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营口市人民政府发布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关于培育风电、光伏产业 增强绿色发展新动能的研究与建议提案》(第109号)提案的答复。
其中提到,目前,营口市新能源产业规模相对较小、支撑经济发展能力也相对较弱。2023年营口地区发电装机总量370.81万千瓦,全市风光发电装机容量84.26万千瓦,约占全市的22.7%,占比还相对较小。
未来,营口市将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完善产业招商图谱,聚焦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开展专项招商行动,着力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招商,发挥金辰机械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进其合作企业落户营口。持续深化央地合作,与华能、中电建、中车等保持密切联系,借力央企资金、技术、人才以及产业影响力,吸引产业链相关企业集中集聚。同时,加快陆上风电等项目建设进度,做好海上风电、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有序开展,不断为风电、光伏等产业发展集聚力量。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施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升级,逐步成为核心竞争力强、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
大力支持本地龙头企业与行业头部企业对接合作,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风电、光伏产业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平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整合能力,推动产业稳定发展。做精做专中小企业,建立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专精特新”和“小升规”企业库,加大对入库企业培育、支持力度。通过争取上级资金等方式,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创新研发、设备升级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原文如下: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关于培育风电、光伏产业 增强绿色发展新动能的研究与建议提案》(第109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营口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培育风电、光伏产业 增强绿色发展新动能的研究与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部署,要求“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展新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新能源是支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深化对新能源的认识,探索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按照“两个健康”的政策规定,我市先后出台了《营口市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营口市创新券管理办法》等6个配套政策实施细则,重新修订《营口市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办法》,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扎实做好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完善科技攻关体制、增强科研储备和发展后劲、优化本域科技力量结构等方面重点工作,切实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布局,打造良好创新生态
新能源产业是关系到我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产业,是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市新能源产业规模相对较小、支撑经济发展能力也相对较弱。2023年营口地区发电装机总量370.81万千瓦,全市风光发电装机容量84.26万千瓦,约占全市的22.7%,占比还相对较小。特别是在光伏产业领域,虽然我市有金辰机械这样的光伏生产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但还主要专注于生产工艺流程相关的技术创新,在先进材料、结构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较为有限,没有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稳定性的产业链条,产业整体实力依然不强。因此,我市将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积极推进重点实验室、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在我市布局建设。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大对众创空间、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的支持力度。重视对先进冶金新材料领域产业创新技术的跟踪、培育和储备,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新产品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攻关体制,优化本域科技力量结构,充分释放客体要素潜力,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
三是培育市场主体,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完善产业招商图谱,聚焦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开展专项招商行动,着力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招商,发挥金辰机械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进其合作企业落户营口。持续深化央地合作,与华能、中电建、中车等保持密切联系,借力央企资金、技术、人才以及产业影响力,吸引产业链相关企业集中集聚。同时,加快陆上风电等项目建设进度,做好海上风电、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有序开展,不断为风电、光伏等产业发展集聚力量。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施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升级,逐步成为核心竞争力强、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大力支持本地龙头企业与行业头部企业对接合作,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风电、光伏产业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平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整合能力,推动产业稳定发展。做精做专中小企业,建立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专精特新”和“小升规”企业库,加大对入库企业培育、支持力度。通过争取上级资金等方式,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创新研发、设备升级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四是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把重点实验室、企业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引育有机结合,发挥创新平台涵养技术人才的载体作用,实现人才引进来、留得住。提升柔性引才功能,通过“千人进万企”科技特派行动,组织省内外专家到我市开展科技服务,同时把省外院校也纳入“企业·博士”双创计划范围,通过扩展范围、增加项目、提升资金支持力度,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柔性引进科技人才的新平台、新模式、新办法,夯实我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