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获悉,1月30日,甘肃庆阳市西峰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庆阳市西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的通知。
文件指出,加快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全区坚持把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作为重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不断延伸拓展能源产业链,积极探索开发利用新能源,持续强化能源保障供应。
充分发挥园区平台集聚作用,严格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大力实施工业产业项目,庆阳瑞华天然气综合利用、西峰制药易地搬迁、茂昌弘干粉砂浆、华屹密封橡胶生产、酒钢西部重工风电塔筒、正大食品厂等工业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庆阳宏大20万吨双氧水和2万吨吗啉、三一重能风电装备制造等工业项目即将投产,瑞华二期氦气储备基地、同欣轻烃深加工、寰泰电解液等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带动累计入驻园区企业43户,支撑园区年均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
全文如下:
庆阳市西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庆阳市西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的通知
区政府发〔2024〕11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省市驻峰有关单位:
《〈庆阳市西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已经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庆阳市西峰区人民政府
2024年1月23日
《庆阳市西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庆阳市西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和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凝心聚力谋发展,强化措施抓落实,加快推进重大项目,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全区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为全面实现《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现对《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如下:
一、《规划纲要》主要指标进展情况
《规划纲要》实施两年以来,确定的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大类23项主要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15项指标整体进展顺利,符合预期进度或省市下达阶段性目标要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森林覆盖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4项指标进度不及预期,对照市上调整计划,综合考虑区情实际,建议在中期评估时予以调整;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城镇调查失业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项指标区级层面未开展相关统计工作。
(一)经济发展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21年完成283.8亿元,增速4.6%;2022年完成301.3亿元,增速0.1%,预计2023年完成333亿元,增速8.2%。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21年完成63.1亿元,增速11.1%;2022年完成 70.1亿元,增速11.2%;预计2023年完成80亿元,增速14%。
3.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区级无该指标统计数据。
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021年完成63.2%,2022年完成64.8%,预计2023年完成66%。
5.生态产业增加值比重(%):2021年比重48.5%,2022年比重47.29%,预计2023年完成48%。
(二)创新驱动指标
6.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021年完成0.7%,2022年完成1.5%,预计2023年完成0.9 %。
7.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2022年完成0.18件,预计2023年完成0.55件。
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区级无该指标统计数据。
(三)民生福祉指标
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21年收入38038元,增速7.5%;2022年收入39864元,增速4.8%;预计2023收入42654元,增速7%。
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21年收入12905元,增速10.3%;2022年收入13757元,增速6.6%;预计2023年收入14885元,增速8.2%。
11.城镇调查失业率(%):区级无该指标统计数据。
1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2021年为10.8年,2022年为11年,预计2023年为11.5年。
13.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2021年托位数1.6个,2022年托位数1.5个,预计2023年托位数1.9个。
14.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2021年参保率99.34%。2022年参保率99.34%,预计2023参保率99.35%。
15.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截至目前全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2.84人。
16.人均预期寿命(岁):截至目前全区人均预期寿命77岁。
(四)绿色转型指标
1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21年万元 GDP能耗降低2.7%,2022年万元GDP能耗增长2.8%,预计2023年万元GDP能耗降低3.5%。
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区级无该指标统计数据。
19.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2021年优良天气率93.2%,2022年优良天气率为88.7%,2023年优良天气率85.4%。
20.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2022年巴家咀水库省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环境质量Ⅱ类考核目标,蒲河流域文洼、马莲河流域任堡2个市考断面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Ⅳ类考核目标。预计2023年巴家咀水库省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环境质量Ⅱ类考核目标,蒲河流域文洼、马莲河流域任堡2个市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考核目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
21.森林覆盖率(%):2022年新增造林1.56万亩,森林抚育2.37万亩,封山育林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较2020年底增长0.97个百分点,达到26.79%。
(五)安全保障指标
2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2021年达到9.75万吨,2022年达到9.8万吨,预计2023年达到10万吨以上。
