透率的提升,市场竞争将会逐步加剧,从而进一步考验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
考虑到地缘政治的影响以及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国风电制造企业对于进入欧美等成熟市场,仍持谨慎态度。然而,在欧洲海上风电市场面临本土供应紧张及开发成本上涨的难题之时,中国海上风电供应链,特别是海工供应商,仍将有机会凭借成本及产能优势,在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中企海外供应链布局加速,全球化趋势凸显
从全球范围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风电本地化率政策,或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和监管政策,以鼓励本土生产。中国风电制造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海外布局突破点。目前,中企已经在印度和巴西投产了整机总装、叶片以及齿轮箱的属地化工厂。中东区域由于具有本地化率政策要求,加上较大的市场增量潜力,或将成为中企全球供应链布局的下一个枢纽点,并有望成为未来中国制造企业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的制造中心。
中国企业的财务状况好于西方同行,并受益于国内稳定的原材料价格及规模化的产业链布局,在进入存在本地化率要求但尚未建立成熟供应链的市场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中国出口风机在海外市场的价格比西方风机价格低20%-25%。海外制造的中国品牌风机,相较于国内生产且出口的风机,成本有所增加,但仍有望保持价格竞争力。与此同时,海外供应链的部署,意味着高额的初始投资与属地化生产管理。因此,在投资决策时,企业应充分考虑是否已有足够的订单储备,以及是否能以简化的产品组合实现多样化的项目需求。
中企海外风电项目投资进一步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根据伍德麦肯兹统计,截至2023年,中国企业持有的海外风电资产已接近10GW,其中接近一半位于欧洲市场。超过80%的海外风电资产通过收购行为实现,以规避开发及建设周期较长的风险。
伍德麦肯兹预计,随着国家间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风电投资企业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收获更多的业务机会,并且依靠中国风电供应链的价格竞争力以及快速的交付能力,带动产业链协同出海。对于成熟市场,直接收购仍然会是规避项目开发期风险、快速增加公司风电资产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