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和光伏发电是不稳定的,要想实现大规模平滑上网必须配套储能和调峰电站,因此未来发展风电和光伏配套储能电站成为刚性要求。
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十四五”规划均提出大力发展储能,但是现实情况来看,风光+储能的模式依然在探索阶段。
风光平价,储能成本资方难以承受
对于投资公司来说,当前风电和光伏发电已经实现全面平价上网,投资回收周期肯定会变得更加漫长,资方对于电站投资的成本控制会更加严格。
尽管风光+储能模式备受推崇,但是对于储能电站该由项目方来投资还是作为电网配套一直没有明确界定,至少电网公司不会承担这个投资成本。
一般来说,如果储能电站由投资方来承担,一个风电和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将增加15%到20%,电池3-5年就得换一次,这对于投资方来说成本难以承受。
储能补贴,并没有相关政策支撑
根据现实情况来看,不论是电源侧、电网侧还是用户侧,也都还没有形成实现储能价值的市场机制,很多人寄希望于财政对储能电站给予补贴。
由于过去的十年,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暴涨,导致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出现几千亿的窟窿,因此相关部门对于储能电站的政策性补贴是非常谨慎的。
储能发展到现在,相关部门并没有出台任何补贴政策,风电和光伏都已经全面平价,看样子储能电站的政策性补贴更不可能有了。
大规模并网,储能电站能力有限
尽管储能电站能有效实现电网削峰填谷,缓解高峰供电压力,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消纳,但是实现大规模并网,储能电站能力非常有限。
决定风光+储能经济效益和调峰能力的因素有建设投资、使用寿命、能量转换效率、设备利用深度、电进价、电出价和运行费用等。
储能前期的投资成本非常高,而且蓄电池的寿命也非常短,储能电站的经济性问题以及究竟能否达到既定的调峰能力正成为行业的疑点。
风光+储能,可以走多远?
业内人士预计,2030年实现碳达峰后,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规模将超过12亿千瓦,将一举超过煤电成为我国供电系统的主力。
支撑风电+光伏超越煤电的信心,主要来自储能技术的突破,将帮助风电和光伏实现大规模并网,但是这个是非常不现实的。
储能电站的调峰能力有限,把全球的储能电池都利用起来,也不够东京三天的耗电。因此把电网稳定供电,寄托于风光+储能是可怕的。
结语
储能是解决风电和光伏平滑上网的配套装置,尤其是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的投建,装机规模从MW级迈入到GW级,配套储能电站是必须的。
但是储能技术瓶颈没实现革命性突破,风光+储能还不具备替代煤电的基础。资本之所以炒作风光+储能,还是在赌储能补贴政策能够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