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风电行业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历史视角下风电行业必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未来,风电行业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加快数字信息化建设将成为把握时代机会的关键。
中信建投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机械、通信、公用事业环保和建材等行业,多角度解读我国当前风电产业现状及前景。
行业研究
九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风光将保持高速发展(20200605)
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从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了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路径图。从新能源发展具体目标来看,规划并未提出十四五期间明确的装机增长目标,而是指出可再生能源将实现高比例发展,由能源电力消费增量补充转为增量主体,在能源电力消费中的占比快速提升。规划预期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左右,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2025 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2025 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整体上看,风光发电量实现翻倍基本上符合行业预期。2021年我国新增用电量8018亿千瓦时,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量分别为1891亿千瓦时、659亿千瓦时,风光合计新增发电量2550亿千瓦时,占新增用电量比重为31.8%(21年水电小幅负增长)。当然21年我国用电增速较为明显,如果按照8.3万亿度用电量,5%左右用电增速中枢考虑,新增年化用电需求为4150亿千瓦时,风光新增发电量只需2075亿千瓦时即可满足可再生能源增量发电占比50%的要求。
在新能源发展思路方面,规划秉承大基地与分布式并重,因地制宜推动新能源快速发展。在风光大基地方面,重点建新疆、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冀北、松辽、黄河下游新能源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集群;此外还要依托特高压通道,新增特高压通道中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不低于50%;推动存量火电通道向风光火一体化转型。分布式方面,积极推进风电分散式开发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开发,新建工业园区、新增大型公共建筑分布式光伏安装率达到50%以上。
另外规划还提出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达到33%左右,可再生能源电力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达到18%左右。针对可再生能源消纳及储能调峰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将“抽水蓄能电站”作为提升可再生能源存储能力的重要路径,大力推动相关项目建设。在可再生能源市场交易方面,规划提出,将逐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比重,对保障小时数以外电量,鼓励参与市场实现充分消纳。同时规划强调,完善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规则,破除市场和行政壁垒,形成充分反映可再生能源环境价值、与传统电源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较为全面的制定了我国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对风光电的快速增长有明确的指引。
电力方面,我们仍然持续看好火电转型新能源运营的标的,包括上海电力、华能国际、华电国际、福能股份和华润电力,稳健性标的推荐中国核电、三峡能源、中闽能源。此外我们还推荐智能配电工程运维一体化企业苏文电能,建议关注乌白电站有望注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的水电龙头长江电力、受益于省内市场电价持续改善的华能水电。
天然气方面,5月26日我国海外LNG到岸价为24.33美元/百万英热(折合人民币5.27元/方),环比上涨5.64%。近期地缘政治因素仍然保持紧张,并且由于人民币汇率走弱进一步推高进口天然气价格,城市燃气公司盈利能力或将继续承压。我们建议关注收购斯威克布局加快清洁能源布局,具备自有LNG接收站的城燃龙头深圳燃气。
火电业绩有望环比逐级改善,风光全年预计保持快速成长(20220505)
上市公司年报及一季报已披露完毕,定性来看,2021年火电板块整体呈现较为严重的亏损态势,主要受到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燃料成本显著提升所致。水电板块受来水偏枯影响拖累发电量,但受投资收益等因素对冲,业绩承压幅度可控。风电、光伏板块呈现高增长态势,风、光装机快速提升驱动风、光发电量快速增长,尤其海上风电受补贴影响呈抢装潮态势。22Q1受长协煤履约率较低与煤价维持高位影响火电板块整体呈现盈亏平衡至微亏状态,二季度以来受用电需求较弱及煤炭保供增产影响煤炭现货价格有所下行,火电盈利能力有望获得环比改善。22Q1来水情况较好,水电企业业绩多为同比增长,今年汛期来水值得期待。风、光22Q1装机数量仍保持良好增长态势,虽然M1、M2来风稍差,但M3来风已经恢复,预计全年来风有望平滑波动。此外,核电2021年表现符合预期,22Q1受新增机组投产及市场电价上涨业绩略超预期,全年有望保持较好增长态势。
