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广东等多个省份相继出台了“十四五”风电发展相关规划,明确扩大装机规模。经过数年发展,我国陆上风电面临着建设用地资源紧张的困扰,而具有占地面积少、发电利用小时数高等特点的海上风电发展虽然渐入佳境,但也面临着成本高昂的困扰。
如何早日实现风电全面平价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是风电行业在“十四五”时期面临的一大考验。
难以快速实现“平价”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除了海上风电起步较早的省份,一些起步较晚的沿海省份也相继发布了风电“十四五”宏大规划,其中还包括山东、广西等没有海上风电的省份。
海上风电造价成本远高于陆上风电,面临降本难题。多省积极布局海上风电,是否意味着我国海上风电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平价呢?有业内人士认为——前期还不具备平价条件。
“从我国目前现有的海上风资源、海上施工条件,以及风电技术这几个维度来看,当下马上实现海上风电平价困难较大。”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的成熟度没有那么快,现在陆续推出的一些平价新机型需要时间验证,技术和产品的质量也需要时间去沉淀。”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曹志刚认为,由于电价下行,成本问题依然是海上风电行业发展的痛点。“在‘十四五’前期,海上风电成本距离平价仍有一定差距。目前海上风电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产品开发、产业链建设都需要大量投入,期待地方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来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协助产业链平稳过渡。”
在田庆军看来,2024年后或有真正具有经济价值的平价项目出现。“我判断,今年、明年和后年,各个省份会以项目实验、政策探讨等探索为主,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短期内从0.6/元/kWh、0.7/元/kWh降到0.3/kWh、0.4/kWh不现实。”
面临“去补贴”考验
据了解,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在“十四五”时期都面临“去补贴”的考验。
“在平价时代,不仅电价没有补贴,还会有环境、环保等方面的非技术约束。”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说,“一些环境保护区和林地不能开发陆上风电,海上风电也同样面临同样的问题,自然动物保护区、湿地、渔场甚至一些军事区域都不可开发,‘十四五’时期应该更多思考风电的发展如何更好与环境相匹配。”
田庆军认为,随着大量平价项目出现,风电将面临更多挑战。“一方面,是消纳以及并网的难题,由于风电和光伏间歇性、随机性的特点无法改变,如果成为主流能源发展,规模持续放大,对电网的冲击较大;另一方面,是用地挑战。需要绿电的地方,像东部沿海地区没有足够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而有土地资源的地区可能离负荷中心较远,没有条件消纳。”
另外,田庆军还认为,“产能过剩”是任何时候都要警惕的问题。“受政策、技术等约束条件影响,任何一个市场都不可能完全均衡发展,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低价竞争,带来粗制滥造等质量问题。”
政策不可“忽冷忽热”
田庆军建议,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政策要有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大起大落,助推风电行业理性发展。“大起大落的政策,对行业稳定发展非常不好,去年的‘抢装潮’造成的弊端很明显,由于总体产能不足,导致一些比较落后的产能也流入市场。”
“‘抢装潮’不利于风电行业健康发展,其主要驱动力是政策调整,政策的变化改变了风电产业的发展秩序以及格局。”有业内人士也表示,“政策突然变化让市场难以消化。对于风电产业链各方而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产业内最大的诉求是适当放宽并网时间窗口,以改善当前紧绷的产业链供需关系。”
同时,田庆军还呼吁减少非技术成本,降低开发门槛。“现在非技术成本有‘抬头’的迹象,也应该引起行业关注。尤其平价后投资收益率降低了,要避免被非技术成本吃掉合理利润。产业链上下游应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聚焦主业,警惕低质低价,给行业留合理利润,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防范高速发展带来的质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