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贵州省能源局针对民盟界提出的《加快新能源项目落地建设 打造我省多能互补精深加工基地》提案以及民革贵州省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推动储能产业化 引领新能源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进行答复。
关于《加快新能源项目落地建设 打造我省多能互补精深加工基地》的答复指出,为提升电力安全保障供应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我省正在编制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制订新型储能管理办法,对“十四五”以来建成并网的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拟按不低于装机容量10%的比例(时长2小时)配置储能电站。配置储能电站可由企业自建、共建或租赁。鼓励新型储能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各类电力市场交易。
按照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4265万千瓦,其中:风电1100万千瓦、光伏发电31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65万千瓦。
为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努力实现我省“十四五”及2030年新能源规划装机任务,科学有序、持续健康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2023年上半年,全省共3039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纳入年度建设规划计划。
目前,我省已开始2023年下半年风电光伏发电年度建设规模计划申报工作,对水风光、火风光、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且送出通道不占用消纳能力的项目,及基地化项目规模达100万千瓦及以上,由电网企业单独出具消纳意见,此类项目消纳能力不计入区域消纳能力范围,持续加大力度推进新能源基地化、规模化发展。
关于《关于推动储能产业化 引领新能源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答复指出,推进流域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基地及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建设方面。积极推进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建设,已完成乌江流域、北盘江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规划研究报告编制,并上报国家能源局。同时,大力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水火电送出通道及调节能力,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水火风光一体化项目160万千瓦,在建拟建规模达961万千瓦。结合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建设,合理布局新型储能、抽水蓄能项目,研究优化调度、联合运行方式,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和送出通道利用率。
下一步,将积极建设“水风光火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动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详情见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快推进新能源发展。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新能源开发,新能源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截至5月底,全省累计建成新能源装机达到2125万千瓦,其中风电597万千瓦,光伏发电1465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63万千瓦。
按照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达到4265万千瓦,其中:风电1100万千瓦、光伏发电31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65万千瓦。
(二)加大新能源项目储备。
我省属于典型的山区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布不均,新能源资源开发具有不确定性因素。为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努力实现我省“十四五”及2030年新能源规划装机任务,科学有序、持续健康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2023年上半年,全省共3039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纳入年度建设规划计划。
(三)加强新能源项目管理。
印发了《贵州省风电光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项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项目申报、核准(备案)及建设等管理。
(四)积极谋划推进新型储能项目建设。
为推进新型储能项目建设、规范项目管理,我省正在开展新型储能规划编制、电价机制研究和管理办法制定。目前,全省在建项目4个、装机40万千瓦。
二、关于几点建议的答复意见
(一)关于盘活低效存量,推进规模化、基地化建设。
1.新能源项目履约建设管理方面。对纳入年度建设规模计划的项目实施周调度,及时掌握项目推进情况。按照《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项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纳入我省风电光伏发电年度建设规模后推进滞后的项目进行清理,目前完成“十四五”第一批项目清理工作,涉及项目40个、装机368.7万千瓦。
2.规模化、基地化建设方面。一是支持开发能力强、项目推进快的企业整合其他项目。六枝特区老虎大坪二期光伏电站项目原业主单位安徽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放弃开发,现由乌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项目已开工建设。二是推进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项目建设,2023年上半年已将洪家渡水电站水风光一体化项目(新能源装机55万千瓦)、普安电厂煤电与新能源一体化项目(新能源装机90万千瓦)、中广核贵龙110万千瓦基地化风电项目等纳入年度建设规模项目计划,通过项目集中汇流、共建送出通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降低项目开发成本。
(二)关于省级层面加强与电网沟通;探索建立内外两个循环,构建资源优势多能互补,夯实精深加工基础。
1.消纳送出通道建设方面。在《贵州省“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中,已针对省内新能源消纳与送出需求规划了毕节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送出工程、六益水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送出工程、安顺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送出工程、黔西南州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送出工程、黔南州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送出工程等一批500千伏电网项目。目前, 500千伏奢香至鸭溪线路工程(毕节)、500千伏兴仁换至独山线路工程(黔西南)已建成投运,500千伏奢香至鸭溪第二回线路工程(毕节)等4个500千伏线路、变电站已开工建设。我省电网输电和电源富集区域盈余电力送出能力将有效提升。
