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阳江市人民政府在广州组织召开《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专家评审会。
会上,《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顺利通过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复明为组长的专家组评审,并获得高度评价。这标志着,阳江谋划推动建设国内首个国际风电场取得实质进展。
手绘 张新倍
这份规划有什么意义?
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是国内首个规划建设的风电城,将成为推动全省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推动全省乃至全国海上风电产业创新发展、助力我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平台。
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将进一步推动人才、研发、创新等发展要素汇聚阳江,推动阳江风电产业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水平,助力阳江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手绘 张新倍
阳江海上风电发展
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在海上风电领域,阳江创造了不少“第一”。无论是落户企业数量、规模,还是产业链完整度,阳江风电装备制造业已走在广东乃至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阳江海上风电已有1000万千瓦项目通过核准,已开工建设350万千瓦,建成投产90万千瓦,开工建设容量和建成投产容量均位居全省第一。阳江作为先进海上风电开发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国内首个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广东华电阳江青洲三50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在全面建设中。国内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已在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完成安装,开创国内漂浮式海上风电开发应用的先河。
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阳江安装 梁文栋摄
在风电装备制造领域,阳江已吸引24家风电整机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落户,总投资230亿元,年产风电设备能力达300至500套,达产年产值超过500亿元,目前,明阳整机、金风整机、东方电气电机、中车电机、山东龙马铸造、宁波东方海缆、明阳叶片、水电四局塔筒等一批整机和零部件项目已建成投产,为阳江及周边海域海上风电开发提供装备保障。
明阳智能阳江基地 谭文强摄
阳江还正大力推动海上风电母港和风电研发、认证、大数据、运维中心等“一港四中心”建设,全面构建风电全产业链生态,全力将阳江港打造成海上风电装备出运和运维母港,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投入使用。
宋福亮摄
作为我市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研发机构,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已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一流专家进驻,为海上风电创新发展提供研发支撑。
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
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基地
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在全省率先形成了从风力开发到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管理、综合服务的全产业链。
根据阳江风电产业发展实际
《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提出,阳江将以“一链引领、双核驱动、三区交融、四心并举、五能协同”,坚持“立足广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健全风电产业全产业链,强化产业链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研发,重点打造全球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和检测认证中心、国家海上风电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广东海上风电大数据智慧监控中心、广东海上风电运维中心,全面构建风电全产业链生态,拓展延伸产业协同生态,统筹产业与城市空间优化联动和产城融合,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基地。
预计到2025年,初步建成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
到2035年,建成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基地。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规划还提出,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将立足风能,依托装备制造和技术研发能力,提前谋划布局储能、氢能、太阳能、海洋能等能源产业发展,助力阳江打造广东省重要电力能源基地和国家新能源基地。
为全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获得由国内风电行业顶级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复明认为,阳江海上风电有效资源丰富、现有基础条件扎实,在阳江打造国际风电城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亚雄也表示,广东是能源消纳大省,阳江处于粤港澳大湾区边缘,消纳和送出条件优越,且有大量的核电、煤电等稳定能源和抽水蓄能等与海上风电打捆送出,发展海上风电具有巨大的优势和空间。
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阳江布局建设国际风电城优势突出,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对于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升我国风电高端装备制造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和海洋强国国家战略迫切需求,《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提出打造国际一流风电城的战略定位十分清晰,发展目标合理,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可实施性。
接下来,阳江市将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以《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为纲,进一步围绕风电产业深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进出口贸易、绿色金融、零碳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机制研究,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国际一流的风电产业城建设,为我省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