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新能源2021-2022年度陆上风电项目前期测风塔集中采购招标公告,根据招标公告信息,一次性招标采购40台测风塔,山地和平原各20台,塔高120-140m,分属集团旗下下设单位山西分公司、华北分公司、辽宁分公司、西南分公司、西北分公司等管辖区域,其中一句话值得关注:实际发生项目风电场的分类、以及低风速地区的判断由招标人根据审定的测风方案确定。
资源争夺战拉开序幕
三峡的这则公告,球哥认为,给行业透露了两个信息:
风资源的争夺,已经拉开序幕。三峡新能源即将上市,同时十四五也提出了新能源翻番的战斗口号,如何落地,这则公告给出了答案:先立塔,落实资源。按照经验分布,山地风电场5万千瓦2-3个测风塔可以满足基本要求,平原基本一个5万千瓦风电场1个测风塔即可,可以简单判断这一批至少可以测定100-200万千瓦的资源
低风速风电场已经不是开发底线,超低风速,甚至微风都将纳入开发备选资源。其实,当前运行的风电场实际标密条件下额风速(120m塔高)已经低至4.6m/s,发电小时数也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风机)能达到1800h以上,球哥大胆预测,接下来,在中东南区域,4m/s(标密)的风资源都将进入挣钱范畴。
三峡风电场的建设现场
超低风速、微风风电场:技术和成本挑战
今天,3.XMW平台系类机型的叶轮直径达到164m(我了解的范围),按3.2MW计算,单位千瓦的扫风面积6.597平方米/kw,如果价格(风机主机)真的突破2000元/kw,整个投资造价突破4000-4500元/kw,4m/s的风资源是具有开发价值的。
当然,问题也来了,如何让风机叶轮直径越大的情况下,把单位造价降低到保证风电场具备投资收益红线。既要发电小时数,风机出力足够, 同时度电成本还足够低,需要我们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一起努力。
平原风电场通过高度的提升进一步扩大风资源开发范围,风速进一步降低;
山地风电场通过技术方案解决大件运输难题,分瓣式塔筒,分段式叶片,让上山不再是难题;风机模块式组装,让超限运输不再是门槛;
在基础施工方面,是不是可以创新的采用旋挖施工沉孔,建设沉桩平台,降低成本。(这个有人曾经研究过,我个人认为可以试试)
自爬式吊装,让分散式风电的吊装成本大幅降低(单位千瓦的吊装成本大幅降低),这项技术国外ENERCON有过,国内也有人研究过,但没有继续。
这些技术一方面还需要时间研发与验证,以分段式叶片为例,LM就马上实现商业化,前期我想是花了不少代价研发的。自爬式吊装,类似建筑机器人,ENERCON介绍已经商业化,但这个还需要与塔筒搭配。
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无论是超低风速,还是微风资源,我们要敏感的判断我们未来的技术市场目标在哪里,至少要提前2-3年进行技术预研与工程试验,待到商业化必须是成熟技术。我们当前的风机技术发展还是比较慢的,14年前,ENERCON就推出了6MW风机,而国内至今并网的风机最大5.2MW,这一点上,中国人还需要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资源有限,不能把有限的资源被低效率的开发利用,前几天我谈到的新疆三北那么好的风资源小时数才2000多,实属可惜,希望未来我们在研发机型的时候需要好好考虑这些问题。
赶紧动起来,无论是资源开发,还是技术跟进,都得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