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产业 » 正文

疯狂内卷低价中标,风电行业到底怎么了?

日期:2021-06-18    来源:风电之声  作者:琥珀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21
06/18
13:5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风机价格 风电行业 风电机组采购

进入2021年,风机“疯狂”降价仍在继续。

年初风机价格降到3000元/千瓦左右时,引发了对风机降价的各种讨论;五月份,风机集采价格持续跳水,风机价格降到了2200-2500元/千瓦的区间,华能第四批集采项目,第二标段价格再次刷新了认知:风机含塔筒价格2700元/千瓦;进入六月,国投甘肃酒泉北大桥第七风电场B区200MW风电厂风机招标含塔筒招标,9家整机商参与投标,三一重能以2360元/KW的含塔筒报价,再刷风机报价新低。

与此同时,大宗商品涨价,全球范围内铜、钢材、环氧树脂、中厚板等风电主要原材料价格一路走高,创下历史新高。乍一看,这个局面恐怕用内忧外患来形容也不为过。

然而,因为主机降价并未就此打住,而是以一种决绝的姿态持续进行,免不了大家都开始讨论和分析。

最近也有很多朋友咨询和讨论这个情况。近半年来,风电行业因为“抢装”、“碳中和”、“降价”等因素引起各种热议。今天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是因为风电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在近半年来突然加速了,而且行业发展的整体逻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所以大家有一点无所适从,跟不上变化,也不知道该对这样的现象作何反应。

其实对于风电行业来说,降补贴带来抢装,抢装进而透支未来一两年的装机量,进而导致供应链各环节价格出现波动,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情,最典型的就是2015年那一次力度空前的抢装。然而回顾2015年那轮抢装,到了2016年,虽然偶有爆出低价中标,整体来说主机价格却并未显著下降,甚至零部件环节的利润还提升了,行业指数也是几乎没有大的波动。

那么,同样都是抢装,这一次为什么不一样了?我想可能有如下原因:

宏观:行业发展阶段不同,新能源再也不“小众”了

上一轮抢装之后,虽然补贴强度变低了,总归还是有补贴的。补贴这件事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补贴意味着额外的利润空间,对行业参与者也是某种信心和支撑。即使对于补贴退坡的事情都有共识,却有一个快慢的问题,怎么退,退多少,给多长时间的窗口期去应对补贴退坡,大家会有不一样的判断。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要补贴存在一天,行业的生存空间就是有上限的,这个“玻璃顶”就是补贴总额。比如,100亿的补贴盘子,对应的市场增量就是固定的。

而今天,风电行业真的已经回归到商业本质,靠着市场竞争力开始替代传统能源的份额,大家开始更多的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去看待这个行业。双碳目标不仅给新能源带来了保障性增量,更给行业确立了清晰的时间线。这样的增量和时间线的设定,作为行业现有参与者的产能来说,甚至是需要垫垫脚才能实现的。行业需求没有萎缩,而技术和供应链却是肉眼可见地成熟起来了,所以大家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看法和角度都不一样了。

微观:投标机型迭代,报价逻辑不同

1.战场“南移”

2015年及更早之前,由于天然的风资源禀赋原因,风机的主战场还是三北地区,主流装机还是1.5MW的“小”机组,叶轮直径也普遍在100米左右。第一轮抢装过后,风机的主战场出现了短暂的“南移”,主机商开始把目光聚焦于自身的技术发展,推出了很多的地风速、超低风速机组。从直观来看,风机变高了,叶轮变大了。

所以,基于更先进的机型(更高塔筒、更大叶轮直径),报价虽然没有肉眼可见地下降,而投标机型的配置却是大不一样了(变相降价了,却并没有从单位千瓦造价上面体现得特别明显)。

2. 大风机崛起

近几年,行业参与者似乎都突然反应过来了,在单位千瓦造价稳定的基础上,提升单机功率是降成本的“捷径”。为什么?同样一台机组,从单机功率2MW升级到单机功率4MW,其成本的上升显然不是线性的,而从单位千瓦的报价来看,却是进可攻退可守,何乐而不为?而且从度电成本的角度来说,大机组可以显著降低单位建造成本,业主肯定也是欢迎的。

再论风电vs光伏

再早些时候,还有很多拿光伏和风电作比较的文章:比两者的造价、度电成本、核准手续、估值逻辑等等。现在,风电异军突起,在降价的路上越走越远,突然又到了和光伏相遇的转角。风电现在的单位造价已经落到了5-6元/瓦的区间,加上和光伏相比几乎double的发电小时数,在度电成本角度上又赢了。但我还是认为,拼到最后,新能源发电发展的极限并不是度电成本,而是资源禀赋。举个极端的例子,假使光伏降到了1分钱/度电,那么理论上来说就应该没其他电源种类什么事儿了,事实果真会如此吗?

风电和光伏过去的发展基因还是不一样的,参与者就是最大的差异。过去我们看集中式风电,一个常规电站动辄数亿的投资,即使资本金20%也是大几千万,加上各种复杂冗长的核准流程,注定了天生不是普通人的战场,所以初期参与者是非常有限的。户用占半壁江山的光伏则大不一样,普通人的屋顶都可以接上几个kW的光伏板,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参与者非常分散,商业模式也非常灵活。参与者不一样,造成产业链的议价权和主动降价意愿是大不相同的。过去十多年,光伏产业发展异常迅猛,度电成本一路下降(不可否认产业链的团结和努力,以及新老技术和产能的不断迭代),所以市场对光伏非常看好。相比之下,风电“傻大黑粗”的形象和降本逻辑也是深入人心的。

“9.22宣言”之后,新能源凭借“碳中和”成功出圈,时至今日,风电行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普通百姓这么近过。回到第一段论述,行业需求凭借双碳目标不仅没有萎缩,还获得了巨大的确定性的增量,并且技术和供应链却是肉眼可见地成熟起来了,所以大家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看法和角度都不一样了。

从本质来说,风电行业乃至于各种新兴产业,在其发展初期依存于国家补贴或者企业补贴都是很正常和自然的现象。在行业本身未规模化,供应链不完善的阶段,依靠外部“输血”来维持体量增长都是很正常的。事实上,很多企业也是抓住了这样的历史机遇,从初创到立足,到抢占大部分市场份额,甚至成长为“独角兽”企业。虽然电力是特殊的商品,但其本质仍为“商品”。

回顾历史可以总结经验,却也容易给我们的思维造成某种程度的僵化,用过去的眼光看未来,就可能经常会受到惊吓。而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升维理解,降维打击,可能就不太容易一叶障目。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