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竞价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识到,
风机1%的电量提升,对应150元初始投资成本的降低。不能再比大小、称重量、拼价格了!未来
风电产业的发力点,是比电量、拼质量、拼安全,是技术引领全行业走进平价时代。
诚然,拼价格的效果立竿见影,技术创新周期长、投入大。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技术创新也不会一蹴而就。远景能源从成立之初,就始终坚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提升电量、降低度电成本,厚积薄发,这是远景的使命与坚持。
提高发电量
中低风速风场0.2m/s的风速评估误差,会导致150h的发电量差异,反映到度电成本,便是3分钱左右,直接影响到竞价报价。
▶ 远景海上智能风机利用小时数凭什么超过同类机型?
近日,一张拍自会议屏幕的PPT截图在微信朋友圈中悄悄流转,图上显示10家厂商的15种海上风机不同机型的利用小时数,其中远景4MW海上智能风机利用小时数超过某知名国际厂商4MW海上风机利用小时数。
全钢塔筒高度从90米到120米,可提升发电小时数近300小时,从120米再到140米,其发电小时数提升超过250小时。
通过选取适当的预测控制方法,可以预测出未来长时间尺度和短时间尺度的风向变化,然后基于预测风向进行偏航,从而减少了机舱与风向偏差。
有了这款中压机型,不但能减小风机内部的功率损耗,在有些分散式项目中还可以去掉风机出口的箱变。
▶ 能帮你定制风机的Digital Twin数字引擎究竟是什么技术?
当风机设计师们将目光投向多体动力学以及全三维有限单元动态建模理论在汽车和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时,更好地描述真实风机物理结构的非线性特征和动态过程属性成为可能——应运而生的Digital Twin引擎,将风机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带入一个新天地。
与降低海上风电运维成本相关的事情总会令内行惊喜。简要说,是两方面的技术因素驱动了海上风场运维成本的下降态势。
当客户在追求风轮直径增大来提升风能转换效率时,同时还要关注更大的风轮所带来的运行风险。远景在110风轮风机上做过载荷测量,数据表明1度以上的桨距角对零误差导致的疲劳载荷增加已显著超出设计标准,这对风机的长期安全性运行带来巨大风险。这不难理解远景智能风机控制软件中仅桨距角误差补偿算法的软件代码量就超过1万行。
降低度电成本
前期风机选型、中期风机运行、后期风机评估改善是影响风电场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如何控制这些因素的风险并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是业内必须解决的挑战。
山东某100MW项目,升压站选址智能寻优带来“两线一路”综合降本近400万元,也就是升压站选址降本约40元/千瓦。
为什么格林威治平台能够唤醒道路和平台沉睡的降本潜力?关键在于其数字化设计能力能把道路和平台现场境况及施工标准要求纳入到风场道路和平台的标准化设计场景中,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施工工艺和建设标准,当系统工程优化不再是问题,降本便水到渠成。
格林威治平台连通资源与载荷、环境与载荷、工程与载荷,将先进的智能风机能力赋予到风场解决方案中,通过风场与风机一体化、定制化设计,协同载荷优化,配置不同高度和壁厚的塔筒,最大化提升风场发电量,降低塔筒与基础的综合成本。
其实不仅仅是载荷,反馈信息配合智能控制算法还可以优化风机的动态风能捕获响应和偏航规划,提升发电量1%左右,更不要提修正偏航误差挽回的可能高达5%的发电量损失了。综上,雷达辅助控制可以大幅降低风机成本5%-10%。
数字化、智能化,是价值创造的推手而不是噱头。我们关心它能为风电行业解决哪些挑战和难题,远景的智慧风电场实践证明,它能够带来更多的可开发资源、更快的建设速度和更低的建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