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甘肃省张掖市发改委发布《张掖市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实施方案》。
《方案》显示,张掖市“十四五”第一批(2021-2022年)新增风电、光伏发电并网规模指标为24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140万千瓦,风电100万千瓦)。原则上企业在同一区域申报规模不得低于30万千瓦,同一区域企业不得超过3家。对于已经建成的风电光伏发电基地,要鼓励大型企业就近收购兼并形成规模优势。
500强企业+装备/实体制造业:才有资格获得竞配资源
这一次,张掖市提高了竞配企业的门槛:申报企业可为具有发电资质的行业头部企业或发电企业+制造企业、发电企业+其它实体企业组成的联合体。联合体内企业数量不能超过3家,申报企业实力以世界500强(2020年)、中国500强(2020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国能源报》与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2020年颁布)排名评价。不难发现,这也是目前国内逼格最高的竞配要求,现在张掖开发新能源,没有一点身价还真不行。
这里面,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关键点:发电企业必须要带一个制造企业或者其他的实体企业,想获得资源必须有装备或其他实体投资。
其实张掖的做法并不新鲜。
从南到北的资源竞配:无装备投资不谈竞配
宁夏
前几天发布的“以大换小”的试点方案,同样也提出了产业协同,说直白一点就是装备投资,十四五期间就200+200万的规模,还要投资老风机退役后的风机循环利用和再制造的产业,要知道,宁夏的早期风电场也是很多业主,如果你不能满足产业协同的要求,很有可能就失去关键的打分项,这个以大换小的市场机会就与你无缘。
广西
直接通过方案,在防城港建设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针对广西海上风电的市场,装备本地化,从规划方面相比其他地区要好得多,当然这主要是广西的海上风电区域集中,规模明确,按规模进行招商引资。
内蒙古
8月26日,内蒙古能源局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就资源配置的通知提出了明确要求:
1,装备制造业组成联合体申报,打分项中有一项关于产业协同,为地方经济贡献。
来源于内蒙古2021年风电竞配方案
湖北:投资多少产业,获得多少资源
湖北能源局在2021年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就直截了当的提出了投资多少产业,就给你配置多少资源的方案,但同时也明确了可开发的资源规模,也就意味着投资产业的规模是受控的。
云南:风电装备本地化
800万千瓦新增风电,在文山,曲靖,红河,地方政府提出了风机必须本地化(非100%)的要求,要求必须风电主机企业在属地进行装备投资。
资源优势带动产业发展:新能源经济必然之路
毋庸置疑,各地政府看到了新能源资源带来的经济先发优势,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过去十几年,是风资源求电源企业来开发,曾经在西北某风电基地的风资源开发权采用抓阄的方式进行分配,而今已经到了对你的身份地位和产业投资设置了诸多门槛,你想去投资还得看你是不是在这个圈里的上层玩,否则你没机会。
资源优势通过装备产业带动,拉动上下游的全产业链经济发展,本来这是一手好牌,但在今天,因为资源的有限和竞争的激烈,地方政府在产业规划和资源开发规划方面没有进行系统的匹配,资源就这么多,来开发就得带产业,否则你就进不来。宁夏,武威,几十家企业争取,就200-300万千瓦的资源,这让开发商如何决策呢?
风电装备企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香馍馍
因为各地资源竞配方案关于产业投资政策的出台,风电装备主机及大部件产业企业一下子备受欢迎,电源企业作为开发主体去获取开发权,就必须得带着主机或产业链企业一起联合开发,以此增加竞争评分,问题是,现在一个地州市出现好几家同质化的装备企业,甚至一个县3个主机企业,资源开发的有限性就决定了企业可能的寿命,几年之后开发完成就没有了,企业不可能继续等企业关门,肯定提前走路,此前已经在多地发生类似案例。另外一方面,装备企业还不能脱离自己的客户,有时候还得硬着头皮上,不上你就得被淘汰,上就面临着亏损。
装备企业需要理性投资:地方政府需要科学规划与招商
行业也有企业,为了获得资源或者与客户合作一起开发项目,进行了疯狂的投资扩张,而且有些主机企业为了增加筹码,拉着核心大部件企业进行投资,造成了行业产能的大量过剩。其实,这里主要是政府要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划,不能为了一时的投资规模业绩,进行同质化引进。很明显,有限的市场规模得科学的设计招商引资的产能规模,否则会面临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结局:疯狂过后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