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19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循环经济
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全球风能理事会和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五大机构联合主办的2017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隆重召开。开幕式上,来自国家能源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以及金风科技、三峡集团等能源企业的代表,针对风电政策热点、行业发展趋势等展开深度探讨。与会专家表示,目前数字化已经成为风电行业新的方向,将催生整个产业的新变革。
中国已成为全球风电主要增长极
十年来,我国能源转型的进程不断加快,作为重要推动力量的
风电产业也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发展成就。
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苏思谯(Steve Sawyer)在开幕式上表示,目前从总装机容量来看,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由2006年的3.3%上升至2016年的34.7%。不仅如此,在去年年度新增容量排名中,中国所占据的全球风电市场份额也达到了42.7%,已经成为全球风电主要增长极。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姚兴佳介绍,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为1200万千瓦左右,而上网发电量仅为120多亿千瓦时,在全部发电量中占比非常低;2016年底,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69亿千瓦,发电量为241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4%,电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同时业内还培育出了一条完善坚强的产业链,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也走在世界前列。设备出口30个国家和地区,风电在拉动投资、带动就业等方面的效益日益显现。
“就目前形势而言,虽然还有弃风限电的问题亟待解决,但是风电发展的基本面向好,加速能源转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电力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可再生能源电力全额保障性上网政策逐步落到实处,绿色电力认购交易已经启动,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我国风电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姚兴佳如是说。
数字化催生风电产业变革
风电产业除了取得上述显著成绩外,与会专家认为,目前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风能等新能源结合开始变得愈发紧密,数字化已经成为风电行业的新方向。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开幕式上表示,目前信息化和数字化互联网已经是时代大背景,IT技术经过30年指数级的进步,已然成为像电力一样的通用技术,开始融入各个行业。互联网已经开始被每一个行业广泛应用,开始改变传统行业的技术,甚至行业规则。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现在都是热门的词汇,风电行业也开始逐步应用先进的技术,而数字化更是成为风电行业的新方向。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在开幕式上也表达了与秦海岩相似的观点。
武钢认为,数字化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借助数据实现了万物互联,更加智能、智慧。在数字化时代下,技术创新的重点放到对未来市场的洞察与把控上,新产品的开发要综合考虑工业环境能力、政策环境和客户的价值需求点。同时,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应用大大加快了设计计算的能力,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系统解决方案的提出创造了条件。
“举个例子,过去针对几个风电场群的能量分布、载荷分布计算要好多天,现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除了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外,数字化时代产生更多精细化、个性化的数据,针对不同的气象和地形进行更多的个性化设计,可以深入挖掘客户的价值需求点。”武钢说。
数字化时代下,产品优化、迭代速度的加快,也给风电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武钢认为,与工业化时代不同,数字化时代下,风电企业要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从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从局部管理向全局管理转变、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而在数字化时代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在风电行业不断深入应用,风电已经逐步实现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飞跃。事实上,数字化不仅可以提升供给侧管理能力,也可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互联互通,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比例。同时,数字化技术对事物描述的维度越来越细,使得创新的边界无限扩大,引领能源行业变革。未来,风电平价上网可期。
“数字化转型加速了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低碳、绿色已成为全球能源体系变革的唯一目标。数字化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可再生能源将与化石能源相辅相成。在数字化背景下,金风科技将打造可负担、可靠、可持续的未来新能源体系。”武钢最后强调。
风电补贴将逐步退出
风电产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看来,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弃风限电。“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要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这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把解决可再生能源利用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正因为如此,今年以来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还有广大电力用户都把消纳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从前三季度情况看,风电的弃风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个百分点。”梁志鹏在会上表示。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加上水电的装机容量已经占到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7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风电不能降低价格,还是严重依赖社会补贴的话,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必须尽快把风电成本降下来,把风电价格降下来。风电不但要发展,而且还要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发展目标。我们在退出补贴方面有一个基本思路,就是分类型、分领域、分区域逐步退出,要在2020~2022年间基本实现风电不依赖补贴发展。”梁志鹏如是说。
除了弃风限电问题,可再生能源补贴问题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的另一只“拦路虎”。据与会人士透露,截至去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已超600亿元,未来补贴缺口还将继续扩大。
梁志鹏认为,我国风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需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模式,在新能源当中率先摆脱社会补贴。这一方面可以分为三种应用类型。
首先,陆上风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大的规模,因此要通过技术进步、市场化机制创新,率先使部分风电资源优越的地区能够尽快不依赖补贴发展。
其次,海上风电在中国取得了比较快的进展,已经达到了15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而且发展速度还在加快。“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海上风电目前还存在技术难度大、标准不健全、产业体系不完善、政府管理服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我们都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今后五年海上风电将是中国风电发展一个新的重要领域。”梁志鹏坦言。
最后,就是要大力推进分散式风电。“我们知道欧洲风电的发展最早是以分散式为主,但是中国走了一条以集中式风电为主率先发展的道路。现在是加快分散式风电发展的时候了。分散式风电在中国发展比集中式风电难度要大。首先是土地条件的制约,其次是在接入电网方面面临的困难,再就是我们还不习惯如何来对分散式可再生能源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所以,在分散式风电发展方面我们最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完善有关政策和政府服务,使分散式风电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梁志鹏在会上分析称。
“风电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得益于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国际上先进技术和管理给中国提供了很多经验,而现在中国也形成了国际化的风电产业,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很多国际大公司在中国采购零部件,在中国设立制造工厂。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我们也希望风电在‘一带一路’当中发挥更多作用,开展更多投资和建设。而国际合作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全面共识,共同推动全球的能源变革,中国风电在这样的全球能源变革当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谈及如何推进风电产业国际合作,梁志鹏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