2.探索建立内外循环形成资源互补多能互补优势方面。一是探索推进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试点建设,鼓励园区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和用户侧储能项目,通过自发自用形成内循环电力供应系统,提升供电保障能力,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由于我省光资源较差,加之用电价格较低,该模式建设投资经济性较差,目前企业推进积极性不强。二是积极协调电网企业支持建设百万级新能源基地专用通道,提升区域消纳能力。目前,电网企业已同意中广核贵龙110万千瓦基地化风电项目通过专线送至贵阳消纳。三是积极推进新能源+储能发展。为提升电力安全保障供应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我省正在编制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制订新型储能管理办法,对“十四五”以来建成并网的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拟按不低于装机容量10%的比例(时长2小时)配置储能电站。配置储能电站可由企业自建、共建或租赁。鼓励新型储能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各类电力市场交易。
(三)关于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推进新能源项目综合利用。
1.落实国家新能源项目“放管服”改革措施方面。《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项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坚持规模化、基地化发展,鼓励资源要素优先向大型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配置,鼓励一家或多家企业联合规划开发百万千瓦以上风电光伏基地,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降低开发成本,避免资源开发碎片化、低效化。同时在项目申报管理中,省能源局统筹项目申报工作,与电网公司沟通后,发布全省建设规模;县(市、区)级能源主管部门优选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报市(州)级能源主管汇总审核,经省能源局审定后下达年度建设规模计划。
2.支持对石漠化区域的新能源项目。支持石漠化区域、旧矿区、采空区等开展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效益的新能源项目。积极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制订《贵州省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管理办法》(待发布),进一步明确光伏发电项目互补发展模式、项目建设要求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大力推进新能源规划化、基地化、一体化发展。
目前,我省已开始2023年下半年风电光伏发电年度建设规模计划申报工作,对水风光、火风光、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且送出通道不占用消纳能力的项目,及基地化项目规模达100万千瓦及以上,由电网企业单独出具消纳意见,此类项目消纳能力不计入区域消纳能力范围,持续加大力度推进新能源基地化、规模化发展。
(二)多措并举提升新能源送出消纳能力。
一是加快“十四五”电网规划项目建设,持续增强电网网架结构,提升新能源送出消能能力和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了。二是结合光照条件、屋顶条件、园区用电情况及光伏组件价格及项目经济性等,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工业园“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试点建设。三是加快出台我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支持政策,结合我省电网架构,布局一批独立储能电站,力争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00万千瓦以上。
(三)持续加强项目管理。
一是持续加强项目督促和指导,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开发建设,确保今年建成新能源装机400万千瓦以上,力争全省装机达到2500万千瓦,比2022年增长20%。二是及时开展项目清理,将前期工作进展缓慢、超期未完成核准备案的项目移除年度建设规模,将建设慢的项目移除并网清单,释放的建设规模空间和消纳空间用于支持规模化、基地化项目。三是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尽快出台《贵州省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光伏+农业种养殖、光伏+石漠化发展,推进新能源项目综合利用。
2023年6月25日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我省储能产业发展情况。
我省储能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截至5月底,全省建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3.01万千瓦,全省在建项目装机规模40万千瓦;拟开工项目装机规模74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毕节、黔西南、黔南等地。尚无在建、建成的抽水蓄能电站。
(二)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新能源开发,新能源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截至5月底,全省累计建成新能源装机达到2125万千瓦,其中风电597万千瓦,光伏发电1465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63万千瓦。
(三)我省氢能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我省仅在六盘水市利用焦炉煤气中富余氢气进行试点示范利用,已建成制氢工厂1座,日产氢气600公斤,建成加氢站2座、示范运营氢燃料公交车3辆。
二、关于几点建议的答复意见
(一)关于推动新能源及新能源电池产业建设。
1.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相关的矿产资源就近开发利用方面。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我省印发实施《关于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七项重点任务、四条保障措施,成为国内首个从省级层面明确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扶持政策的省份。制定实施《贵州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创建了贵阳市、福泉市、瓮安县3个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设立总规模170亿元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发展基金和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022年以来,已通过新动能基金和新型工业化基金方式支持24个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项目建设,资金规模达65.79亿元,通过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16个项目,专项资金4265万元。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在我省布局电池生产。其中,比亚迪在贵安10GWh项目和白云15GWh项目已投产,正在建设贵阳弗迪二期15GWh项目;宁德时代在贵安60GWh项目已开工,一期30GWh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带动了安达科技、振华新材等本土企业做强做大,吸引了贵安中科星城、晖阳、航盛锂能等负极和电解液企业落地配套,同时带动了一批上游原材料企业发展,形成了矿开采、电池制造、电池回收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2.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一是大力推进低风速、大功率、高塔筒风电项目建设。目前我省共建成风电装机597万千瓦,大部分为低风速风电项目,其中分散式风电项目3个、装机共5.44万千瓦;全省在建低风速风电项目装机249万千瓦。