23.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标准煤):西峰辖区主要为原油开采,2022年全区原油开采量达到28万吨,折算标准煤40万吨,2023年力争突破30万吨,折算标准煤42.9万吨。
二、《规划纲要》重点任务实施情况
“十四五”以来,对照《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全区上下勠力同心、踔厉奋发,突出着力重点,狠抓贯彻落实,加快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和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区共选派科技特派员、各领域科技专家137名,培训农村技术人员3000余人,指导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7个、区列科技项目32个,争取各级科技奖补及项目资金1850万元。新培育认定启程德瑞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6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1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累计达到12家。同时培育创建市、区级各类创新平台10个,培育省级科普基地、省级文化科技融合传承基地各1家、中小企业评价入库40家。截至2022年底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0.68%,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53.2%,技术合同交易总额突破11亿元,全区万人专利授权量达到1.94件,科技创新各项指标均实现新跃升。庆阳瑞华能源有限公司(庆阳瑞海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LNG工厂尾气提氦综合利用项目,有效弥补了传统低温法氦气制取技术高投资、高耗能的不足,平均生产每标方氦气能耗小于5KW,氦气回收率95%以上,已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正在加快建设省级氦气储备基地。
(二)加快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全区坚持把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作为重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不断延伸拓展能源产业链,积极探索开发利用新能源,持续强化能源保障供应。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持续深化央地合作,大力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加快推动庆阳石化、长庆油田等油田企业稳产达产,2022年全区原油开采量和加工量分别达到28万吨和305万吨,预计2023年全区分别达到30万吨和361万吨。理顺西峰工业园区“市区共建共管、以市管为主”的管理机制,着力构建“一园三区”的发展格局,完成南部石化园区573户居民搬迁安置,同步实施园区道路、供水、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南部石化园区顺利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充分发挥园区平台集聚作用,严格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大力实施工业产业项目,庆阳瑞华天然气综合利用、西峰制药易地搬迁、茂昌弘干粉砂浆、华屹密封橡胶生产、酒钢西部重工风电塔筒、正大食品厂等工业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庆阳宏大20万吨双氧水和2万吨吗啉、三一重能风电装备制造等工业项目即将投产,瑞华二期氦气储备基地、同欣轻烃深加工、寰泰电解液等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带动累计入驻园区企业43户,支撑园区年均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十四五”以来,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项目52个,到位资金12亿元;实施500万元以上各类建设项目240个,完成投资283.6亿元;县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开复工141个,完成投资128亿元,陇电入鲁、平庆铁路、东绕城和西合一级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支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完成166.7亿元。
(三)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区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加快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加快推动生猪、苹果、瓜菜、菌菇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建成投用庆阳正大30万头生猪屠宰及食品加工厂、正大优鲜旗舰店及2个专卖店、彭原鄢旗坳1.12万头生猪育肥场、芮岭2400头种猪繁育基地,年均生猪出栏量达到12万头以上。加快推进老果园提质改造,积极推广新优品种,苹果面积稳定在13万亩以上。建设千亩设施蔬菜基地2处、百亩设施和露地蔬菜基地14处,年均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培育黑木耳生产企业1家,带动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6家、种植大户15户,年均菌棒生产量1500万棒、食用菌生产量2000吨以上。加快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全面推广运用甘肃省“一键报贫”系统,累计受理群众申报信息150条,消除返贫风险89户,新建改造村组道路及产业路115公里,提质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380公里,改造敷设农村供水管线860公里,提升巩固安全住房328户。加快实施乡村建设“1315”示范工程,纵深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强化村庄风貌管控,持续开展农村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十四五”以来,累计改造卫生厕所38082户,建成垃圾转运站154个、整修提升道路沿线风貌325公里,毛寺村被认定为省级和美乡村,李岭村和鄢旗坳村被命名为市级和美乡村。坚决扛牢粮食生产安全责任,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宣传引导和种植结构管控,全力推进苗木占用耕地腾退、撂荒地排查整治等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清理腾退苗木2.4万亩,整治撂荒地0.3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8万亩,年均完成粮食种植36万亩、粮食产量达到9.8万吨以上,新增区级储备粮3000吨、轮换5750吨。
(四)统筹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区坚持把文旅融合作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盯全域旅游发展,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推动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龙栖谷、太一农庄、陇东风情园3个旅游景区分别被评为国家4A级、3A级、3A级旅游景区,凤凰塬舍窑洞民宿项目入选国家甲级民宿,塬乡人家、重香四季生态庄园等对外开放运营,精心打造毛寺省级文旅振兴样板村,示范带动全区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举办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龙栖谷塬乡音乐节、太一农庄“陇工情缘 幸福牵手”青年职工交友联谊活动、小崆峒“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李岭村重香四季陇东火锅美食节、“端午飘香·非遗匠心”香包展销体验会、文化艺术节暨物资交流会、“农情蜜意”陇原田间采摘文化节、“潮玩盛夏·蒲河星空”露营节、“嗨啤盛夏·相峰你我”烧烤啤酒节等系列活动,大力发展节会经济,让多彩绚丽的民俗文化和特色农旅项目成为“美丽经济”的新路径。“十四五”以来,全区旅游接待人数6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5亿元。不断加强文化遗产系统保护,积极配合启动南佐遗址保护发掘,南佐遗址考古发掘入选2021年“考古中国”重点项目和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已完成9.8平方公里千分之一地形图测绘工作,南佐遗址考古发掘大棚建设项目启动实施,文物非遗保护传承成果显著。依托“和谐西峰大舞台”“千台大戏送农村”等文化惠民平台,开展春节文化走基层慰问演出、“社火闹春—传统社火大拜年”等系列文化活动上千场次,受惠群众人数30余万人,文化事业产业不断繁荣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极大满足。
