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峡上海院承担的三峡集团科研项目《海上风电场水下机器人运维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顺利通过验收,这是国内首次成功将水下机器人技术应用到海上风电运维检测中。
验收会由三峡科研院组织,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长江电力和三峡新能源等行业资深专家组成评审组。三峡上海院参加会议并作海上风电场应用情况汇报。三峡科研院院长孙长平、三峡上海院首席专业师陆忠民以及相关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水下机器人妙在哪儿?
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的安装和运行面临着自然条件恶劣,海底设备、结构检测和维护难度较大等问题。水下机器人既可实现安全有效快速检测海底电缆、风机基础、升压站基础,也可检测防冲刷保护等设施的运行情况,又能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管理,对海上风场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运维人员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该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
该项目主要研究、设计了高性能水下机器人的水下检测集成系统,通过对海面船只、定位系统、通信系统、动力系统、水下机器人及三维声呐、管线检测仪等设备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形成一款机电一体化、软(件)硬(件)结合的系统平台。针对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问题,研究利用水下机器人实现安全、有效、快速地检测海底电缆、风机基础、升压站基础以及防冲刷保护等设备,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和管理,确保海上风场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 检测船搭载水下机器人检测系统开展水下检测工作
▲ 水下机器人下水
▲操作舱内课题团队操控水下机器人
▲ 水下检测成果
今年2月,项目成果在三峡新能源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进行了应用测试,通过采集相关数据,对单桩、导管架、升压站等基础的腐蚀、外观、生物附着、牺牲阳极等防腐蚀程度进行诊断;采用高压水枪方式为桩身进行冲洗,清除附着物,扫测桩基附近水下地形,建立实地三维模型,分析风电场水下冲刷情况。水下机器人搭载管线探测仪,有效检测海缆敷设路由及埋深情况,获取海缆状态的真实资料。
该项目完成了一套基于非动力定位平台(船舶)的海上风电场水下机器人运维检测集成系统及附属设备的建设、试验和示范应用。完成了水下机器人海上风电场内外部海缆、风机基础、升压站基础、防冲刷保护检测技术方案编制和海上风电场海缆路由、风机基础、海上升压站基础等水下部分的情况及运行现状分析报告的编制。发表学术论文2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编制企业规程5篇,并依托项目建立了系统应用操作队伍,初步积累了应用示范经验和基本应用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