定量来看,依照申万行业分类(2021版),2021年电力板块实现收入15903亿元,同比增长26.5%,业绩393亿元,同比减少66.4%。具体来看,火电实现收入10326亿元,同比增长20.4%,主要系发电量增长与电价提升所致,业绩-418亿元,同比减少188.2%,主要系燃料成本大幅增加所致;水电实现收入1386亿元,同比减少30.7%,主要系指数成分股变化及来水偏枯致发电量减少所致,业绩398亿元,同比减少17%;风电实现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371%,主要系新增板块内上市公司及装机量提升所致,剔除新增上市公司后收入同比增长45.9%,业绩107亿元,同比增长552%,剔除新增上市公司后业绩同比增长77.5%;光伏实现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61.7%,剔除新增上市公司后收入同比增长23.4%,业绩26.1亿元,同比增长143%,剔除新增上市公司后业绩同比增长14.2%;核电实现收入1431亿元,同比增长16.4%,实现业绩178亿元,同比增长14.2%。
22Q1电力板块实现收入4439亿元,同比增长30.7%,实现业绩240亿元,同比减少9.9%。具体来看,火电实现收入2958亿元,同比增加22.5%,实现业绩14.8亿元,同比减少88%。水电实现收入296亿元,同比减少31.4%,主要系指数统计口径变化所致,业绩64.1亿元,同比减少5.6%。风电收入261亿元,同比增加622%,剔除新增上市公司后同比减少1.4%,主要系来风不如去年所致,业绩70.5亿元,同比增加617%,剔除新增上市公司后同比增加30.7%,主要系海上风电投产增厚业绩所致;光伏收入81.9亿元,同比增加49.1%,剔除新增上市公司后同比增加12.1%,业绩4.1亿元,同比增加10.7%,剔除新增上市公司后同比减少93.6%,主要系板块内组件业务盈利能力减弱影响;核电收入343亿元,同比增加10.9%,业绩57.4亿元,同比增加37.9%,主要系市场电价上涨所致。
据电网披露2022年5月电网代购电价格来看,全国平均代购电价格较基准价涨幅为7.36%,环比下降3.99个百分点。分区域来看,代购价环比上涨、持平、下跌地区数分别为5、3、21。较基准价涨幅最高的地区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上海、浙江、河南,跌幅最大的地区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青海、四川、湖北。我们认为电网代购电价格环比下跌主要系疫情导致全国用电增速下滑,电力供需有所放松所致。
电力方面,我们仍然持续看好火电转型新能源运营的标的,包括上海电力、华能国际、吉电股份、福能股份和华润电力,稳健性标的推荐中国核电、三峡能源、中闽能源。此外我们还推荐智能配电工程运维一体化企业苏文电能,建议关注乌白电站有望注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的水电龙头长江电力、受益于省内市场电价持续改善的华能水电。
天然气方面,4月14日我国海外LNG到岸价为21.9美元/百万英热(折合人民币4.75元/方),环比下跌16.7%。近期由于地缘政治因素,海外天然气价维持高位。我们建议关注售气量不断提升,具备自有LNG接收站的城燃龙头新奥能源、深圳燃气。
风电投资复盘,前瞻指标为何从装机切换为招标(20220320)
1.1、风电投资前瞻指标从装机量切换为招标量
通过观察近几年主要风电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我们发现风电的投资逻辑和方法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前瞻指标从装机量切换为招标量,出现这一现象我们认为有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时间因素:过去风电招标完成后,到真正开工建设这一段周期较长,由于运营商受补贴拖欠的影响,用于新建项目资金不足,而且运营商也希望等待其他成本下降到更低的价格再开工,所以实际建成装机的时间并不能和招标时间对应上。不过,近两年地方政府在竞配的时候,对项目并网时间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竞配一年后需建成50%,两年后需全容量并网,每往后延一个季度,就会降低1分钱电价。因此目前的风电招标与建成并网中间的时间周期较为确定,通常招标量一年后就能转化为并网量。
第二、从周期转向成长:过去风电装机受到弃风率、补贴退坡的影响,其装机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市场对风电股票更倾向于投资已发生的基本面。而2019年以来,弃风率保持在5%以下,2021年陆风全面平价、2022年海风全面平价,产生周期性的因素基本消除。市场投资逻辑从确定性的业绩转向成长性的增速,而风电招标量正是反应未来增速预期最好的领先指标。
1.2、历史上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呈现明显的3轮周期
回顾过去十多年的国内风电发展,我们发现新增装机呈现明显的3轮周期。
第一阶段(2006年-2011年)风电行业萌芽期: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至2011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我们认为是风电行业的萌芽期。这一阶段的头4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基本上呈现每年翻番的态势,2006-2009这4年间风电新增装机的年均复合增长达到了惊人的128%。随后,因为2011年出现了较高的弃风现象,风电新增装机开始回落。
第二阶段(2012年-2016年)风电行业稳定成长期:在2013年弃风限电得到明显改善后,我国风电装机又迎来了较快速的增长,因为2016年出现风电补贴的首次退坡——下调0.02元电价,风电行业在2015年迎来了首次抢装。其后,2016年在补贴退坡和高弃风率的双重影响下,风电新增装机开始出现第二次回落。
第三阶段(2017年-2021年)风电行业高速增长期:2016、2017年期间,我国多条特高压投产,加上2016年保障利用小时政策的实施,终于彻底扭转了大面积弃风现象,风电装机又迎来快速增长。特别是2020年风电电价补贴的最后一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并网量达到了72GW,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1.3、上一轮周期中,风电股票估值与新增装机周期走势较为一致
我们选取了2015年前上市的主要风电产业链公司——金风科技、天顺风能、泰胜风能、通裕重工,通过观察他们的估值水平,发现他们的PB估值波动与风电吊装量增速走势较为一致。
之所以选择这PB作为估值指标,是因为这期间企业盈利出现了大幅波动,导致PE估值失真。而吊装量实际反映的是风电产业链实际出货量,与风电企业营收与利润关联度更高。
