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能源产业迎来重要进展——作为当前省内装机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之一,“黑龙江省七台河市60万千瓦风电项目”前期手续全部获批。该项目由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斥资52亿元投资建设,其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20亿千瓦时,年产值5.82亿元,运营期累计纳税超23亿元,每年可减少179.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低碳转型提供标杆范例,也标志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在严寒地区的开发建设迈向新台阶。
01多重挑战叠加,
项目推进堪称“破冰之旅”
该项目自筹备之初便面临着“先天难题”。项目选址地处黑龙江黑土地核心区域,当地国土三调数据与现场实际存在较大误差,加之国家级直辖企业、部队权属地块交错分布,叠加黑龙江省对黑土地、林地和草原的严苛保护政策,使得机位选址工作举步维艰。项目初期规划的288个机位,历经数十轮实地勘测与方案调整,最终仅86个符合严苛的用地审批要求。与此同时,85个风机点位的运维道路规划涉及185亩永久基本农田,而黑龙江省作为林业大省,部分风机点位及道路还需穿越天然林区,涉及九百余株珍贵树种的保护问题,无论是永久用地还是临时用地均被政策红线严格限制。此外,项目区域内存在多家矿权单位,如罗泉石墨矿、龙兴等,压覆矿问题亟待解决;且与中国大唐、万锂泰等已建风电项目存在机位和道路重合现象,协调难度空前。
02专业攻坚破局,技术创新书写行业范本
面对重重困境,我司项目前期咨询团队凭借深厚的专业积累和创新精神,构建起全流程、多维度的技术保障体系。在用地规划方面,项目团队创新性地将运维道路与施工便道分离设计,利用高精度GIS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关键要素进行三维建模分析,精准识别潜在冲突区域,通过整合现有农民机耕道路资源,成功避让基本农田,开辟出合规的建设路径。
针对林地审批难题,团队与林业部门组建联合攻坚小组,历时两个月完成近4000个林地小斑的详细调查,通过优化风机机位布局和道路走向,同步编制科学完备的珍贵树种移植方案,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获取采集证书,为项目推进扫除障碍。在矿权和用地重合问题上,项目团队开展百余次实地踏勘,运用BIM技术模拟机位与道路调整方案,与矿权单位签订互不影响协议,并在市国土局协调下,与其他风电企业达成用地共享共识,高效化解矛盾。
此外,我司项目团队在手续办理环节建立“实时跟踪-动态响应”机制,累计完成数十项专题报告编制,通过与审批部门的高频次沟通,及时补充完善材料,以专业、高效的工作态度,实现所有核心批复文件的快速获取。
该项目的成功获批,不仅是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充分展现了我司项目前期咨询团队在复杂环境下攻坚克难的专业实力。未来,公司将以该项目为范本,持续深耕新能源领域,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地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