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电气临港基地海上机组第1000台的下线,
中国海装在浙江签订了200万千瓦
海上风电资源及产业投资协议,两家“海”姓主机制造商在这个大家看陆上不太“感冒”的时候蹦出这两条新闻,可以看出过后一段时间国内风电的关注点—海上将会显得更为突出!
国内东部海上装机从江苏、广东、浙江和福建等区域轮换成为海上风电热点,各家主机商从当初的江苏海上区域的2.5、3.0、3.6到4.2兆瓦的主流机型市场,到福建、广东等省份的不低于5兆瓦甚至是6兆瓦的招标,主机功率升级,早期某家一期海上试验风场装了七家十几台风机,功率和直径等设计参数有很大不同,但就当时形势而言可谓不低,但是有些家纷纷举证自己机组等效利用小时数勇穿高点以代表自己机组好!其实,从另外角度此现象提示给我们的就是安装机组功率不适合。
除此之外,国内主机商曾在不同场合宣传其在中国东侧不同海域最佳匹配机型,见其功率和风轮直径表现都各不相同。在海上风机选型比较时,作为风场开发企业也就只能在主机商推荐的前提下做选型,属于被动方。而针对主机商而言,大多都高举高打,宣传自己是风电设备系统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要么以小EPC方案,要么以度电成本(LCOE)作为标准向客户方积极推荐,属于主动方。能够计算明白何海域采用何机型以及合同采取何设计方案等内容,在行业不同发展阶段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不过话说回来
风电机组功率和风轮直径足够大肯定是趋势,是正确的选择。基于目前行业状态“足够”并不代表越大越好, 需要做整个风场核算的结果,不仅包括风电机组本体,工程施安,维修更换费用,生命周期内的运维成本等,甚至是作为电源一侧的售电都要给予考虑。
装机高潮的到来与退去代表着一个行业某种变化,不能简单的定义好与不好。一方面来说,政策的变化尤其是下调,往往能够引起行业震动夸张程度无异于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