(五)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和水平。全区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紧盯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目标,启动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着力盘活东城新街、中元世贸等商业综合体,全力培育打造城市商业圈,开业经营城南美食广场,丽晶百货、陇东汽车城、西郊蔬菜批发市场等重点商贸中心、专业市场运营稳定;东方丽晶茂、小什字核心商圈完成了停车场、十字路口交通分流设施改造;昊鑫时代广场引进兰州中心运营团队福建东百集团负责升级改造;中元世贸转变思路,转型为以康复康养为主,开展招商招租。紧盯现代流通战略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建设要求,加快建设区域物流枢纽,全区基本形成了以陇东商贸物流中心为龙头、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支撑、覆盖城乡的物流基地(站)、物流点为基础的物流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物流企业150家,快递物流末端400余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运输车辆300辆,日处理邮件30万件,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速达10%以上。邮政、顺丰快递网点入驻辖区行政村已实现100%全覆盖。同时努力克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影响,努力平抑能源价格波动,积极采取节假日专题促销、常态化促销、汽车展销会等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大美庆阳·全民乐购”消费季、“乐享消费·惠购庆阳”汽车下乡巡回展销、“3.15FUN肆嗨购节”特色家居促销、购车赠送加油卡消费券等系列促销活动,持续推动汽车、家电、成品油等大宗消费,累计带动汽车等大宗消费12亿元以上。加大农特产品线上推广销售力度,开展直播带货活动90场次,完成电商交易额27亿元以上。积极发展外贸经济,组织外贸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要节会,累计完成出口交易额上亿元。
(六)加快推动数字新西峰建设。全区坚持把实施“东数西算”战略作为新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配合市政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能建、秦淮数据、阿里云、百度智行、京东科技、浙江众合等258户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全力完成“东数西算”产业园区一期、二期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用地征迁工作,加快实施横一路、纵二路等园区道路建设项目,中国电信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庆阳移动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已建成投用,中国能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和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产业基地等项目已完成部分主体工程,“东数西算”园区初具雏形,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取得新突破。着眼提升节点网络架构,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兰州、西安、郑州、北京、上海、广深等地为重点,高强度搭建高速直连算力传输网。截至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均已实施网络直连链路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千兆城市”和“宽带乡村”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量突破100多万户,固定宽带接入能力达到300多万户。持续扩大5G网络覆盖范围,推动5G网络服务更加普及,更好发挥5G在各行业领域赋能效应,截至2022年底全区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643座,完成城区重点商业综合体、新型产业园、高速高铁、旅游景区、高校医院、政府单位、乡镇街道等场所5G信号重点覆盖,5G网络覆盖率达到95 %以上,累计建设通信基站740余座,基础网络建设全面优化完善。智慧政务服务模式不断创新,西峰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完成全区13个乡镇街道100个行政村全覆盖。数字化应用服务建设深入推进,庆阳石化、瑞海嘉、酒钢西部重工、新鑫能源等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重点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数字产业为传统产业赋能,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七)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区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系统开展沟塬林水田矿保护修复,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统筹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坚持“前端排查管控、中端强化处理、末端生态净化”工作思路,齐家川、蒋家川和澜泥河流域3个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全面建成,蒲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工程加快推进,巴家咀水库省考断面水质、蒲河流域文洼、马莲河流域任堡2个市考断面水质均达到或好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考核目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均达到省市考核要求。坚持山、水、田、林、路、村“六位一体”综合治理,按照“塬面径流调控、沟头加固防护、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的“四道防线”治理模式,积极打造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示范工程,2022年12月西峰区清水沟生态清洁小流域被水利部认定为202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2023年2月被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深入开展砂石市场、塑料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砖瓦轮窑淘汰整治工作,淘汰拆除砖瓦轮窑企业24户,升级改造隧道窑企业6户,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深入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加快实施“一村万树”工程,“十四五”以来累计创建“一村万树”工程示范村34个,栽植各类乔灌木近20万株,完成造林绿化5万亩,绿化道路320余公里,生态碳汇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采用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技术,开发利用地热能资源为团结小学新校区3.86万平方米校舍稳定供热,探索了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的新路径。