1.4、近两年风电股票走势对于招标量变化更敏感
而近一轮周期中,特别是近两年,我们发现风电行业股票走势更多的与年度风电招标量增速趋同。原因正如我们前文所述:
第一、时间因素——当前目前的风电招标与建成并网中间的时间周期较为确定,通常招标量一年后就能转化为并网量,确定性较高。
第二、从周期转向成长——产生风电周期性的因素基本消除。市场投资逻辑从确定性的业绩转向成长性的增速,而风电招标量正是反应未来增速预期最好的领先指标。
1.5、“十四五”期间有望新增风电装机300GW ,2022年将是招标大年
风光大基地建设预计新增100GW以上风电装机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中提出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包括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等清洁能源基地,以及建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2021年11月24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的通知》,涉及19省份,装机规模总计约97GW。自10月中旬,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陆续开工,2021年底已经开工约75GW。
2021年12月,就在第一批基地项目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时,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组织拟纳入国家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的通知》中,要求各省在12月15日前上报第二批项目清单,已核准(备案)项目在2022年开工建设,原则上2023 年内建成并网,部分受外部条件制约的项目应能在2024年建成并网。据报道,第二批大基地规划近期已经基本完成,总规模超过450GW,将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落地。
从已公布项目看,基本风、光各占一半,我们预期十四五开工的风光大基地项目有望带来超过100GW风电新增装机。
老旧风电场可能完成超过130GW的改造
2021年12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和退役,其中改造升级“以大代小”,可进行增容改造且原生命周期补贴电量及补贴电价不变,新增部分按当年指导价。
此前2021年2月份的时候,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曾发出关于征求《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函,文中提出启动老旧风电项目技改升级:遵循企业自愿原则,鼓励业主单位通过技改、置换等方式,重点开展单机容量小于1.5兆瓦的风电机组技改升级。鼓励地方开展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国家出台政策,地方制定具体细则并组织实施,促进风电产业提质增效和循环发展。
截至2020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290GW,其中1.5MW以下(不含)风机占比约3.9%,11GW左右,1.5MW机型占比约30%,87GW左右,这些机组可能存在一定的潜在更新改造需求。
如果以运行15年作为条件测算“十四五”改造体量,2010装机容量约44.73GW,当年新增装机平均1.47MW,低于1.5MW。从使用年限、技术更替的要求来看,到2025年这部分机组都有更新改造的需求。
早期风场资源相对较好,利用小时较高,如将1MW以下机型替换成3MW,1.5MW机型替换成4-5MW机型,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原项目收益,做大企业装机规模、增加发电量、提升盈利能力。我们保守测算这44.73GW将改造增容至134GW。
海上风电全面平价,“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有望达到60GW
在“十四五”规划中,除九大陆上清洁能源基地外,《纲要》还同时强调建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海上风电2022年正式实施平价后,我们判断有望在23、24年通过降低成本实现平价后的收益率达到运营商的要求,从而在“十四五”中后期开展大规模的建设。
从目前各省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来看,目前已经有8个省、市、自治区发布共计49GW的新增装机目标,重点建设的五大海上风电基地中福建还未有明确的海上风电规划,但从福建海风资源大省的现状来看,超过10GW的可能性很大,我们估计全国“十四五”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有望达到60GW规模。
2022年将有较大招标量,“十四五”风电装机年均复合增速接近17%
根据风光大基地第二期第一批的要求,需要在2023年底全容量并网,如果有特殊条件的可以延至2024年并网,因此2022年将是风电基地项目的主要招标年份。加上老旧风机改造政策大概率在今年落地,今年风电招标量有望在去年较高的水平上再上台阶。
依据风光大基地、老旧风机改造和海上风电的建设进度,我们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年新增风电装机量将以17.3%的复合增速从48GW提升至90GW;中国累计风电装机量将从“十三五”末的282GW以16.8%的复合增速提升至610GW。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2022年风电招标量增速及股票走势还是有较大的信心,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的标的:1、受益于风电招标量大幅增加,2、市场格局较好,价格不会受到太大压力。
公司研究
晨化股份:风电产业链利好政策频出,聚醚胺有望迎来景气提升(20220606)
