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产业 » 正文

风电全产业链擘画“双碳”新蓝图

日期:2021-10-29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于海江 王娟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21
10/29
09:2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风电装备 中国中车 东方风电

10月17日至20日,2021北京第十三届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简称“北京风能展”)召开,风电装备整机、发电机、齿轮箱、控制系统、叶片、塔筒、运维等全产业链瞄准“双碳”目标,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海、陆风电全面降本,争当实现“双碳”目标的能源主力军。

北京风能展期间,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超15年中速永磁技术研发沉淀和数万台风电机组智慧基因传承,重磅推出全新一代中速永磁智能风机。刘桐 摄

中国中车:风电装备是未来重要增长极

 “早在1998年,中国中车下属永济电机公司就开始了我国首台660千瓦笼型风力发电机的研制,是我国最早进入风电领域的企业。经过20多年努力,中国中车依托在轨道交通工业领域形成的技术优势,逐步在风电装备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风电整机排名快速提升。”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在北京风能展上说,未来,风电装备是中车业务版图的重要一极。

北京风能展上,中国中车重磅推出了5.X兆瓦D175、6.X兆瓦D185和7.X兆瓦D195机组,中车风电整机“箕星”平台系列化产品、7.X兆瓦陆上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平台和远程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一机一储”创新概念与关键技术等诸多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新产品。

7.X兆瓦陆上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平台及其系列产品是根据我国风资源及地域情况,开发的适用于“三北大基地”中高速区域、陆上大容量大风轮直径的新产品。该机组平台与“箕星”平台系列化产品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中车风电在陆上大功率机组的产品谱系。

以风电行业需求为导向,以风场运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中国中车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推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可实现核心部件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诊断、故障预测、运维决策信息实时更新,提供历史数据下载、故障日志生成等功能。已在轨道交通、风电等领域安装运行1年多时间,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差异化维保服务和持续优化运营服务。

中国中车发布的“一机一储”创新概念与关键技术,是针对风电机组按照机组额定功率10%配备储能。中国中车开展了风储协同控制技术、风储一体化变流技术、风储集成布局技术等研究,并针对配置三种不同类型储能(磷酸铁锂、钛酸锂、锂电容)后风机的相关涉网性能分别开展了仿真、实验室测试和风场测试。研究结果证明该款储能型风机通过风储协同运行在平滑出力波动、提升风电机组对电网频率/电压主动支撑、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着“相关多元、高端定位、资源支撑、行业领先”的原则,中国中车将轨道交通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延伸培育到风电领域,形成了从发电机、叶片、塔筒、齿轮箱、变流器、超级电容、变桨系统等核心部件到整机,从新造到运维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可提供后市场运维、风电场开发等服务,成为国内风电产业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0年底,中国中车风电整机行业排名国内第六,风电发电机销量行业排名国内第一,风电叶片销量行业排名国内第二,国内超过60%风电整机装有中国中车产品,自主研发大功率器件已成功示范应用。为行业提供了4300余台风电整机、1.4万余套风电叶片、63000余台风电发电机、12000余套风电塔筒、3500余台风电变流器、1700余台风电齿轮箱以及1万余套风电超级电容模组、500余套变桨系统。

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表示,中国中车将在风电装备领域推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重点围绕装备、材料、器件的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主动权,同时加强风电产业链开放合作,着力提升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能力。

北京风能展上,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重磅发布全球最大自主研发的漂浮式机组——MySE11-16兆瓦系列机型,该机组模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谢昊然 摄

东方风电:加快推出更智能风电机组

东方风电将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推出更大容量、更长叶片、更高塔筒、更低成本、更先进可靠、更智能的风电机组,为风电产业发展、‘3060’宏伟目标的实现贡献东方的智慧和力量。”10月18日,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风电”)党委书记、董事长贺建华在北京风能展上如是说。

北京风能展上,东方风电重磅发布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该机组基于东方电气已批量投运、技术成熟的10兆瓦海上直驱平台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东方电气应对海上平价,针对福建、广东等I类风区推出的一款旗舰产品。单机容量涵盖12.5兆瓦/13兆瓦,机组轮毂中心高度130米,与“伦敦眼”同高,叶轮直径211米,相当于三艘辽宁舰并排的宽度,风轮扫风面积34967平方米,近五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转动一圈,可发电16.2千瓦时,在年平均10米/秒的风速条件下,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500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能满足25000个三口之家一年的家庭正常用电。目前,该型机组已投入生产制造,首台机组将于今年底下线,是目前亚洲地区在制的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永磁直驱海上风电机组。