(八)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区坚持新老并举、软硬兼施,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建设一批城市基建项目,全力打造更有颜值、更有气质、更有品位的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完成南苑路、育才路、康寿路等6个片区126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新建改造市政道路38条54公里,实施老旧小区、机关单位、学校等海绵地块改造92项,新建董志塬水厂1座,改造污水处理厂2座,新建雨水蓄存设施160处951万方,铺设排水管网140公里,引入专业供热企业保障城区集中供热,政企合力投资1.28亿元,增热源、通管网、畅循环,提质改造锅炉11座、换热站124个,新建改造供热管网39条,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集中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登记难”问题,历史性解决了2.8万户群众“有房无证”问题。2023年共谋划梳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158个,总投资1430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230亿元。其中西峰区彭原镇失地农民安置小区(惠峰·晨曦苑)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老城区成片改造(秦霸岭市场片区、西郊菜市场片区)、庆阳市东区南区供水管网项目二期工程已建成,北京大道高填方道路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紧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扎实推进“一难两乱”专项整治工作,新建盘活停车位18050个,纵深推进市政设施精细管护行动,全力开展城区内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专项整治工作,完成气象局巷等56条5.83万平方米城市末端道路硬化维修,新建改造水平式垃圾压缩站20座、高标准公厕100座,调整优化垃圾箱(桶)收集点位30余处,市政环卫设施精细化管护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城区绿化增量提质工程,城市形象持续改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新建绿地公园3个、市民广场1个、小游园28处(其中政府投资22处,社会代征代建6处),补植道路绿化带52条,新增城区绿地面积458亩,建成3个雨水调蓄湖体,治理城边3个沟道,城市形象持续改善,功能品位不断提升。
(九)切实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全区坚持加强和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和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庆阳机场新增南京、乌鲁木齐等航线,通航城市达到11座,庆阳可直飞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重大城市;银西高铁全面开通运营,年度输送旅客超过30万人次;平庆铁路、陇电入鲁、G309线合水(老城)至西峰段和G244线庆阳过境段一级公路等跨区域重点项目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加强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周边县市区的合作交流,在西安成功举办西峰区招商引资推介会,多次组织前往西安、眉县、袁家村等地考察学习,邀请陕西航天、陕西建工、西安紫薇地产等周边城市知名企业来峰实地考察,区域之间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商贸往来更加密切,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积极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出台《西峰区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组建专班“全方位、零距离”跟进服务,设置驻外招商引资工作点,2022年签约项目8个266亿元,到位省外资金63.88亿元;2023年签约项目48个363.8亿元,到位省外资金199亿元。
(十)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区坚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巩固深化发展成果。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深入实施“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和“千名干部帮千企”行动,扎实开展干部包抓联企业行动,全区4977名干部包抓联企业19640户,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181个,“减降退免”企业税费8.7亿元。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供排水公司改制,城顺通公司独立运营,挂牌成立13个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站,将汽车南站县际客运班线调配至汽车北站,有效解决了西峰工业园区管委会、兰州路街道等10个单位和宁县西路等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场所紧缺问题,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加大涉企政策“不来即享”服务系统推广使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金融支持、产业扶持、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就业创业等优惠政策,确保应享尽享,全力打造惠企利民的政策环境,累计为2.3万户企业减免税费8.69亿元,兑现奖补资金1894万元,返还企业稳岗等各类补贴829万元。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支持合法、打击非法、柔性执法,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全区市场主体累计入驻“甘肃信易贷”平台12751户,发放贷款5.84亿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建成西峰区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严格落实“三减一优”工作要求,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质效。区政务服务大厅新址建成投用,全区35个部门1364个服务事项入驻集中办理,申报材料压缩38%,审批时限压缩90%,全程网办率达到98.5%,申报材料和时限极大压缩。“十四五”以来,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6万户,网上共受理各类办件14.31万件,办结14.29万件,办结率99.4%。
(十一)加快增进民生福祉。全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践行人民至上、民生至上的理念,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轮番冲击,全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严格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措施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新冠病毒感染,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把有限的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向困难弱势群体倾斜,2022年以来共办结市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342件,省市列为民办实事项目33个,坚决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群众。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扎实做好重点群体稳就业,2021以来共组织开展“点对点、一站式”专车输送上百次,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7.57万人(次),创劳务收入45.28亿元。