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陇南市贯彻落实〈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
文件指出,到2025年底,全市风电项目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0万千瓦,装机占比达到43%左右、发电量占比达到18%左右;新型储能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值超5亿元,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到2030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300万千瓦,装机占比67%左右、发电量占比达到54%;宕昌县或西和县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建设;新型储能装机达到30万千瓦。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形成各具特色、链条完整的发展格局,全市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值超过20亿元。
全力推进“十四五”第二、三批新能源项目前期及建设工作,加快建成全市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积极谋划建设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项目,探索新能源先进技术应用和产业升级,在全市范围内谋划建设多个百万千瓦级风光基地,持续提升新能源开发、消纳和外送能力。
推广应用农光互补、光伏农业大棚等“光伏+”综合利用模式,创新应用场景,推动风光发电多元化发展,助力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以宕昌县、礼县等县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有序推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双千行动,推进分布式光伏在建筑节能降碳等领域应用、分散式风电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使风电、光伏发展更多惠及城乡居民,赋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
构建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上下游全产业链,打造氢能、储能装备制造新的增长点。加快陇南市智慧储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礼县光伏组件制造工厂项目建设进度,争取2025年底前建成投产,全市新能源装备制造实现“零”的突破。大力推进陇南市风电装备产业基地项目落地建设,鼓励开展储能产业示范,建设一批移动式或固定式商业储能电站,推动储能商业模式创新。开展陇南市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选址论证工作,适时启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商业化示范应用。积极推动其他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建设,争取完成陇南市新能源大数据运行服务中心组建工作。
明确陇南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重点,形成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以成县、徽县为重点,建设全市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以武都区、宕昌县、文县为重点,打造“风光水储”一体化新能源产业基地;以礼县、西和县为重点,围绕光伏组件、风电设备生产,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鼓励新能源企业在风光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中,优先选用单机容量大、技术先进的主流风电机型和高效太阳能电池等高质量光伏组件,提高风光电场利用效率和发电水平。
依托全市已建和拟建的风电项目,探索在风电基地和新能源基地建立统一公用信息化平台和高精度功率预测系统,结合物联网、互联网技术,通过气象数据、地面监测数据及传感器数据的融合,对不同区域风电场运行状态及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提高微观选址和功率预测精度,推动风电、光电互补运行和后续项目科学布局,为全市新能源项目科学谋划、后续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建立健全新能源高占比特征新型电力系统市场机制,构建电能量、容量、辅助服务、绿电绿证等市场体系,尽快融入全省统一电力市场,积极推动新能源有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健全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机制,鼓励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主体与周边用户市场化交易。鼓励电力领域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探索开展“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资源聚合类经营主体参与电力市场,完善微电网、增量配电网与大电网交易结算、运行调度等机制。
全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