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山西发电装机容量突破7100万千瓦,其中火电达6000万千瓦,占比84%,一电独大的局面短时间难以改变。然而,近年来山西兴起的新能源发电热潮,让这个老牌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如沐春风,在转型发展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像车一样勇往直前,似马一样与日俱进,如炮一样跳跃发展,山西的能源结构正在悄然转变。”山西省电力公司新能源处处长赵俊屹这样描述蜕变中的山西。
风电从无到有连续5年翻番
山西风能资源较丰富,尤其是俗称“小三北”的忻州、朔州、大同三市,崇山峻岭,风力极强。据统计,全省风能储存量约为5800万千瓦,大型风电场技术可开发利用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然而,2008年以前,山西并无一座风电场,风力发电为零。
为帮助各风电企业能尽早投产并网,山西电力积极开展优先调度、优先消纳等工作,为风力发电开辟了“绿色通道”,极大地促进了全省风电发展,也保证了风电发电量与装机容量同比增长,且发电量增速高于装机容量增速,机组平均年利用小时数增速高于火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增速,即“双增两高”。
来自山西电力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山西省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06,风电累计发电70.4亿千瓦时。排名第一的望狐风电场,其利用小时数高达1690小时,超过平均利用小时数60%以上,累计发电1.7亿千瓦时,全年利用小时数超过3000小时毫无悬念。
山西风电就地消纳能力十分有限,需依靠坚强电网以“风火打捆”的形式外送出省,而特高压建设就为风电外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山西电力相关负责人介绍:“今明两年,山西将建设1000千伏晋北—天津南、晋东南—豫北等4项特高压交流工程和±800千伏晋北—江苏等5项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资额达到415亿元,预计2-3年内全部建成投运,将为山西的电力外送开辟广阔天地。”
光伏领跑基地走在全国前列
7月1日,随着正泰光伏、澳能光伏等光伏电站启动送电,大同市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13个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山西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也随之达到254万千瓦,超过水电装机容量,成为省内继火电、风电之后的第三大发电板块。
据了解,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是国家能源局启动的全国首个100万千瓦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旨在提升我国光伏发电技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对光伏产业发展和资源整合优化具有指导意义。对山西而言,则可调整山西能源结构比例,综合利用大同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进行光伏建设,提升山西新型能源基地优质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