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行业新闻两条头条再次刷新海上风电眼球:
一条是海外:海上风机再次单机容量再次扩容刷新到15MW:根据记者获悉,西门子歌美飒今日正式推出SG 14-222 DD海上风机。该机型功率容量为14MW,可扩容至15MW,叶轮直径为222米,叶片长度为108米,机舱重量500吨。该平台同比上一代11MW海上风机年发电量增加25%。SG 14-222 DD海上风机预计将在2021年树立样机,2024年正式投入商用。
一条是国内:主动出击进军海上平价风电,2022年示范平价:5月18日下午,大丰海上风电合作签约仪式在盐举行。大丰区与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大丰海上风电项目合作备忘录》,与华东勘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丰区一把手、金风科技一把手以及电建华东院技术一把手出席。总览新闻,意思三家联合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抱团发展,努力在2022年建成中国海上风电首个平价示范项目,同时打造海上风电装备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
而在4月8日,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就海上风电的机型容量做过简单的思考,认为15MW是海上风电的一个天花板,现在看来,或许还不是。
今天的这两件事本来没有什么相关性,但仔细一看,大家也许会发现,平价,单机大容量机型有内在联系,简单分析,大家会觉得增大机型容量会大幅降低海上风电投资造价,实际并非如此:现在采用上海电气4MW机型和市场目前6.X机型的造价并没有什么差异,当然,这里面有海洋地质条件差异和风资源差异,但不管这个差异那个差异,作为投资者只考虑单位度电成本是多少,收益率是多少。也许,大家这个机型对比不一定有可比性,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机型增大目前为止对造价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因此,又回到了今天的西门子歌美飒14MW机型这个话题,是不是机型还有更大的可能,我个人仍然持保留意见。一方面,机型再大,单位千瓦制造成本的增加会覆盖单位机位成本的降低;一方面,机型再大,吊装成本会成倍增加,某种意义上有可能增加单位千瓦的吊装施工成本。可以肯定的是,14MW甚至再大的机型的吊装施工船不可能像现在4-8MW的风机施工船成批生产,本身装备越大,单位制造成本越高。我个人对海洋工程和起重设备略有了解,以1200吨全地面汽车起重机为例,现在的销售价格在5000万人民币左右,1600吨的全地面汽车起重机价格就不是8000万人民币了,基本可以肯定超过一个亿,性能和价格不是线性关系可以比较。而海洋施工设备(基础施工和吊装一体化)的造价会更高,吊装重量和吊装高度越大,单位施工成本可能呈曲线关系上升。
单从技术角度分析,机型容量越大,施工难度越大,施工设备选择范围越小,因此个人觉得海上风电的机型能否做到20MW,我个人觉得有难度,究竟海上风电投资的风险还是很大的,机型容量越大,一旦出现问题,损失也会更大,售后运维的成本也会更高。
金风科技和华东院联合地方政府进行海上产业链的整合和联合,绝对是一举几得的好事:既可以发展地方经济,又获得了资源项目,同时有推进了海上风电技术,同时还扩大了海上风电市场,降低了产业成本。此举可谓国家支持,地方政府有利,行业有发展,我非常看好这个装备、设计与资源方三方的整合和联合,真正体现了行业龙头企业(装备与设计)的高瞻远瞩。一旦实现了三方的目标,海上风电不仅可以平价,还可以更低的价格与火电水单竞争。
大机型要搞,但是多大到顶,需要针对中国的条件进行;平价要干,必须产业链联合来干,这才是海上风电的最终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