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研究机构Ember最新报告中《为盈利而互联互通:电网是解锁东盟能源投资的关键》表示,电网互联互通后能利用沿线的光伏和风电潜力将达到30GW。
Embe分析发现,东盟地区输电网扩建计划目前已覆盖促进能源转型所需规模的45%。
该智库在其新报告中发现,该地区在输电网规划方面存在巨大差距,难以实现净零目标。
根据他们的研究,2023年至2030年间,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泰国计划新增45,076公里输电线路,约占国际能源署电网承诺情景预期规模的45% 。这意味着,到2030年,为实现国家清洁能源和气候目标,仍需规划大约两倍的输电线路扩建规模。
Ember表示,东盟多个国家缺乏输电扩建计划的可用数据,这对根据IEA路径评估区域计划构成了挑战。
例如,虽然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泰国占据了该地区现有电网基础设施的绝大部分,但其他东盟国家的数据有限。
迄今为止,只有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签署了《全球储能和电网承诺》,该承诺的目标是到 2030 年在全球部署 1,500吉瓦的能源存储和2500万公里的电网基础设施
东盟电网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潜力。东盟多个国家和省份计划建设更多太阳能和风能项目,反映出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
根据全球能源监测组织 (GEM) 的在建太阳能和风能项目清单,苏门答腊岛和廖内群岛计划到 2035 年安装 14 吉瓦的太阳能发电设施,但尚未规划风能项目。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计划到 2035 年分别建设 4.8 吉瓦的太阳能发电设施和 4.9 吉瓦的风能发电设施。
柬埔寨计划到 2035 年建设2.9吉瓦的太阳能发电设施和 0.2 吉瓦的风能发电设施。文莱目前正在建设 0.03 吉瓦的太阳能发电设施,而沙捞越正在建设 0.1 吉瓦的太阳能发电设施,预计将于 2030 年投入运营。
通过促进各国之间的电网互联互通,东盟电网互联互通有望成为释放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东盟国家额外的24吉瓦太阳能和5.6吉瓦风能发电潜力。例如,考虑到印尼建设新努山塔拉首都的计划,沿BIMP(文莱达鲁萨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沙巴和沙捞越)-菲律宾)电网产生的清洁电力可以为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供电。同样,柬埔寨和苏门答腊岛产生的清洁电力也可以输送到新加坡。更多的互联互通也将有助于分散峰值负荷,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通过一个地区的电力供应来弥补另一个地区的可再生能源产量缺口。
预计到2030年,东盟的电力需求将达到1626太瓦时。根据最新的电力发展规划,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预计将达到约101吉瓦,预计发电量将占该需求的约11%,即177太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