累计支持吸纳471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及社会青年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见习,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98.4万元,带动新增就业人员142人,认定区级孵化基地(园区)2处,6家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142家,带动1500余人就业。以“健康西峰”建设为主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优质医疗服务,提升公卫服务能力,陇东区域医疗中心主体顺利封顶,学院路、朔州路、石油路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区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楼、区妇计中心综合业务楼、区疾控中心综合监测楼及室外附属工程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服务楼、区普惠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加快实施。深入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加快推进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实现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区人民医院成立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医学睡眠中心等科室,先后实施口腔医学中心、盆底康复中心、NICU升级改造项目及血液透析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增容提质项目,建成一站式家庭化产房,更好地满足群众个性化诊疗需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调整教育布局,教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提质改造幼儿园28个,为22所幼儿园购置安装教玩具设备,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省一类幼儿园17所,秦霸岭幼儿园、董志幼儿园获评省级“安吉游戏”实验园。实施庆阳四中二期改扩建、团结小学新校区、黄官寨实验学校、南街小学综合教学楼、学院路实验学校等建设项目144个,投入资金5.6亿元,新增学位7800个。中职教育提质创优,紧贴本地产业禀赋和关联企业就业需求,开设幼儿保育、老人照护、高速铁路乘务、汽车维修、焊接技术等重点优势专业。助推“东数西算”实施,与联盟企业联办院校合作,增设大数据、物联网专业,挂牌产教融合培养基地11个。依托西峰职专建立西峰区社区教育学院,在社区教育学院的指导下,依托中小学、幼儿园和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创建了乡镇(学区)社区学校13个,行政村学习点42个,形成覆盖全区城乡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深入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全区1528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735名关爱对象,用心用力帮办实事482件。围绕扩面提质,社保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能力更加增强,2022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7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7.7万人次。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根据两年以来的实施情况来看,《规划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符合全区发展实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主要指标总体进展顺利,重点任务加快推进落实,总体上达到了中期实施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需要高度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十四五”后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指标基本符合预期,但经济发展基础依然薄弱。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能够实现预期,但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民间投资活力不足,消费市场持续低迷,经济持续增长乏力,个别经济指标增长困难。
(二)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但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全区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石化产业、依赖于中央企业,虽然大力培育和支持地方工业发展,但地方工业仍然量小体弱,产业结构仍然相对单一,必须在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工业产值等方面下功夫。
(三)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但后续项目建设面临新的困难。受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影响,严格控制新建政府投资项目,对“十四五”后期项目建设带来严峻挑战,必须想方设法创新项目投融资机制,撬动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四、《规划纲要》目标调整建议
通过科学评估,23项《规划纲要》主要指标中,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森林覆盖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4项主要指标,受宏观政策、统计口径、内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指标进度不及预期,通过自身努力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建议对照市上调整计划,综合考虑区情实际,在中期评估时予以适当调整。
(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区研发经费主要依赖于部分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相对较低,研发经费投入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倒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长较为困难。综合考虑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和研发经费投入实际情况,建议将“十四五”目标值由1.5%调整为1%。
(二)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因统计口径变化,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较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统计范围大幅缩小。建议根据当前统计口径将“十三五”末基数由1.5件调整为0.11件,将“十四五”目标值由3件调整为0.5件,五年累计由1.5件调整为0.39件。
(三)森林覆盖率。因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发布后,省市区三调数据融合,全区森林覆盖率整体下调,建议同步将“十三五”末基数由26.6%调整为25.82%,将“十四五”目标值由28.95%调整为27.72%,五年累计增长由2.35%调整为1.9%。
(四)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因市上行业部门调整相关数据,“十三五”末基数发生变化,建议将“十三五”末基数11年调整为10.58年,将“十四五”目标值由13年调整为12年,五年累计增长由2年调整为1.42年。
五、进一步实施《规划纲要》的主要措施
