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电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关键支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不久前举办的2019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表示,经过多年持续的技术创新,我国已经成为风电大国,在技术和开发经验等方面有了深厚积累,现在有义务在全球风电产业发展中发挥建设性作用,通过与各国分享“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促使更多地区的
风能资源得到高效开发。
近年来,除了陆上风电,全球
海上风电发展热度也正在逐步升温。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从今年年初至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7%,并且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的累计装机容量将达154吉瓦,这比其在2018年上半年发布的海上风电市场展望报告中的预测数值提高了19%。与此同时,我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连续5年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年底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50万千瓦,仅次于英国、德国,位列全球第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海上风电行业不仅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庞大的市场采购量也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风电走出去步伐迅猛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排名前十五的整机制造商中,有8家来自中国;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独占五席。伴随着综合实力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瞄准海外,风电机组出口稳步增长,远销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35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逐年增加。
数十年来,我国风电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已成为首个风电累计装机突破2亿千瓦的国家。秦海岩表示,中国风电的产业链已然成熟,技术实力获得了质的提升,实现了从引进走向引领的转变,具备了全产业链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也大大增强。
在秦海岩看来,风能无国界,这不仅是风能资源的属性,也同样适用于全球围绕风能利用所开展的合作。各国应当打破藩篱,把大力发展风电作为关乎全人类福祉的共同事业来发展,不断密切国际合作,让更广阔的地区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中欧海上风电合作加强
众所周知,欧洲是全球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先锋区域,丹麦、荷兰是全球重要的海上风电增量市场。近年来,中资企业参与欧洲海上风电的程度持续深入,但能力建设仍是中资企业参与欧洲海上风电合作的重点内容,风机制造、标准互认、数字化运维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中国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徐小东表示,中东欧国家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对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强烈。未来双方在可再生能源开发与消纳、电力系统升级优化、分布式能源等领域具有较大合作潜力。
记者了解到,我国海上风电尽管起步较晚,但装机规模连续几年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65万千瓦,同比增长42.7%,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首次超过欧洲国家,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40%,位居第一。
“向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转型是大势所趋,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能源转型也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挪威驻华大使白思娜(Signe Brudeset)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挪威被称为欧洲的电池,目前,挪威正努力开发和改进风电技术。
“我们有着世界领先的海事和油气行业,现在又建立了海上风能强大的供应链。这意味着挪威企业可以提供海上风能供应链,他们也非常关注中国和新兴市场的风电的发展。无论是环境角度,还是商业角度,进行国际合作我们都可以从中获益。”白思娜表示,挪威的经验和专长可以为中国海上风能发展作出不小的贡献,中国是世界重要的生产基地,而且也是先进技术开发中心。和太阳能行业一样,只有通过与中国合作,企业才能够进行更大规模、更轻量级、更高效的装机工作,使得风电产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