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作为中国新能源建设的主力军,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相对成熟,成为仅次于火电、水电的第三大能源,技术上,风能转换效率已超过40%,成本上已基本可以实现平价,风力发电机组正在向着功率更大,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2021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水电四局将继续立足风电市场谋突破,绘新篇。日前,由水电四局承建的三峡两台大功率测试风机项目已完成吊装工作,分别为一台8兆瓦风机发电机和一台7兆瓦风力发电机,其中7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是当前全球叶轮直径最大陆上风力发电机组,单叶片长度达到91米,叶轮直径为186米;8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是当前国内陆上功率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
项目简介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拟建设智能微网项目,智能微网项目包括风电系统15兆瓦、光伏发电系统8.2兆瓦、储能系统和充电桩等内容。本工程拟在光伏发电系统的基础上建设2台大功率海上风电测试风机,1台8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和1台7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其中,7兆瓦风机采用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DEW-D7000机组,轮毂中心高度115米,单叶片长度91米,单叶片约31吨,发电机约166吨,机舱约110吨,5段塔筒总重约525吨;8兆瓦风机采用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金风GW171-8.0·V80R02C100机组,单机容量为8兆瓦,叶片长83.6米,轮毂中心高度为110米,五段塔筒总重约508吨。
为大功率风机吊装提供技术测试和工艺探索,两台风机叶轮吊装采用不同的吊装工艺:
东方电气7MW风机叶片吊装采用单叶片“平插式”吊装的新工艺,为海上风电10兆瓦机型单叶片吊装测试工况性能,此工艺将叶片吊装的安全临界风速从8m/s提高到了15m/s,大幅度延长了吊装作业的窗口期;
金风科技8MW叶片吊装采用叶轮一体吊装工艺,将叶片与轮毂在地面完成组装,由主吊辅吊配合完成翻身、起吊,由于叶轮整体吊装迎风面积大,要求风速在8m/s以下,为安全、高效的完成吊装工作,项目部精心谋划,充分利用短暂而宝贵的施工窗口期,完成风机叶轮吊装。
为圆满完成测试风机的吊装工作,项目部从主吊选型、设备需求计划、资源调配等各方面精密部署、统筹安排。吊装前项目部组织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主吊安拆方案,并邀请各参建单位及风机厂家召开专项施工方案初审会,专项方案根据初审会的意见修改后,项目部邀请专家组召开风机吊装方案评审会,充分论证吊装方案的可行性。强化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认真检查吊装机械、人员证件及工器具,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主吊试吊工作。
在吊装过程中,由于该项目建设地点在海边,受天气影响较大,每天作业窗口期比较少,且每件设备重量大、体积大,设备供货不及时,大件运输及卸货对主吊和副吊的要求比较高,项目部积极组织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设备厂家项目负责人及主吊司机、现场指挥召开多次协调专题会统筹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很好地衔接每项工作任务。整个吊装环节,多措并举保证顺利吊装,一是始终坚守“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坚持每天召开班前会、每天安全巡检、每周安全例会、每周安全总结,确保安全职责落实到人到岗;二是坚持在每个大部件吊装前,安排专人进行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做好吊装前的施工准备,确保风机吊装工作的有效管控;三是质量控制从项目部至各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质检员全程旁站监护,为风机吊装提供安全和质量保障。
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结合6月份“安全生产月”组织开展各项吊装相关安全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好风险防范化解的主动仗”、“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召开每日班前会、每周安全总结会,节点吊装施工前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在施工期间未发生任何一起安全事故,施工过程安全可控。
现场管理人员不畏酷暑,用专业、敬业的态度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员始终秉承公司“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发扬“五个特别”的高原水电人品质、坚守“敢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为公司后续陆上大功率风机施工及吊装积累了宝贵经验,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
“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两台大功率测试风机顺利吊装,是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取得的一份骄人的成绩,是水电四局向海上风电施工领域探索先进技术工艺,开发海上风电市场的坚实一步,也是水电四局进军海上风电施工领域的重要一步。为海上风电吊装的施工工艺、过程控制、科技创新等方面积累了宝贵数据和影像资料,也为实现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贡献四局力量,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打好第一枪,勇做排头兵,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在风电领域打造四局装备品牌,为装备全球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砥砺前行!
据悉,该工程全部并网发电后,将为园区装备制造厂家提供测试测验服务,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参观和示范平台,更便捷地验证海上风电机组在沿海的运行性能,对后续海上、陆上风电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