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交天和西安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青海华汇基地)承制的青海海西州大柴旦30万项目风电塔筒(48套)生产发运工作圆满完成,标志着该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中交天和西安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在高海拔地区新能源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青海大柴旦100万千瓦风光储项目是国家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储项目之一,其中30万千瓦风电项目尤为引人关注。该风电项目由48台装机容量6.25兆瓦、风轮直径200米的风电机组构成,规模宏大,技术先进。
风电塔筒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支撑结构,其发货和吊装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大柴旦地区海拔约在2829 - 5655米之间,地势高峻,地形复杂多样。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条件恶劣,空气稀薄,不仅对生产施工人员的身体状况是个巨大考验,还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同时,塔筒本身具有体积庞大、重量沉重的特点,运输和吊装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对技术和操作规范要求极高。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新能源分公司项目团队在前期做了大量细致且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塔筒生产环节,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制定了详细的生产计划及质量计划。驻基地员工克服高原的强紫外线、高反症状,协调基地加班加点抓进度、抢工期,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生产出高标准的风电塔筒。48套合计大约为15000吨,塔筒分为5段式,法兰最大直径5.09米,总高度为115米 ,各项参数均达到设计要求,为项目后续进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运输过程中,项目团队精心规划运输路线,充分考虑项目现场沙滩道路状况、冬季雨雪结冰湿滑等因素,并制定详尽应急预案。为防止塔筒在运输途中受损,运输人员对塔筒进行了全方位的防护和加固,还派出专业运输队伍,及时关注车辆状态和塔筒情况,确保运输安全、高效。面对运输难题,项目团队通过与专业运输公司合作,调配大型特种运输车辆,解决了塔筒的长距离运输问题,将48套塔筒安全运抵项目现场。
经过项目团队不懈努力,48套风电塔筒的生产及发货工作经7个月的艰苦奋斗最终顺利完成。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项目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拼搏精神,也彰显了中交天和西安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制造水平。青海大柴旦项目3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超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8万吨 。这将有效推动当地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同时,该项目的建成还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