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首次被纳入G20峰会议题,备受全球关注。绿色金融何以成为G20杭州峰会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新热词?
“绿色金融”提速“绿色经济”
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失衡,这些环境问题已上升为全球性问题,倡导低能耗、高效益的绿色经济成为各国经济转型方向。但投入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等特点,使绿色转型困难重重,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中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绿色项目短期盈利状况欠佳,也可能长期难获收益,以商业原则看资金很难流入。
而绿色金融的意义在于,“它将环境影响的潜在回报、风险和成本作为重要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引导资源流向更环保、更绿色的领域”。
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也指出,在传统经济转型中,迫切要求传统金融向绿色金融发展,这使绿色金融成为国际组织、政府、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董小君向中新社记者分析,G20峰会顺应热点,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议程,拓展了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融资途径,有效补充了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也说明金融服务业将在减少碳排放和环境保护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助力培育全球经济新增长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全球各国的迫切需求,低碳经济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G20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其总发电量比例从4.6%提升至8%,其中七个国家的这一比例超过10%。
连平认为,G20杭州峰会将对促进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和加强国际间合作发挥重要作用,将进一步助推低碳环保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也会使非环保领域更加绿色化。
“投身绿色经济产业的企业将获得更多金融、财政支持,这些领域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新机遇。”连平说。在供给侧改革下,近年来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和核电等清洁能源的投资快速增长,这些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正日益增大。
国际投资也将因绿色金融的发展获得巨大机遇。董小君说,据测算,在2030年之前,预计仅中国一国每年就需要3万到4万亿元人民币的绿色投资,而财政资金只能覆盖绿色投资的15%左右。
中国智慧破题“绿色金融”
“中国决策层与行业的集体发力,使绿色金融在国内外显示出崛起大国的发后优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万喆也认为,中国绿色金融实践起步较晚,但在逐步探索过程中,政策推动决心和意志强烈。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1日在G20的一场记者会上表示,这是G20首次讨论绿色金融议题,形成的《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将为各国发展绿色金融献计献策,支持全球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破题绿色行业融资难、融资贵。此前,中国已将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写入了“十三五”规划。
市场方面也有较大进展。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今年前7个月,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占全球的40%左右。中国绿色信贷项目也发展迅速,2007年仅有2700个,到2013年已增至1.4万个。
易纲指出,下一步,在G20杭州峰会和之前历届峰会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将继续和G20各方一起,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