今后两年是全面完成《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的关键时期,针对《规划纲要》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十四五”后期,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市区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国家“一带一路”、乡村振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建成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和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县域”行动,突出中心城市带动、数据产业牵引、油气化工支撑、三化并进、城乡融合,努力实现各项重点工作和预期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山川更加秀美、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共同富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努力谱写新时代西峰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聚焦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集群发展。紧盯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加快实施“强工业”行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整合利用各类资源要素,全力支持西峰工业园区发展,持续加大招引服务力度,推进“标准地”改革,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吸附能力。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全力以赴打造8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实施瑞华天然气提氦与储备调峰一体化、远景零碳经济产业园、东源科技煤基生物等重点项目,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全力配合完成“东数西算”产业园项目用地拆迁工作,支持中国能建、秦淮数据等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成投产一批“东数西算”重点示范项目,带动全区数字产业快速发展,赋能传统产业。
(二)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带动作用。严格按照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部署要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积极稳妥实施政府投资项目,按照程序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提级论证,精准把握国省投资导向,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大力运用先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及其补贴、制造业和科技型企业项目申报等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积极撬动民间投资和社会资本,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深入落实“五个带头抓”“五个一线抓”工作机制和“两单一表”落实机制,加快实施陇电入鲁、平庆铁路、G309线合水(老城)至西峰段和G244线庆阳过境段一级公路等重点项目,以项目大建设带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格局。紧盯城市服务型发展定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老城区围绕地下管网建设和老旧片区改造抓补欠,新城区围绕开发利用现有未建设用地抓补空,加快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彭原镇失地农民安置小区(惠峰·晨曦苑)、长庆南路社区等5个片区80个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进度,统筹推进东郊湖、南湖片区综合开发,不断推进基础设施换挡升级。紧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纵深推进背街巷道专项整治、交通秩序专项整治等系列行动,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抢抓“一带一路”机遇,积极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和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区域合作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周边县市区的合作交流,不断增强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
(四)聚焦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全力打造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为循环链条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持续推动生猪、苹果、瓜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用全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持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9.8万吨以上。紧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常态化落实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村“八改”工程,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升农业产业质效,推进农民稳定增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聚焦改革创新任务,持续激发发展活力。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守牢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营商环境、社会稳定等发展底线,持续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巩固拓展“三抓三促”行动成果,深化“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深入推进“千名干部帮千企”行动,全面开展干部包抓联企业行动,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重大问题攻坚,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着力构建平安有序的安全生产环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着力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平安西峰建设,扎实开展信访案件化解专项行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强化公共安全监管,着力构建和谐安定的治安环境。
(六)聚焦社会民生事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大力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健全完善创新体系,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强科技人才队伍,大力实施科技攻关项目,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持续优化城区教育布局,不断加大优质资源供给,全面完成庆阳四中校园扩建二期工程、学院路实验学校建设,启动实施东街幼儿园、陇东大道初级中学建设项目。加快区妇女儿童医院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区医院门诊综合服务楼,谋划建设区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中心,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推进陇东风情园、蒲河川旅游大景区等重点项目,优化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持续推进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全面落实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政策,提升覆盖面和精准度,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