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的最后一天,我选择了写这个主题,作为2020年封关制作。文章并非对薄膜光伏和海上风电的不认可,而是分析我们行业技术和产业在面临发展机遇的时候,必须要敢于激进,大胆创新,以极高的竞争力开辟市场,在市场机会来临的时候必须果断出击,否则错失良机。
汉能的薄膜光伏曾经是个传奇
汉能集团,在中国的能源企业领域,曾经是一个传奇,在国内企业都在干单晶硅,多晶硅的时候,汉能选择了薄膜光伏作为光伏产业大发展起点。应该说,早期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光伏组件与薄膜光伏组件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
薄膜化、柔性化一直被认为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未来和总趋势。正是基于这个重要的战略判断,自2010年起,汉能收购了美国,德国等多家技术公司,对薄膜发电企业进行全球技术整合,大量投入薄膜光伏的研发,并且在早期,薄膜光伏让汉能不断走向国际,在这里领域成为全球行业龙头。
技术的先进性不能替代市场竞争力
2012年6月5日,汉能收购德国Q-CELLS子公司、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制造商Solibro。该企业的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全球领先的模组转换效率,研发转换效率已达22.9%,并获得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院(Fraunhofer ISE)认证。
2013年1月9日,汉能在北京总部宣布完成对美国企业MiaSolé的并购,获得全球转化率领先的铜铟镓硒(CIGS)技术,柔性溅射法转换效率达到20.56%,成为规模、技术上皆领先全球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2019年11月,汉能发布消息,成都研发中心再次刷新高效硅薄膜异质结(Silicon Hetero-Junction,SHJ)太阳能电池的世界纪录,其制备的冠军电池片,全面积(M2244.45 c㎡)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5.11%。
当汉能自己宣称技术是全球最牛的技术的时候,也就是2019年11月,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光伏组件单价已经跌破2元/w的时代,以单晶硅和多晶硅为代表的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突破2亿千瓦,在短短6-7年时间,规模直追被认为最有竞争力的风电。此时,薄膜光伏组件的价格还在4-5元/w甚至更高,根本没有进入规模市场化的竞争能力,尽管大家都认为薄膜光伏是光伏的未来,但市场就是这么现实,再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如果没有现实的市场竞争力,那都是假先进。
应该说,汉能在选择薄膜光伏作为进军新能源的切入点,是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并且时机也非常合适,但是并没有把握住机会,在基础性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方面可以少说非常先进,瞄准“节能减排”的建筑行业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汉能相继推出了汉能汉墙和汉能汉瓦两款高科技建材产品。这两款让能源更高效的产品一经问世,便被市场快速采纳,并收获了优异的价值和效益表现,薄膜组件的功率衰减在15%以下,也具备跟传统光伏产品抗衡的能力。
可惜的是,没有快速降本,在降低薄膜光伏成本方面做投入,一味的技术先进,市场并不给技术先进的产品太多时间,一旦错过就永远错过,单晶硅和多晶硅虽然效率略低,但是便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获得了市场并得到市场认可,快速占领市场,是典型的没有市场创造市场标杆。而薄膜光伏虽然技术先进,因为成本高限制了推广,并没得到规模应用,而成本和规模是一对亲兄弟,他们两实现了良性循环发展,规模越大,技术投入越多,技术就会进步越快,单晶硅多晶硅的发电效率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单瓦成本也证明了这一点。
汉能当时与MOBIKE推出的电池单车
今天的风电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如何与传统光伏竞争
薄膜光伏之所以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很显然,是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机遇的选择上太过自信,认为技术先进就可以秒杀一切,但忘记了市场选择技术和产品的时候,并不看你是否先进,而是看你能否具备市场竞争力,包括成本,技术和产品适应性。汉能推出的书包,汽车,自行车,砖,瓦等都非常接地气,当时成本与单晶硅和多晶硅组件无法竞争,即使在补贴的情况下,单位造价高出一倍,这让客户和投资者如何选择呢?
今天的风电,当前阶段主要市场竞争对手已经转为光伏。光伏在短短几年时间,装机规模以坐火箭的速度直逼风电,成本下降速度堪称经典,从7-8元/w短短四年时间下降82%(最高),不论他是否复杂,作为投资者,只看他的投资收益和实际投资成本,以晶体硅为代表的光伏组件给投资者极大的信心,在现阶段来看,风电未来的单位造价下降速度无法与晶体硅组件竞争,从市场投资的分析来看,未来十年光伏的装机规模无疑将会以绝对优势超过风电,规模和成本的良性循环,将会进一步促进光伏组件的成本下降。因此,近期光伏行业上市企业的一片红海给出了答案。
汉能设计的未来BIPV
海上风电未来岌岌可危:如不尽快降本,或成为第二个薄膜光伏
市场给与任何一项技术和产品都不会太长的时间等待。大家都还在讨论海上风电何时能平价的时候,光伏已经在以更高的速度在抢占新能源的市场规模,因为他价格更便宜,安装更方便,施工更快捷。
毋庸置疑,海上风电在欧洲得到了较快发展,那是有他先天的限制:陆地面积小,海上风资源相对国内更好,而且电网条件更成熟,所以具有更低的度电成本。而国内的海上风电,风资源相比陆上的略好,但建设成本居高不下,而平价倒计时已经敲响时钟,按同比陆上风电造价与度电成本的比例来看,海上风电在1-2年内完成50%的造价降本,从产业链的发展来看,几乎不可能。
如果你不能抓住市场的机会,那么市场机遇就会选择其他有准备的人。显然,如果海上风电不能快速达到平价水平,度电成本不能与光伏竞争,那么,电力需求的市场机会就会给光伏,从海上风电开发的容量来看,也无法与光伏潜在规模相比。
当然,也并不是说光伏就是尽善尽美,未来的新能源,无论是光伏,还是风电,有一个东西不能忘记:那就是储能。储能不仅仅是我们说的电化学储能,还有抽水蓄能(这是大头)。未来的新能源(风电和光伏)加储能组合体电源才是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电源,但有时候并不是绝对的电源,比如今天北京华能的两台热力机组启动供热,新能源电力有时候不一定能解决临时性的问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薄膜光伏的过去,证明了市场只选择有竞争力的选手,而不会留给你等待的时间,风电加油吧,海上风电更要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