风电领域利好政策频出,将推动全产业链快速发展。5月30日,发改委等印发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推动风电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将加快风电项目审批;5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支持绿色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汇总了实施的提出56项支持绿色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包含多项促进风电、光伏发展的政策,风力发电增值税即征即退,也将促进风电企业装机,加快行业发展;6月1日,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以及加快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和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此外,Q2风电设备景气度改善,同时招标价格稳定,伴随着利好政策密集出台,预计将提振风电招标量,进一步促进风电上游材料的市场需求量和增速。
受益风电产业链景气,公司聚醚胺产品将迎来产销两旺。
公司聚醚胺产能达3.1万吨,位居国内企业前列。聚醚胺下游产业分布十分广泛,重点包括风电、涂料等领域。在风电行业中,端氨基聚醚被用作环氧树脂风电叶片中的固化剂。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政策利好支撑,预计到2025年全球和中国聚醚胺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48万吨和16.8万吨,相比于2021年增量分别为18万吨和7.7万吨,CAGR分别为12.5%和16.7%。聚醚胺市场价格自21年Q4以来一路走高,截至22年初,部分牌号价格突破5万/吨;22年Q2以来,受到长三角疫情影响,聚醚胺产销和短期需求受到影响,5月份低点价格在3.0~3.3万/吨之间,目前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风电需求的提振,后续价格将有所提升,随着聚醚胺行业景气恢复,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积极布局产能建设,内生增长动能强劲
2021年9月,公司全资子公司淮安晨化与淮安投促局签订协议,拟在江苏淮安工业园区投资约6亿元,建设年产4万吨聚醚胺及4.2万吨聚醚项目,该聚醚胺项目是目前万吨级装置的工程放大和进一步优化,有利于节约人力成本、能源成本产生规模效应并降低投资费用,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运达股份:风机销量大幅增长,毛利率维持较好水平(20220429)
风机销量大幅增长,毛利率维持较好水平
2022年一季度公司销售风机约1.3GW,同比大幅增长。价格来看,公司风机平均销售价格约2626元/KW(不含税),较2021年2878元水平下降252元,但盈利能力并未下降,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18.37%,同比提升2.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好水平。
积极发展风电运营业务,打造新的增长动力
2021年底,公司控股的并网风电场项目容量达到306MW,参股的并网风电场项目容量超过600MW,公司新签订风光资源开发协议超10GW瓦,其中已列入省级能源部门风光开发指标1.66GW,为公司后续新能源电站业务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预计公司后续每年有望新增2GW左右风电运营规模。
配股融资,提升市场竞争力
公司此前计划配股融资,拟募集资金总量不超过15亿元,将解决近年来营运资金缺口较大,负债率较高的问题,同时将进一步完善业务链,将风电机组研制销售与风电场投资运营、风电场运维相结合,增加盈利来源,使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风电开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风险提示:1、风电需求大幅下滑;2、主机价格大幅下滑;3、产品成本大幅提升。
明阳智能:海风出货量继续保持高增,毛利率同环比均有提升(20220429)
海风出货量继续保持高增,毛利率同环比均有提升
2022年一季度,公司风电机组对外销售约1.6GW,同比增长67.7%,其中陆上风电约0.98GW,同比增长47.5%,海上风电约0.63GW,较2021年同期的0.29GW增长113.3%,海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得益于海风机组更高价格及更强盈利能力,我们判断公司风机业务毛利率提升至20%以上。从公司整体毛利率情况看,2022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达到26.49%,创下2019年以来的单季度毛利率的高点,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4.62个百分点。
电站销售奠定盈利高增长基础
从公司季报上披露的数据看,2022年一季度投资收益达到5.66亿元,较2021年同期上升5.18亿元,这部分投资收益应该很大程度来源于公司的电站转让。2021年12月28日,公司公告将出售其全资子公司阳江明阳100%的股权给三峡能源,交易对价为17.57亿元,公司预计此次转让将增加4.38亿税后利润。根据协议,该项交易应在2022年3月31日之前完成,因此这部分利润我们判断已在一季度确认。根据公司“滚动开发”的轻资产运营理念,以“开发一批、建设一批、转让一批”为模式,通过对在手风资源的“滚动开发”实现了风机设备销售、风资源溢价和EPC价值等多重价值量的兑现。
受益于广东区位优势,海上风电将继续保持高增
2022年4月13日,广东省发布《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将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打造粤东、 粤西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17GW,同时结合资源条件,适度开发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地区的陆上风电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陆上风电,新增陆上风电装机容量约3GW。目前广东是唯二出台海风地方补贴的省份,2022-2024年全容量并网项目每千瓦分别补贴1500元、1000元、500元。公司作为扎根广东的企业,同时掌握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制造技术,将会充分受益。
