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是政府制定强制的可再生能源配额目标,用法律、法规形式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市场份额做出的强制性规定。
护“新”心切的国家能源局,再度放出大招!
4月23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出《关于建立燃煤火电机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考核制度有关要求的通知》(下称《通知》),称正在制定、建立燃煤火电机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考核制度,文件明确提出拟定考核办法为:2020年各燃煤发电企业承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配额,与火电发电量的比重应在15%以上。
15%,这一数值一出,行业内外颇有为之沸腾的感觉!因为,这个比例确实不低!那么,这个数字背后,对新能源企业和火电企业意味着什么?新能源企业在欢欣鼓舞之后可能需要认真思考下,该哭还是该笑?
15%对火电企业意味着什么?
所谓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是政府制定强制的可再生能源配额目标,用法律、法规形式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市场份额做出的强制性规定。
目前国际上已有英、澳、日、德等18个国家和美国部分州实施了这一政策,供电商、消费者每年必须消费一定的绿色电力,否则就必须支付一定惩罚性费用。
与国外的配额制有些细微差别,发改委本次政策通知的重点,是要求燃煤火电企业承担起配额责任。目前,这份《通知》已下发给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国家电投等重量级电企,要求5月3日前给出反馈意见,如果没有反馈则视为没有不同意见。
那么,这份《通知》对火力发电企业意味着什么?四个字:压力山大!
目前中国的电力市场中,以华能、华电等巨头企业构成的“五大豪门、四小豪门”,占据了60%以上的份额,火电可再生能源配额的主力,也是他们!根据业内专家王淑娟的计算,截止2014年底“五大四小”发电集团的并网风电、光伏发电量估计比例为:
如果这些数据没有太大问题,可以很明白的看到,除中广核之外所有企业离15%的配额指标均有巨大差距。在未来几年,“五大四小”的装机量肯定还有所增长,那么配额要求的实际缺口还会继续扩大。
如果完不成怎么办?作为一项强制性的政策,国家能源局拟给出的强制措施为:“对于没有完成配额要求的燃煤发电企业,应责令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配额要求,如果不完成,将取消该发电企业的发电业务许可证。”这样的惩戒措施不可谓不严,尤其是吊销许可证,对发电企业确实很有威慑!
摆在火电企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是买,二是建。所谓买,就是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而“建”就是自建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但不管哪条路,要在5年内补上这么大的缺口,难度都可想而知。
15%对新能源企业意味着什么?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出台,对新能源行业来说是一场巨大的机会,这是行业内人士翘首期盼多年的好事情。
正如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所言:配额制政策一旦出台,相当于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生产和消纳得到了国家承诺的年度最低消费保证。配额制是可再生能源法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实施配额制,发电企业要承担可再生能源发电义务,电网公司承担购买再生能源发电义务,强制要求消费者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义务,对可再生能源消纳是重大利好。
结合到本次《通知》要求的火电燃煤火电机组配额制,从企业竞争的角度讲,对新能源企业并非全是利好,需要分开来看:
其一,对于提供设备和服务的新能源企业是重大利好。各大火电企业尤其是五大四小这些巨头们,为了完成配额要求,必然会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光伏、风电项目,这将意味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这对于消解过剩产能是一大福音。
其二,由此带来的激烈竞争和市场压力不容小觑。
注:数据来源为王淑娟微信。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五大四下占据了国内风电七成以上的装机容量,光伏则相对较少,连一半都不到。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出台,将会“逼迫”这些国企巨头们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抢占本已入不敷出的新能源补贴份额,这对于一些势单力薄的民营企业来说,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明显增大。
“中国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是政治任务,要完成这个目标,风电和光伏装机规划任务是200GW和100GW。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讲,完成政治任务是首要,至于是谁装机,民营还是国企,似乎已不在考虑范围。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核心,是以市场机制降低成本,实现更有效率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营造非常重要。中国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需要结合国情,从市场公平和效率出发,要求火电企业尤其是国企强制装机并非是最优选择。相比之下,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会更好,期待这一政策尽快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