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风电不仅积极影响替代能源的终极变化,也将美好生活带进现实。
9月12日至13日,由江苏省能源局指导,扬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远景能源承办的“中国中东南部分散式风电开发研讨会”在扬州召开。远景能源副总裁田庆军在致辞中提出分布式风电政策、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创新的建议,并强调分布式风电成就美好生活。
分布式风电已成为当下
风电发展的热点和电力体制变革的催化剂,它不仅对替代能源的终极变化产生积极影响,也将成就国人的美好生活。
那么,分布式风电究竟有何特征?
容量小、土地碎片化利用、配电网就地消纳是分布式风电的三个显着特征,因而投资规模小、经济性好,特别是相对于集中式而言,消纳这个困扰中国风电多年的顽疾,反而对分布式风电来说不是问题。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我国陆上集中式
风电项目并网122.5GW,分布式风电项目占比不到1%;2017年至今,十五个省份已下发关于分散式风电规划建设的通知,规划总容量已超过9GW。这表明政府对发展分散式风电的重视,业界对此也有较高的预期。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分布式风电?
首先,从全球以及中国能源安全环保和经济转型的角度看,清洁能源成为替代能源的趋势不可逆转,而分布式风电可开发空间巨大,能为替代能源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比如处于负荷中心的中东南部区域,据国家气象局评估,中东南部风速在5米/秒以上达到经济开发价值的风能资源达到10亿kW。在目前“三北”地区风电消纳困难、中东南部地区集中式风电开发举步维艰的现实下,这绝对是中国风电未来发展的下一片希望田野。
欧洲分布式风电数据显示,德国陆上风电累计并网50.8GW,其中分布式风电占比90%以上;丹麦陆上风电累计并网4.0GW,其中分布式风电占比80%以上。以德国为例,到2017年年底,德国全国单位国土面积风电装机为155千瓦/平方公里,其中4个州突破了200千瓦/平方公里,而我国中东南部各省份中,如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地已并网容量都不到20千瓦/平方公里,潜力远未被挖掘。
其次,分布式风电配电网就近消纳的模式,其发展不受弃风限电的制约。
现在分布式风电消纳模式主要有全额上网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两种,目前隔墙售电模式正在试点阶段,将来可能会全面展开,这也是电力市场改革的趋势。在不久的未来,大量的分布式电力生产商在数字网络实时交易,在配电网络即时交割,让电能的生产和消费变得灵活、和谐和高效,这必将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全面升级时代的到来。
第三,分布式风电社会价值巨大,引领一个绿色、智慧、共建、共享的清洁能源时代。
分布式风电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试想工厂园区、港口码头、街道社区、田间村尾、房前屋后,都可以是分布式风电的应用场景,人人与能源相关,家家都是能源的生产者和使用者,绿色、智慧、共建、共享,将未来的能源民主化带进现实。
如何解决目前分布式风电发展突出问题?
目前分布式风电发展突出问题在于,政策上核准流程繁冗、电网接入细则不清晰且接入容量有限,项目开发上流程不畅,产品、技术没有树立行业标准,商业盈利模式不够清晰。
培育和扩大分布式风电市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推进政策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创新,加快分布式风电发展。
政策和流程创新。一方面要通过实践打破项目部门核准“条块”壁垒,建议地方政府简化核准手续,通过核准承诺制、一站式服务、县域打包核准,帮助企业降低开发前期工作的成本;另一方面在于重塑开发流程,因为传统的集中式风电开发流程与管理模式已不能有效适应分布式风电项目开发和运营现实,行业参与者需要加快开发流程与管理创新,以适应分布式风电的特征。
产品和技术创新。在分布式风电场景中,由于应用环境的特殊性,风机的安全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其安全性要求远超普通的集中式风机。这也意味着,在选择分布式风机时,要把安全性放在重中之重;其次是噪音要求,电网友好要求也是分布式风机需要关注的重要特征。
至于商业模式,也需要创新。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有更多的利益分享。可以与生态旅游、美丽乡村、特色小镇、风电扶贫等民生改善工程以及其他产业或团体深入结合,也可以与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有效融合,为构建未来社区或城市形态提供清洁能源需求和安全支撑。
合作模式的创新。分布式风电参与者要积极适应风电开发从选风机设备到选合作伙伴的变化,这也决定了开发商和整机商不再是简单商业上的风机设备的买卖关系,而是更持久的战略合作伙伴,一些新的合作模式比如合资公司、联合开发、EPC总包等方式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合作载体和落点,从而形成更广阔的分布式风电利益共同体。
分布式风电未来已经发生,一切刚刚开始,它把成就美好生活的愿望带进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