风险提示:1、风机价格大幅下滑;2、零部件价格上涨导致成本提升;3、风机需求下降。
大金重工:产量大幅增长,产能稳步提升(20220428)
产量大幅增长,产能稳步提升
2021年,公司共生产风电塔筒56.41万吨,较2020年同比上升42.76%。产量大幅提升,一方面由于业主对公司产品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蓬莱大金改扩建工程投入生产运营,使得产能稳步提高。目前公司已拥有阜新、蓬莱、兴安盟、张家口4大生产基地,年产能100万吨。公司2021年销售风电塔筒48.97万吨,同比增长19.94%。由于塔筒是订单生产,产量超过销售量的部分为未交付订单,这部分库存将成为后续业绩释放的动力。
陆海双轮驱动,塔筒单价有所提升
2021年,公司在此前“两海战略”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陆海双轮驱动”战略,针对风电平价大基地和海上风电发展机遇,布局了新的生产制造基地,对现有基地进行技改提升,形成了既可以辐射国内海上及海外风电市场,又可以抓住国内风电陆上平价发展的产业布局和区位优势。“陆上运营中心”管理运营三个陆上塔架生产基地(阜新、兴安盟、张家口);山东蓬莱生产基地是公司两海战略(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的重要实施主体,码头资源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运营有2个10万吨级、1个3.5万吨级风电专用泊位,另有2个已建成正在履行审批手续10万吨级泊位。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完成了蓬莱生产基地的六期技改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海上风电塔架、单桩等生产和交付能力,2022年,公司第一批出口欧洲单桩产品将实现发运,是国内首家海工产品出口到欧洲的企业。由于海工产品价格较高,公司2022年平均价格较2021年提升10.55%,当然成本提升也是因素之一。
风险提示:1、风电塔筒需求大幅下滑;2、塔筒价格大幅下滑;3、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
三峡能源:风光三峡快速成长,争做海上风电引领者(20220428 )
三峡集团旗下新能源发电平台,上市后业绩保持快速增长
公司为三峡集团旗下重要上市平台,主营风电、光伏发电业务,经营范围覆盖全国。2021 年6月10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募集资金总额 227.13 亿元,有力保障公司后续发展。2021 年,公司经营业绩显著增长、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营业收入 154.84 亿元,同比增长 36.85%;归母净利润 56.42 亿元,同比增长 56.26%;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14%,较上年提高 1.16 个百分点;毛利率为58.4%,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期间费率为24.87%,同比增加1.47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率为6.5%,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主要系职工薪酬、设备维护费增加所致。
海上风电密集投产,如期建成风光三峡
公司坚持“风光三峡”战略,坚定执行风光协同、海陆共进,注重陆上风电、光伏、海上风电协同发展和区域均衡布局。2021年,公司在陆风领域不断有项目落地,实现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青海锡铁山矿区三期风电项目等陆上风电项目并网发电,新增陆风规模占全国陆风装机总规模的7.02%。在海风领域,公司作为全国最早布局海上风电的企业之一,坚持实施“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资源储备位列全国前列,已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核准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开发格局,具有显著的先发优势。2021年公司在广东、江苏、福建、辽宁等地建成投产的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合计 457.52 万千瓦,新增投产发电的海上风电规模占全国海上风电装机总规模的19.15%。2021年公司新增并网装机容量729.98 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538.8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191.11万千瓦。截至2021年底,公司并网装机容量达到2290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装机分别为1427、841万千瓦。
在手储备丰富,资源获取能力强
公司多模式、多渠道获取项目开发资源,关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项目。在海风领域,公司重点聚焦广东、福建、江苏,拓展山东、辽宁、海南等区域,继续加大资源储备力度,在陆风领域,积极创新“风光+”开发模式,全力推进大基地项目落地。围绕内蒙古、青海、甘肃等重点区域,谋划一批规模化开发陆上风光项目。2021年,公司新增项目核准备案、新增建设指标均超过 1600 万千瓦。在国家首批约 1 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中,公司获取 685 万千瓦基地项目。公司积极开拓发电业务边界,青海海西基地格尔木光伏光热项目、海南基地青豫直流二期光伏光热项目稳步推进,填补了公司光热发电项目的空白。
风险提示:在建工程投产不及预期风险;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调整风险
日月股份:成本压力大,静待盈利修复(20220427)
抢装过后,风电铸件销量有所下滑
2020年我国陆上风电经历抢装后,2021年全国风电装机并网量下滑近30%,公司风电铸件销售量同比下降12.5%,达到33.14万吨。除销售量外,公司风电产品销售均价也有一定的回落,2021年公司风电铸件平均单价11,284元/吨,较2020年下滑4.1%。风电行业实现收入37.40亿元,同比下降16.05%。毛利率也回落8.74个百分点,至20.24%。
