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广核象山和华润苍南项目相继爆出海上风机最低报价,分别为3830元/千瓦和4061元/千瓦(含塔架),较去年均价降价幅度为40%左右,令人咂舌。
在10月17日召开的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海上风电整体造价可以降到8000元/千瓦”的观点也引发了行业热议,风电企业高层在大会对话环节就海上风电造价问题开展了探讨。
低价派
代表人物一:三一重能总工程师李强
虽然三一尚未涉及海上风电,但以现有的技术情况,三一预测海上风电平均造价有望从1.1万-1.2万元/千瓦,下降到7800-8300元/千瓦,若要进一步下降,就需要一系列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代表人物二:联合动力总工程师王小虎
海上风电价格还有下降空间,陆上2000元/千瓦是今年的平均价,未来还有下降空间,因为技术在持续的进步。要给海上风电一些时间,平价过渡理性看待。当然近期也有中低风速项目的投标、中标现象,价格也比较低,这是由市场驱动平价导致的。
代表人物三:海装总经理助理张凯
近期海上风电项目招投标全都是平价。华润苍南、中广核浙江,海装在这两个项目里也先行了一步,造价成本大约在1.1万/千瓦、1.2万/千瓦,可以实现项目平价。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海上风电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努力。比如,海上风电和陆上风电,地方政府需要资源置换,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说,这是很好的资源换取需求引领的发展思路,对行业是非常好的引导。希望政府以资源的总量作为基准,把整个产业链统筹安排。
谨慎派
代表人物一:哈电总经理谭文理
目前还是谨慎的乐观,因为哈电风能在海上沉淀的时间比较长,不客气的讲,国内最近海上还是出现了重大事故,海上成本的降低,可变成本是可以分析的,比如像风电机组、设备本身。
代表人物二:金风科技总工程师翟恩地
海上平价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到2024、2025年实现平价。明年后年实现平价,还是难以达到的,不能误导整个行业。行业还有很多技术难关没有攻克,例如叶片、轴承、PLC芯片等。如何把重量降下来,每兆瓦不能超过45吨,这些是海上风电前进过程中要去解决的。而现在大部分开发商都是央企,风机现在没有品牌,打最低价中标,央企最低价招标不利于行业发展。
代表人物三:弗兰德中国区董事长兼CEO勾建辉
是否有必要明后年实现海上风电平价,仍然是个问号,拿下这个战役受伤蛮重的,不管是主机厂、零部件厂都需要一两年的疗伤过程。未来降成本是可行的,但是技术迭代不是一夜之间实现的,需要时间。
海上风电平价很难给出时间表。中国风电可持续性发展,不是谁拿到第一个平价项目,就实现了。整机商可以更多向前端,例如风场、开发商,甚至是风光储氢等领域拓展,变成系统供应商。零部件也可以向上游发展,可以发电机、齿轮箱、集成、传动链,甚至更多的集成。整机商可以将部分工作释放给供应商,集中精力去做更有挑战的,对用户端更有价值增值的产品与服务。这样有利于整个风电行业蛋糕越做越大,而不是在行业内大家互相内斗和排挤,行业应该是外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