二是大力推动五个百万级大型光伏基地建设。目前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五个百万千瓦光伏基地分别建成667万千瓦、139万千瓦、321万千瓦、377万千瓦、288万千瓦,正在建设项目装机共223万千瓦,百万级光伏基地初步建成。2023年上半年,上述区域共2182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纳入年度建设规模计划,我局将督促项目业主加快开展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快开工,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三是积极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目前,我省13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已建成5.7万千瓦,其中盘州、威宁建成规模较大,其他地区因资源差推进慢。我局将督促各试点县全面分析梳理分布式光伏开发条件,进一步优化完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科学制定目标,加快工程建设。四是探索推进氢能试点建设应用。当前我省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较高,不具备可再生能源制氢条件。我省已印发《贵州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氢能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实施路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由于缺少相应装备和技术支撑,加之运输、储存、应用等成本较高,氢能发展经济性较差,规划总体推进较为困难。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及能源工业发展实际,以六盘水市焦炉煤气制氢为依托,开展应用场景示范试点,在积累和完善相关技术、装备、产业基础上,待国家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技术标准及运输、储存、应用成本下降后,进行推广利用。
(二)关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1.推进流域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基地及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建设方面。积极推进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建设,已完成乌江流域、北盘江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规划研究报告编制,并上报国家能源局。同时,大力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水火电送出通道及调节能力,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水火风光一体化项目160万千瓦,在建拟建规模达961万千瓦。结合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建设,合理布局新型储能、抽水蓄能项目,研究优化调度、联合运行方式,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和送出通道利用率。
2.优化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布局,推进贵阳石厂坝、黔南黄丝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印发《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我省共4060万千瓦项目纳入规划。目前,贵阳(修文石厂坝)150万千瓦项目、黔南(贵定黄丝)150万千瓦项目已获得核准批复,正在开展开工准备工作。今年5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抽水蓄能规划建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我省正在按国家有关要求开展工作。
3.布局一批配置储能电站项目方面。目前,我局已成立推进我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加快谋划推动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建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100万千瓦以上,提升我省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同时,我省正在编制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制订新型储能管理办法、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和制订加快推进独立储能项目建设的支持政策等,其中新型储能管理办法和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已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三)关于通过能源转化带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一核两区”产业布局。
一是推动“一核两区”产业布局。我省2022年印发实施的《2022年推进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一核两区”规划布局。并在印发实施的《贵州省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22—2030年)》再次对“一核两区”进行明确。目前,“一核两区”布局范围内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全省的95%以上,落地项目数达到全省的74%,计划总投资达到全省的91%。二是补齐锂盐材料短板。我省正在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所需矿产资源为重点,主攻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所需锂等矿产调查评价和勘查,同时推动进选冶技术攻关,推进矿产高端化综合利用。三是积极突破“煤焦油—针状焦—负极材料”产业路径。积极引进贵州镕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开展“煤焦油—针状焦—负极材料”产业路径突破,但我省前端煤焦化产业发展缓慢,无法为该发展路径提供所需的煤焦油原料。目前我省正积极推进六盘水煤焦化产业发展,待条件成熟后即可开展该产业路径突破。四是建立新能源+储能机制,通过新能源配置储能,推动新型储能项目建设,促进电池及材料产业应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化发展。
加快推动出台我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支持政策等,加快推进一批储能电站建设,推动我省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助力“新能源产业发电→新型储能产业储电→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应用”新型产业链条建设,招引更多电池企业特别是储能企业落户我省,促进更多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企业向我省聚集,进一步做实“一核两区”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二)有序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推动贵阳、黔南项目尽快开工。根据我省新能源发展情况及电网需求,做好我省抽水蓄能电站需求研究论证、布局优化,确保我省抽水蓄能项目合理布局、有序建设。
(三)加快推动新能源基地化、一体化建设。
持续加强项目督促和指导,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五个百万级光伏基地装机规模。积极建设“水风光火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推动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2023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