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习近平
市场份额连续七年在国内
风电整机制造行业排名第一,连续六年全球排名前三,这是新疆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的亮眼成绩单。
一家民营企业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靠的是什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说:“创新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原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金风科技的今天。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一直流淌在金风人的血液中!”
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金风科技加大创新力度,取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
实现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
“我们一直把创新作为企业的灵魂”
驱车从乌鲁木齐市区前往达坂城区,公路两边沿线是连片的风机,风叶旋转,尽显诗意。如今的达坂城风电场已遍布风电机组,创业初期金风人自制风机的梦想,已绽放成路边美丽的风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一直把创新作为企业的灵魂。”武钢说。
如今,金风科技在全球建立了七大研发中心,拥有科研人员2000余名。金风科技还参与了160项国内
风电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占到全部技术标准的80%;参与11项国际风电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尤其是近年来自主研发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技术,代表了全球风电机组的发展趋势。
近三年来,金风科技以数字化转型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点,通过推进风机智能化设计和智能工厂、数字化风电场建设,实现了风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智慧风电场建设。
“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实现了风力发电机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借助工业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我们构建了开放共享的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武钢说。
创新推出“哑铃型”运营模式
“企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创新增添了动力”
2月2日,谈起一家边疆的企业为什么能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时,武钢说:“因为我们有强烈的发展愿望,渴望走向世界舞台。”正是靠着这种精神,金风科技始终走在研发之路上。
金风科技管理团队创新推出“哑铃型”的运营模式,将前端的技术标准和原理以及后端的市场销售和服务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中间的制造环节采取市场外包的方式。“这样就能腾出更多的精力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大大缩减了我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成本和时间。”武钢说。
在这种运营框架下,金风科技不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如今,金风科技虽然已经成为行业翘楚,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都超过销售收入的5%。
金风科技还在不断完善覆盖全流程的创新激励机制。金风科技工程师艾斯卡尔2015年至2017年写出了10个专利申请,他说:“不管专利能否授权,只要写出申请就能被奖励,奖励覆盖专利设计、实验、专利申请、应用等全部研发流程,大大激发了我们创新的积极性。”
艾斯卡尔在金风科技工作了15年,吸引他干事创业的是企业文化。“企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创新增添了动力。”他说。
实践证明,“哑铃型”运营模式是卓有成效的。“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水处理、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智能微网、海水淡化、工业云平台、技术创新孵化等业务蓬勃发展。”武钢说。
风机具有了感知环境的能力
“今后,我们还要敢于挑战世界性难题”
正是由于以金风科技为代表的一批风电企业不断推进技术创新,过去近十年,我国风电发电效率提高了20%至30%,发电量提升了2%至5%,运维成本下降了5%至10%,风电设备价格降低了近65%,风电场开发价格降低了近40%。
尤其是近三年来,金风科技始终坚持向创新要效益,进军数字化、智能化新高地。借助数字化技术,风电场发电量提升5%至15%,施工周期缩短5%至10%,成本降低5%至10%。
武钢说,过去的风电机组就是一个机械加电器电子的简单组合,如今金风科技给风机加了很多自动化软件,再将互联网和这些软件连接起来,让风电更加智能。比如,金风科技的每一个风机上都装了100多个传感器,“有了这些传感器,风机就像一个人一样有了感觉,可以对风况、海拔、温度以及自身的噪声、震动等状况进行实时感知,风机和风电场的管理就变得智能化了。”
通过传感器,风机可以根据风况等气候条件,自动进行最优的设计和控制。比如,如果出现风机对风角度不精准的情况,技术人员就可以通过历史采集的积累数据,及时发现偏差,在软件平台上操作解决,不需要人去现场调整了。
在金风科技天润西北分公司集控中心,记者看到,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金风科技在西北五省区风机的运行状态。“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及时关注风机运行情况。以前处理问题需要跑到现场,整个处理过程需要9个小时,现在很快就能解决。”金风科技天润西北分公司集控中心风机主管李林说。
“与发达国家的风电技术水平相比,我们仍有差距。今后,我们还要敢于挑战世界性难题,敢于创造未来,这才是创新的最高境界。”武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