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
新能源装机布局长期不均衡,与电力负荷呈逆向分布。比如,‘三北’地区的负荷仅占全国总负荷的36%,却集中了全国75%的新能源装机。造成
弃风弃光的主要原因,正是当地电力负荷不足,而非风光的波动性、随机性,简而言之就是‘不需要’。”日前在甘肃敦煌举行的新时代酒泉新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吉臻谈及“新能源消纳”问题时,首先作出以上判断。
如其所言,“消纳”已成为电力转型发展的主要瓶颈。2017年,全国弃风弃光电量分别达419亿千瓦时、73亿千瓦时,弃风弃光率各为12%和6%,甘肃、新疆地区的弃风比例甚至高达33%和29%。“我国新能源建设在布局和规划层面就存在约束。按照‘黑河-腾冲’这条胡焕庸线划分,东部、东南部几乎没有弃风弃光,90%以上问题都集中在线的另一侧。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刘吉臻指出,弃风弃光高发,主要原因正是另一侧地区的负荷体量不足,“尤其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的新能源渗透率(编者注:新能源装机容量与最大负荷的比值)已超过100%,高于丹麦、西班牙、葡萄牙等发达国家。”
“就好像河南种土豆、甘肃也种土豆,两个地方的土豆虽然一样,但河南人多、需求多,土豆不愁卖。而甘肃种得多、消费少,就会出现土豆卖不出去的情况。不是因为甘肃的土豆不好,而是一个供需关系问题。”刘吉臻比喻称。
围绕下一步发展,刘吉臻表示,可大力开发利用需求侧灵活、可调度资源,如通过尖峰电价、可中断负荷、直接负荷控制等手段强化需求侧相应,尝试新能源供热、制氢及海水淡化等电能替代方式。“现在的用电方式是100多年传承下来的,而不是为新能源发展而准备,无论结构形态、机制体制、甚至理念等,均不能适应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需要。对此,还需要一步步的渐进式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