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项目 » 正文

大唐达坂城区柴窝堡三期5万千瓦风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日期:2025-09-04    来源:大唐新疆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25
09/04
09:4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风电项目 风力发电 陆上风电

2025年9月2日23点59分,大唐达坂城区柴窝堡三期5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由6台8.34MW风机,5MW/10MWh储能系统组成。一直以来,该项目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以及达坂城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公司各级领导深入项目现场调研指导,从政策保障到统筹协调,为项目并网发电筑牢了坚实基础。这份成果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心血,他们以汗水为墨,在风口之上书写了一段攻坚克难的绿色能源建设故事。

攻坚一线的“红色堡垒”:破解边产边建难题

“二期设备都带电,大家一定要做好施工过程监督!”项目推进中,“边生产、边扩建”的特殊模式带来了重重考验——既要保障在运设备稳定发电,又要确保扩建施工安全推进,交叉作业的复杂性、安全风险的叠加性,让每一步都变得更加谨慎。面对这些挑战,达坂城党支部通过组建党员攻坚组蹲点现场,针对交叉作业制定专项安全方案;划分党员责任区,对生产区与施工区进行物理隔离、动态巡查,严防安全隐患。该公司高效调动资源,围绕“抓安全、保质量、促进度”核心目标,领导班子驻点协调、靠前指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拆解难点、明确对策;各部门打破壁垒、通力协作,严格落实区域责任制,确保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公司攻坚克难的强大实力与高效执行力。

吊装场上的“追风者”:与天气抢时间

百米高空,叶轮吊装是风险与精度的双重考验。项目地处风口,最大的敌人是“风”。“白天风大是常态,平均风速远超安全吊装上限。”风机专工张永志指着风速监测仪回忆,“我们成了‘追风者’。”团队24小时轮班监测风速,抓住一切稍纵即逝的“窗口期”。50个日夜,当旷野狂风渐息,巨大的吊车引擎轰鸣划破寂静。“有时刚把机舱吊起,一阵突来的阵风又逼得我们紧急撤回,只能等下一个风歇的时段。”就是在这样反复的等待与冲刺中,6台8.34MW风机才得以巍然屹立。

控制室里的“长明灯”:毫秒必争的对点攻坚

并网前的系统调试,是一场毫秒级的精度之战。为确保控制系统与电网调度指令的无缝衔接,项目部经历了炼狱般的“对点”调试。“那真的是没日没夜,”电气专工祝晓阳揉着熬红的眼睛说,“电网调度指令的每一个参数,都需要与我们的控制系统响应进行精确匹配。”控制室的灯光常常彻夜长明,键盘敲击声、对讲机里的指令声、技术人员的讨论声交织不断。困了就在椅子上眯一会儿,泡面成了主食。“通宵自助对点?那段时间就是我们的工作常态,”祝工笑着指着屏幕,“你看这屏幕上每一个参数跳动的绿点,都是我们熬出来的。”

工棚里的“团圆饭”:被集体推迟的假期

项目冲刺期横跨数个重要节假日。面对紧张的工期,全体建设者做出了共同的选择——坚守。“清明?肉孜节?端午?古尔邦节?都在工地上过的。”项目经理贺飞昊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工期不等人,并网节点就是军令状。”工棚里也曾有过别样的“团圆饭”,食堂师傅尽力加几个菜,大家围坐一起,用视频电话给家人报个平安,转身又投入到各自岗位。安全专工马洋说:“家里孩子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陪他去游乐场,我只能说,‘等爸爸把大风车都点亮就回去’。”

跑出来的“通行证”:协调路上的“马拉松”

项目建设不仅是对技术的挑战,更是对协调能力的巨大考验。项目前期,涉及土地、林业、环保、电网接入等数十项繁杂手续的审批协调,如同一场“长征”。“手续办理的困难超乎想象,”负责外部手续的祁景华感慨,“有时为了一个关键批文,需要连续数天‘钉’在相关部门,反复沟通解释项目的重要性与合规性。”他笑称自己“磨破了嘴皮子,跑断了鞋底子”,正是这种“钉钉子”的精神,才为项目扫清了障碍,铺平了并网之路。

项目的并网发电,有效破解了沉积十余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不仅标志着大唐新疆再添绿色能源新引擎,更凝聚着所有建设者的奋斗汗水,浇灌出亮眼的绿色成果。该项目年均可输送清洁电能约13025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275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4895吨。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