注塑机铸件及其他铸件大幅上升,抵消风电下滑影响
2021年公司注塑机铸件销售10.12万吨,同比上升35.09%,其他铸件销售量大幅增长102.71%,达到1.18万吨。由于这两项的补充,公司整体铸件销售量达到44.44万吨,同比仅下滑3.29%。截至2021年底,公司具备年产48万吨铸造产能,产能利用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不过受成本上升影响,公司注塑机铸件毛利率也下降了4.26个百分点,为19.66%;其他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了13.19个百分点,为27.11%。
2022年一季度毛利率承压,公司持续降本增效
从2022年一季度来看,销售下滑,成本维持在高位的情况并没有明显改观,2022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8.73%,同比2021年一季度下降20.10个百分点,环比2022年四季度也下滑3.11个百分点。2022年公司将持续实施开源节流工程,重点对熔炼和造型环节两道工作的成本构成做技术改造和升级,发掘提高和改善的空间。从非经常性损益来看,公司2022年一季度收到1,847万元的政府补贴,和2,224万元的大额存单利息,使得非经常性损益总额达到3,333万元。
风险提示:1、海上风电需求大幅下滑;2、铸件价格大幅下滑;3、产品成本大幅提升。
金风科技:风机容量销售增加三成,电站出售提升投资收益(20220427)
销售容量增加三成,3/4S占比提升,中速永磁快速增长
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对外销售容量1,411MW,同比2021年一季度增长29.7%,其中2S平台机组的销售容量达到479MW,同比下降17.6%,占比34.0%;3/4S平台机组销售容量明显增加至780MW,同比提升145.2%,占比提升至55.2%;中速永磁产品实现销售容量152MW,占比10.8%,继去年四季度实现首次销售后,环比提升39.4%。
海外订单持续增长,在手订单维持17GW水平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总量16.97GW,其中外部订单16.5GW,内部订单0.46GW。公司外部在手订单中,3/4S平台机型订单容量接近8.45GW,占比从去年底的52%略降至51.2%,是占比最大的平台产品;MSPM(中速永磁)产品占比从去年年底的29%提升至33.0%。此外,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海外在手外部订单共计2.7GW,同比增长37.7%,主要分布在越南、智利、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
招标量继续同比大增,风机价格继续下滑
行业层面看,2022年一季度延续了去年招标量大幅增长的势头,国内公开招标市场当季新增招标量24.7GW,同比增长了74%。其中陆上新增招标容量19.3GW,海上新增招标容量5.4GW。不过风机价格保持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下滑走势。2022年3月,全市场风电整机商风机投标均价为1,876元/千瓦,较2021年3月2,888元/千瓦下降了1,012元,跌幅35.04%,给整个风机制造产业链带来压力。
发电业务稳步发展
截至2022年3月底,公司国内外自营风电场权益装机容量合计5,888MW,权益在建容量2,552MW。2022年一季度,公司新增国内外风电项目权益并网装机容量51.3MW,同时公司一季度销售风电场规模232MW,给公司带来了13.42亿元的投资收益。
风险提示:1、风电需求大幅下滑;2、主机价格大幅下滑;3、产品成本大幅提升。
中闽能源:福建省风电龙头稳健成长,提质增效未来可期(20220423)
海风优异资产项目注入,风电业务持续发力
公司的主要业务为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开发及建设运营,目前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三个板块。2021年,公司控股并网装机容量95.73万千瓦,其中,风电项目装机容量90.73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项目装机容量3万千瓦。2021年公司风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9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97.7%。公司风电项目主要地处福建省,在控股股东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得以充分利用福建的优越风力资源,开发优质的陆地风电项目,已投产陆上的风电场主要位于风资源较优的福清、平潭、连江等沿海地区,具有优异的资源禀赋优势。另外,公司2020年重组并购中闽海电,主营业务扩充至海上风电项目,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于2021年12月21日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为24.6万千瓦,有效拉动公司发电量增长,2022年第一季度发电量为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41%;上网电量为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94%。受到平海湾二期海风项目投产带动发电量增长影响,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增长明显,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51%-81%,全年利润有望得到显著增厚。