“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投入应用可大幅降低基础、征海、安装、海缆及后期运维成本,促进海上风电度电成本降低,有利于减少风电场用海面积,提高海洋利用率,促进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带动风电全产业链升级,促进大型国产吊装设备、安装运维等发展,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转型,助推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实现。”贺建华说。

风能展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向东方风电颁发了6.25兆瓦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型式认证证书,该证书的取得标志着目前正在运行的东方风电6.2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卓越的发电性能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认可和充分肯定。

东方风电6.25兆瓦系列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覆盖5.5~6.25兆瓦,叶轮直径172米,通过定制化塔筒,可实现轮毂中心高度105~150米可调,适用于7.5米/秒~8.5米/秒海陆中高风速区域,是国内目前已投运的陆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陆上风电正式步入“6兆瓦时代”。

该系列机组延续东方风电成熟可靠的“直驱永磁+全功率变流+双主轴承支撑”技术路线,通过关键部件跨平台通用设计理念,实现机组创新性和可靠性完美统一。产品适用Ⅰ、Ⅱ、Ⅲ类风区,以及高温、低温、除冰、高原、超高海拔等全气候环境。与目前行业主流投入运行的4.5兆瓦级相比,相同容量风电场,机位数可减少约30%;项目总机位数不变的情况下,发电量要高出约40%,可大幅降低工程造价和运维成本,是“平价上网”时代又一优异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设备智能运维领域的佼佼者,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辅控一体化”和“主辅控融合”两款新产品,并与上海电气风电集团签订了建研发生态框架协议。张敏 摄

三一重能:打造高品质强大供应链

“双碳”目标下,中国风电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为风电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沃土。全行业正在携起手来,为风电行业美好发展明天而积极谋划、共同奋斗。无论是装机规模,还是度电成本,奋斗的背后是实力的依托,是技术的进步。

技术突破是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一重能”)崛起的原动力。近年来,三一重能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引进国际一流技术人才,技术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大兆瓦智能风机、箱变上置、智能运维、长叶片等方面技术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近年来,三一重能建立了中国风电行业首个超级计算机中心,并在北京、长沙设有风电研发机构,在西班牙成立了欧洲研究院,汇集全球风电顶尖专家,聚焦行业尖端前沿技术,构建起全球技术研发体系;整合全球化研发平台资源,运用跨界思维,建立多个行业首创的试验平台。把握“高、大、长、轻、智”技术趋势,以“高可靠性、高发电量、低度电成本”为产品研发追求目标,打造出多款具备行业竞争力的风机产品;此外,三一重能在风电机组智能控制、独立变桨、超高塔筒、智慧风电场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技术与效率的竞争。”三一重能副总经理余梁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智能制造是三一重能“效率致胜”的法宝之一。2020年,三一重能创造了单条生产线“100天生产800台风电机组”的业内奇迹,100%完成产品交付、助力所有客户实现抢装。

三一重能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理念,综合应用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打造了集数字化、自动化、集成化、精益化、可视化于一体的智能制造“灯塔工厂”——三一重能北京南口智能制造基地。该智能制造基地构建了国内首条风电总装脉动式柔性生产线,线内配置了工业机器人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采用“IT+OT”的工业互联网模式,完成了以制造运营管理(MOM)为核心的产销存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产品营销、生产、物料、质量的在线管理,建立从计划订单到产品交付的全周期数字化管控模式,提升企业数据共享和精益管理能力。

掌握核心零部件、强大供应链保障是三一重能取得成本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全产业链到掌握核心零部件,三一重能完成了一次重要蜕变。发电机、叶片、齿轮箱等核心大部件技术的重点突破,和国内外一流供应商建立友好合作,使得三一重能供应链赢得了强大保障。与此同时,研发协同、降本协同效应也得以进一步凸显。风能展期间,三一电机携两款全新7.2兆瓦双馈风力发电机亮相,两款电机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智能化四大特性。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能源行业“云数安”平台及超融合、大数据等产品方案亮相北京风能展,全面展示了助力新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方案及能力。褚鹏飞 摄

三一重能着力建设智慧供应链控制体系,为打造高品质供应链提供保障。三一重能GSP“数字化”,可以实现从“计划—合同—订单”到“物流—交付—结算”的全流程业务在线和数据互通;智能供应链控制塔连接供应链生态中各平台和参与方,实现端到端的实时可视;开发5维度的数字化评价模型,携手打造高品质风电产品,最终实现全球价值合作伙伴互惠共赢。

图片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