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朝夕勇当风电项目“生力军”
——中电投工程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山西垣曲风电项目建设管理之路探秘
在推动工程公司转型升级的进程中,有这样一家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拓展了工程建设服务的上下游链条,从单纯工程建设管理单位转型成为了“科技开发、资源开发、工程管理、投资运营”的综合性电站服务商———
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电投工程公司”)。而山西垣曲200兆瓦
风电项目(简称“垣曲风电项目”),作为中电投工程公司首个EPC自主投资项目,成为了其转型升级的重要开端。
近日,记者走进中电投工程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简称“新能源分公司”)垣曲风电项目,深入探寻该公司的项目建设管理之路。
扎实管理为山地风电树标杆
6月30日8时58分,伴随着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垣曲风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然而,鲜有人知,为了这一里程碑时刻的顺利实现,在6月28日上午短短半小时内,还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提票大戏。
一个人、半个小时、山西电网电力调控中心十层楼七个处室、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后,垣曲风电项目部终于提取到了工作票。而后,项目并网工作从6月28日21时开始,升压站24小时待命,分公司管理团队和项目部所有员工通宵等待,直至项目首批7台风机一次并网通过。
“这个项目意义非常重大,作为中电投工程公司首个自主投资建设的总承包项目,它的项目管理经验,将会对公司后续山西陵川、河南博爱、涪陵金子山等风电项目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可以说,这是新能源分公司为中电投工程公司在风电新能源项目上打造的一个标杆项目。”新能源分公司总经理杨永锋告诉记者。
正因为如此,在前期林地手续复杂、设计进度滞后、施工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新能源分公司项目部扎实管理,稳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以“全覆盖、零容忍、严监督、重实效”为原则,由领导带队多次进行全面停工检查,做到现场不留死角,问题隐患全部排除,保证了项目安全可控在控。同时,项目分别于2016年7月、2017年2月顺利通过山西省质检中心站土建监检和受电监检,工程质量获得专家一致认可。
“结合项目实际,我们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目前已发布实施144份,包括综合管理类14份、计划与财务类15份、安全生产类115份,满足工作需要。”中电投垣曲新能源发电公司副总经理靳爱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不仅如此,垣曲风电项目的管理工作在做细的同时,也都落到了实处。例如,在前期最困难的林地手续批复上,据项目部经理于伟城介绍,项目占用的林地权属较为复杂,既有国有直属林场,又有地方林场以及个人林场。为此,项目部花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完成相关手续。期间,由于风机机位的调整造成的林地占地调整从而影响林地手续的反复、林地审批流程上的复杂性,
以及永久和临时占地等问题,都给前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也给施工进度带来了影响。由于一个塔基、一条线路占用了当地村民的林地,而花上一两个月时间跟多方沟通协调的状况比比皆是。
然而,面对如此复杂的突发状况,于伟城带领他的项目部总是能用最合适的途径去解决,甚至主动帮助施工方和当地有关单位协调。他说:“对于管理,我的思路是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别人,坚持自己。工程有难度,施工单位也有难处,我必须给他们做好服务和协调。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的不仅是合同的信用,更是一种职业道德。”见微知著,垣曲风电项目的管理不仅有着完整的体系,更是渗透了一种人文情怀,正是有着这种强大的精神支撑,现场各方为着工程建设的总目标、为了共同的信念在齐心协力地拼搏和奋斗。
胆大心细施工场上求索不断
记者跟随工程车一路颠簸来到垣曲风电项目北区风场现场,这里矗立着该项目第一期7台并网发电的风机,在群山的映衬下,风机叶片徐徐转动,甚是壮观。然而,在一个森林覆盖率近80%的山地、在风场道路仅有一车宽、坡度最高达18%的条件下,要在山地甚至可以说是山脊上建设100台单机、总装机200兆瓦的
风电场,无论是地勘、山地爆破,亦或是大件设备运输或吊装,都非常不易。
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垣曲风电项目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受限于地形地貌条件造成的对施工生产的影响,都被项目部苦心钻研,一一解决。
这是一支敢想、敢干、能干的队伍。
于是,风机塔筒、机舱轮毂、发电机在项目部采用两台装载机前后 “一拖一推”的办法下缓慢前进,风机风叶在“工装车”自身负重80吨的情况下小心前行;于是,在地质结构复杂、地表土浅的环境下,采用地勘提前介入,工程建设与场平同时进行;对挖方区进行结构性基础埋设优化,在保证结构安全、岩石承载力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将工期缩短了近10天;更有,在土石比1:9、北区风场升压站高低不平的施工现场,通过试验取证,将爆破出来的石块就地利用,作为升压站毛 石挡土墙的原材料,既避免了石块外运带来的安全隐患,也降低了施工成本。
垣曲风电项目工程部主任何生银告诉记者,他所负责的南区升压站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回填区高度过高,导致设计相应高度的挡墙存在土石承载力不够的问题。在项目部、设计方和施工方的多番论证下,最后采用了缩小升压站面积、站内设备集成化的方式来减少回填区的面积。
可以说,这个“集成舱”是垣曲风电项目又一经典的设计优化成果,也是各参建方胆大心细、技术精准的有力印证。
在采访风场集电线路施工方甘肃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小荣时,他笑着说:“垣曲项目是我们建设过的最难的风电集电工程。”该项目的建设,让他们受益匪浅。
据陈小荣介绍,在建设北区AB双回线时,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一台400多公斤重的空压机,只能由五六人抬着上山,十分钟就需要歇息另换一批,往往需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安装现场;线路塔掏挖基础的开挖,两个人一组,耗时近一个月才能完成一个坑的开挖。
不管是遇到的难题,还是创新的办法,都更加赋予了垣曲风电项目作为“标杆”的意义。而各参建方,也以各自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的精神,沉淀了技术、丰富了经验。
以人为本多方效益助推品牌效应
垣曲风电项目被列入了国家 “十二五”第五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同时,它也是第五批核准计划下发后,山西省发展改革委核准的首个风电项目。该项目不论是 单机核准容量,还是投资额,都属山西省近几十年之最,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该项目设计年上网发电量4.4亿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省标煤14.13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33.3万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助推了垣曲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的发展。
而同时,新能源分公司将气象学与新能源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形成的正在研究和应用的电力气象技术,也首次应用到了垣曲项目上,形成了一种品牌效应。
垣曲风电项目历时两年多,15名投身风电事业的新能源人,忙着机位微观选址、忙着风场道路规划、忙着风机设备运输和安装……他们用忙碌的身影和坚定的脚步,描绘出了新能源分公司风电场的壮美画卷。
这是一支风电队伍的轻骑兵,大部分都是“80后”的大学毕业生。这群青年人,工作热情很高,面对风电项目地域广、战线长,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他们总是用朴实的言语一带而过;而谈论到工程建设专业和业务时,则又滔滔不绝。从他们身上,记者感受到了他们有一种被尊重的喜悦和发自内心的对这个项目的热爱。
近年来,中电投工程公司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引领,积极拓展一体化发展能力。而新能源分公司也以管理先行、技术引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垣曲风电项目画上了圆满句点。
连绵起伏的中条山上,白色风机迎风而动,新的征程正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