公司具有优秀的风电场运营管理经验,2021年公司在福建省所属陆上风电场的平均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为3030小时,其中王母山风电场项目和青峰二期风电场项目利用小时数均超过了3900小时,所属海上风电场的平均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为4224小时,在黑龙江省所属三个风电场平均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为2285小时,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2246小时,整体保持了良好的运营效率。2021年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27.22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8.15%;累计完成上网电量26.54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8.48%。主要原因系大帽山风电场项目、青峰风电场二期项目全部投产、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以及福建省内各风电项目上半年平均风速较去年同期偏大。未来在“双碳”政策背景下,公司风电装机规模有望不断扩大,带动业绩持续成长。
风险提示:海上风电施工不及预期;海风补贴政策存在变动;注资项目未能及时满足注资条件;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长海股份:2022年量价高弹性,技改布局风电玻纤高端市场(20220421)
1、2021年业绩创历史新高,充分受益于玻纤行业量价齐升
公司围绕玻纤主营,逐步打造“玻纤纱—玻纤制品—树脂—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布局。1)分业务:2021年公司玻纤及制品产量同比增长10.67%至21.03万吨,产能利用率突破100%;销量同比增长4.02%至20.41万吨,叠加市场价格显著提升,玻纤及制品营收同比增长29.47%至17.24亿元,营收占比提升3.58 pct至68.77%。树脂等化工制品营收增长11.79%至6.82亿元,营收占比下降2.66 pct至27.22%。玻璃钢制品、气体分别实现营收0.94、0.06亿元,占比3.77%、0.23%。
2、玻纤毛利率突破40%大关,销售净利率达22.8%
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5.32 pct至33.72%。其中玻纤及制品业务充分受益于行业高景气,毛利率大幅提升9.73 pct至40.85%,创造历史最高水平。化工制品、玻璃钢制品、气体实现17.12%、23.44%、36.36%的毛利率,分别变动-5.83%/-4.11%/+77.56%。
3、产能释放驱动业绩增长,技改布局风电等高端领域
1)短期产能:转债募投项目10万吨产能预计将全面达产,产能增幅达到50%,为全年贡献重要增量。公司作为玻纤毡细分领域隐形冠军,自筹资金拟新建5条薄毡生产线巩固优势地位,现已完成两条生产线的扩产并实现产能利用预期。该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形成年产10亿平米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消化公司生产的玻纤纱。常州天马集团年产10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技改扩建项目已经建成,目前正在进行调试测试;正式投产后将极大提高公司制品原料自给率,强化全产业链布局。
2)远期规划:公司当前产能增速较快,但考虑到绝对规模较头部企业仍有差距,因此远期规划60万吨玻纤产能,加大力度提升市场份额。根据2021年5月公告,公司拟投资63.47亿元新建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其中公司拟以自有资金投资25亿元,剩余通过定增、发行可转债或申请银行贷款等方式自筹。项目分两期实施,总建设期为54个月,即规划2025年底完成建设;共建设4条年产15万吨玻纤池窑拉丝产线,分两期实施每期2条。
3)产线升级:2022年4月,公司公告称拟将常州天马集团3万吨产线升级改造成8万吨高端高性能玻璃纤维及特种织物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99亿元,拟全部使用自有资金;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9亿元(含铂铑合金投资1.21亿元),流动资金0.9亿元。该产线将主要定位于高强高模量纱及深加工制品,专用于风电及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产线升级将带来产品结构升级和降本优势,项目建成后现有产能将进一步扩充,产品性能得到优化和提升,持续加强公司市场竞争力。
风险提示:1)玻纤行业景气度下滑的风险;2)行业产能投放节奏过快的风险,3)原材料及能源价格波动风险。
天顺风能:产能资源双驱动,迎来快速成长期
塔筒销量略有提升,产能持续扩张
2021年,公司实现风塔销量62.65万吨,同比2020年增长6.13%,这是在国内全年风电装机下滑约30%的背景下完成的,体现了公司强大的产品力。2021年公司陆续在内蒙、东北、华中、华南等地选点,设立塔筒生产基地,初步完成全国范围产能布局,目前已拥有90万吨/年塔筒产能。此外公司看好海外出口及海上风电的发展,除了正在稳步推进中的德国和射阳的海工基地建设,公司将在2022年开展新一轮“两海”布局,产能聚焦江苏、广东/广西及福建,确保公司在海外出口及海上风电的领先位置。
风电叶片销量略有下滑
受国内风电装机下降的影响,2021年公司风电叶片共销售2675片,同比下滑16.43%,叶片模具销售61套,同比增长48.78%。2021年河南濮阳叶片基地正式投产,叶片产能得到进一步扩大。伴随产能规模的扩大,叶型进一步多样化,战略客户不断增加,这为后续叶片业务把握平价市场的高速发展机遇奠定了基础。2021年叶片业务也基本完成选点布局,在内蒙、东北、华中等地完成基地选址,并陆续开始建设。
风电运营资源快速提升
截止2021年底,公司累计并网风电场规模884MW,全年发电量20.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29%。公司先后与吉林乾安、湖北荆门、沙洋等市县级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参与当地的新能源建设及发展中。2021年10月公司取得乌兰察布市500MW项目的开发权,预计将于2022年底完成全容并网。今年3月,公司收到湖北省奖励600MW新能源项目建设指标,成为公司“十四五”新引擎。
风险提示:1、风电需求大幅下滑;2、塔筒叶片价格大幅下滑;3、产品成本大幅提升。
北方国际:一体化生态布局稳步升级,海外风电贡献超额利润(20220321)
国际工程业务积极转型,投建营、产业链一体化稳步升级
