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0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明确了我国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也使中国来到了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风能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巨大潜力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就“如何建造一个能够不损害生态环境的风电场”似乎成为了风电产业的“拦路虎”,也有人将这一现象比喻为风电产业的“紧箍咒”。
有研究表示,对于野生动物而言,风力发电机像是一种新的顶级捕食者,会对营养级较低的动物带来间接影响。对于环境而言,风电场的施工可能会导致当地植被的减少、表土裸露与水土流失等问题。也许风电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争论可以作为一个提醒,但我们要理性考虑,“紧箍咒”不代表限制发展,而是更加科学健康的发展。当前形势下,只有深刻落实生态保护措施,才能使风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美国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法律宣传主任吉姆·墨菲也提出,“虽然风电对生态系统有影响,但他相信这些影响能够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事实上,对于如何建造一个能够不损害生态环境的风电场,国内外早已有许多开发商开始注重在风电建设项目实施前、施工期、运营期等多方面积极做好生态监测工作,例如,在风电场的建设之初,根据当地的环境和影响因素,进一步优化风机机位布局、减少生态公益林的占用、避开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尽可能为动植物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然而,相较于风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才是威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罪魁祸首,而风能的合理开发恰恰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方法。因此,利用好风力发电可能会拯救更多的生物。
当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山顶上与自然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时,更不失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正如冬日的丰都县南天湖景区,瑞雪飘飘,高山皑皑,风机在远处悠悠转动。游客们观雪胜景,嬉雪趣乐,共赴一场冰雪与风机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