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人物 » 正文

田庆军:以产业链协同优势,破解风电机组出口壁垒

日期:2023-10-30    来源:《风能》杂志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23
10/30
09:2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CWP2023 远景能源 田庆军

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以“构筑全球稳定供应链 共建能源转型新未来”为主题,对国际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在大会期间,记者针对目前低价竞争大环境下,如何实现整机商供应链降本增效,并成功突破国际贸易壁垒,对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进行了采访。

记者:在您看来,风电整机市场的低价竞争态势是否还将持续下去?

田庆军:2020年抢装以后,整机市场出现明显的低价竞争现象。这是由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制定,明确释放出了市场空间信号,使近两年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十三五”期间每年新增的2—3倍。整机企业都希望抓住机遇将企业规模做上去,所以低价竞争在所难免。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从低价竞争开始的,最初是引进昂贵的外国产品,在国产产品推出后价格降到只有几分之一。我国企业趋向于争抢市场份额,同时价格又是招投标定标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先把价格降下来,导致低价竞争成为必然结果。今天的风电行业,也正在穿越这样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中,出于对成本的快速压缩,产品质量很难保持较高水平。以家电、手机、计算机等成熟行业为例,只有价格下降到一定幅度后,企业才会将更多力量用于稳定产品质量。因为产品质量也是成本中的一部分,相当于是转嫁到未来的成本。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国产产品,才能又好又便宜。

记者:上面您谈到我国风电整机市场正在穿越低价竞争周期,这个周期预计何时结束?

田庆军:2022年大家在谈论低价竞争时会表现得非常激动,而今天就平静了很多,因为我们已经对它有所适应。2023年的主机价格降幅明显收窄,很少出现在投标报价时一下比竞争对手低出100-200元/kW的极端案例,证明长尾效应已经趋缓。至于价格还将下降多久,这主要取决于单机容量是否还持续增长。以陆上机组为例,在2MW时代主机价格达到了4700元/kW,单机价格约为1000万元左右;到2023年7MW机组价格为1200-1300元/kW,单机价格仍为1000万元左右。如果未来陆上机组单机容量做到10MW,那么单机价格仍可能在1000万元左右。然而,单机容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两年大型化加剧是将过去若干年所积累的技术能力爆发了出来,正所谓厚积薄发。下一步,我认为中国风电又需要开始平心静气地进行积累了。

记者:低价竞争大环境下,如何才能确保整机企业利润?

田庆军:现在投标价格里预埋了未来5年质保期内的成本。如果整机企业能把产品质量稳定住,实际上就是节约成本,会直接反映到利润当中。例如,海上风电的毛利率远高于陆上,但海上的风险比陆上大很多,在5年质保期内,海上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或批量问题,企业将颗粒无收。国际与国内市场也一样,国际市场毛利率比国内高很多,但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也是一种成本。

另外,整机企业还需要持续提升效率,不仅仅是大型化等技术层面,还包括内部管理效率,以及同生态伙伴、供应商之间的协同效率。例如,如果整机商的利润水平很低,而部件商仍保持在20%-30%的利润水平,那么只能逼着整机商自己去做零部件的自研自制,反而会使部件商的市场份额下降,所以这需要整个供应链条协同起来。

记者:我们知道有整机商正在对关键零部件进行自研,尤其远景已经实现了关键零部件100%自研能力,除控制成本外还有什么目的?如何保证部件质量?

田庆军:目前远景风电机组产品的核心部件已经实现100%自研,后面会有计划有步骤地自制。自制不一定很快,因为这需要经验的积累,太快可能会出问题。并且我们还需要与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生态合作关系,成为孤家寡人并不是最佳状态。但是,如果不去做关键零部件的自研,全部依赖现成的产业链,会严重限制新产品的推出节奏,比如造不出一定长度或翼型的叶片,恐怕连有竞争力的机组都无法设计出来。为了保证自研关键零部件的性能优于现成产品,我们会吸引行业中最核心、优秀的人才;并且还会从小批量开始试制,加强中间测试环节。此外,我们会发挥整机商优势,将部件与整机设计充分协同起来。如果能够打通关键零部件与整机系统设计的间隙,与单独进行部件设计研发时所采取的思维方式将完全不同,从而对整机到部件个体充分贯通。同时我们能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利用关键部件中的传感器对已投运的机组进行状态监测,将关键数据反馈到新产品设计流程中,形成新产品设计的迭代和开发的闭环。

例如,自2019年首台自研主轴承成功应用,目前远景的主轴承已经交付了4600台,其中海上7MW以上机型交付了近200台,平均成本比进口品牌低30%以上,投入市场5年来运行零失效,这在国外顶尖品牌也没有一家可以做到。远景自研发电机也已经交付了10000多台,成功应用到2-16MW级别海陆风电机组产品上,在全球12个国家及全国28个省市和自治区稳定运行,劣质质量成本较平均水平显著降低10%以上。

记者:近年来整机企业在走出去的方式上有一个显著趋势,就是复制在国内通过投资建厂换取订单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远景近年来海外市场表现抢眼,有哪些经验可供行业分享?

田庆军:一方面,所有的中国整机企业走出去,一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远景也一样,绝不会在海外做赔本的买卖。另一方面,贸易壁垒的出现是因为我们触犯了他人的利益,例如一些外资整机商的产品成本比我们高出50%以上,从成本角度已经无法与中国整机企业竞争,就需要通过贸易壁垒增加我们的运营成本。远景的应对方式,一是就近建设供应链,比如我们在印度不仅建设了主机厂,还拥有叶片厂,从而保障了当地的税收。下一步我们也会在欧洲进行相似的产业布局。二是必须与当地企业共享利益,包括与产业链上的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例如,绿电向下游供应时会有企业需要绿氢和绿氨,我们与他们合作,利用其在当地的影响力来淡化自身被区别对待的尴尬局面。所以,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已经超出了订单与交付问题,关键是要与当地供应链、生态伙伴、客户建立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

记者:您上面提到了布局欧洲,如果在欧洲建厂成本是否还有优势?在海外市场还有哪些合作方式?

田庆军:在欧洲建厂仍有优势。因为我们在欧洲不可能做全产业链,研发人员还以国内为主,这些成本相对都是节约的。同时供应链还是在国内,那么在欧洲更多是以集成为主。另外远景的产品体系已经比较丰富,不一定只针对于风电,储能、电池、氢能都可以与当地进行合作。把这些产业链充分协同起来,例如我们建设为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动力电池厂,其实对风电机组的销售也有促进,形成多维打一维的局面。例如,远景在海外与客户合作时,大多以零碳技术伙伴的身份出现,风电机组只是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支撑。结合零碳概念,很自然地就能将机组带进去,这是目前远景的一项整体打法和套路。远景的机组最近两年在国外的销量之所以较高,源于客户对远景综合解决方案与整体实力的认可,因为我们能帮忙解决他们所关注的零碳问题。

除了上述方式,远景还有其他国际合作模式,包括:在国外尝试自己投资开发风电场;与央企一起去拓展当地市场;直接与国际客户合作等。但无论哪种方式,远景都将时刻保持风险意识,尽可能地做好风险把控。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