公司作为兵器集团下北方公司的子公司,是综合型国际工程总承包商。公司的EPC业务专注于国际轨交、电力、石油与矿产设施建设等专业领域。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已签约未完工项目68项,项目金额共计192.5亿美元。主要分布于东南亚、非洲、中东及东欧地区,少量分布于国内地区。近年公司持续推动传统业务转型升级战略,非经常性损益较小,难以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显著影响。公司投建营一体化代表项目孟加拉博杜阿卡利1320MW超超临界火电站项目成本控制出色,盈利水平持续向好。产业链一体化代表的蒙古矿山工程一体化项目力克时艰,新签采矿板块合同,贸易、物流、通关量显著增长。展望未来,公司将背靠北方公司的丰富资源和强大市场开拓能力,运用早期布局优势和优秀的国际化运营能力,持续发展开拓新型投资项目。
克罗地亚高电价贡献高弹性,新能源稳步推进成为发展新引擎
公司积极规划布局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克罗地亚塞尼风电项目于2021年11月建设全部完工进入试运营阶段,并于年底正式并网发电。克罗地亚电力市场较为发达,公司售电均在电力市场按市场价进行销售。受地缘政治紧张及油气价格高位的影响,目前克罗地亚电价维持高位,2022年1月、2月加权均价分别为0.2欧元/千瓦时、0.19欧元/千瓦时,显著高于公司可研预期价格。此外,2021年10月公司新签甘肃瓜州北大桥第八风电场C区北100MW风电项目,体现双循环号召下公司对国内市场的积极开拓。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跟踪中欧、中东、南亚和非洲等投资市场,积极占有海外市场资源。新能源业务成为公司转型后的增长引擎。
风险提示:新签合同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局势变化的风险;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天科技:海上风电景气度持续,1-2月经营数据表现亮眼(20220310)
1、海上风电高景气持续,叠加光通信板块触底回升,公司2022年1-2月利润高增,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公司2022年1-2月实现归母净利润约8亿元,同比增长300%左右,大幅超市场预期。我们认为,一是2021年海上风电抢装潮,大量订单未在当年确认,2022年1-2月确认了部分结转订单,预计确认海工订单占比更高,后续海缆订单及海工订单也将逐步确认,而此部分订单延续了2021年的高毛利;二是光通信板块触底回升,2021年中国移动普通光缆集采中,中天科技中标价格约75.3元/芯公里(含税,2021年底起执行),同比提升34.8%,我们认为剔除成本上涨因素,相当一部分会转化为公司利润,毛利率有望明显恢复,预计2022Q1光缆涨价利润弹性将部分体现。我们认为,1-2月净利润表现靓丽,未来仍有较多海洋订单确认,良好增长势头有望延续。此外,公司1-2月收入增速明显低于净利润增速,我们认为一是高毛利率的海洋订单确认较多,二是贸易类业务公司主动收缩,收入规模明显下降,也会影响总体的收入增速。
2、海上风电发展有望超预期,海底电缆竞争格局良好。
我们预期到“十四五”末我国海上风电并网量有望超70GW,截至2021年末装机量26.39GW,意味着2022-2025年仍需装机超43GW。从落地节奏看,由于2021年抢装并网量较大,2022年并网量将出现阶段性低点,但由2021年结转到2022年的订单仍可观,2023-2025年预计年均新增并网量将超12GW。海缆壁垒高,竞争格局好,公司作为海缆龙头,受益明显。前期青洲四海上风电项目中标结果公布,报价最低者并未中标,也印证了海缆竞争格局好。海缆是海上风电的关键环节,业主方更看重产品质量、技术能力、交付经验,并非依靠低价竞争就能取得订单。
3、海上风电高景气全球共振,中天科技出海具备先发优势。
近期德国经济部提出了一份待立法的草案,该国计划加速风能和太阳能基础设施的扩张,将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目标提前15年(至2035年)实现。海上风电设施将是该计划的一个关键部分。中天科技与德国TenneT TSO GmbH(德国四大电网公司之一)具备长期合作关系,2017年中标Tennet公司“EnBw Hohe See”海上风电总包工程项目,系首个中国海缆制造商中标欧洲风电总承包项目,同时也参与了Tennet公司±525kV直流电力电缆系统研发。我们认为,在欧洲新能源政策持续加码的背景下,中天科技作为国内最早进入海外海缆市场的厂商,在客户认证、项目交付等方面具备优势。
4、公司携手海力风电打造下一代大型海风基础施工船,强化深远海风场施工能力。
2022年2月,中天科技全资子公司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拟与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江苏中海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从事海上风电工程承包业务,承接海上风电基础施工、维护等工程服务。海力风电系国内领先的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塔筒、桩基及导管架等,产品涵盖2MW至5MW等市场主流规格产品以及6.45MW、8MW等大功率等级产品,与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华润电力、三峡新能源、中广核、江苏新能等风电场运营商,以及中国海装、上海电气、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风电等风电整机厂商均有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
中天科技自2019年初完成了“两型三船”的建设以来,在海上风电施工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已具备海洋资源开发和海上主体工程总包服务能力。继与风机龙头金风科技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新一代海上风电安装船(吊装船)后,公司再与海力风电成立合资公司,打造适应未来风场深远海化、机组大型化的下一代基础大型施工船(打桩船)。
风险提示:海上风电发展不及预期;海缆及海工竞争加剧,毛利率明显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光纤光缆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价格再次明显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