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是缓解甘肃新能源滞涨的重要途径,而技术研发是确保电网在风火打捆交直流外送条件下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6月23日,承担这一重要使命的风火打捆交直流外送协调控制及安全防御系统项目进入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申报流程。此前,该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验收。
这一项目由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牵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共同参与完成。该项目研究成果支撑了风电配套的规划火电建设规模从800万千瓦降至200万千瓦,有效提高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条件下的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控制能力,避免了甘肃电网发生大规模风电脱网事故。
风火打捆交直流外送协调控制及安全防御系统项目于2012年立项,2014年年底完成全部研究内容和示范工程建设。2014年,项目成果在甘肃应用一年来,已累计产生经济效益9013万元,相当于减少标煤5.91万吨,分别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排放15.48万吨、502.3吨和437.3吨,在提高火电、风电机组利用率的同时,缓解了地区环保压力,增强了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该项目立足于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充分考虑甘肃未来电网发展和新能源送出模式(即以正在建设的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和已建成的超高压交流为通道,共同进行风电和火电相结合的电力输送),从电源端突破了风电机组和火电机组运行控制中相互配合和协调的技术难题,显著降低了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基地出力大范围波动。同时,项目从电网角度出发,分析了外送通道交、直流电网相互影响的机理和优化控制技术。
项目通过将新能源送出基地的风电、火电、特高压直流、超高压交流等多对象纳入一体化控制范畴,整合风电实测及预测信息、火电发电及检修计划和电网运行的多方面数据资源,开展在线优化协调控制,并借助多级控制层实现对风火打捆送出基地的安全稳定控制,提高对间歇性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该项目研发了可供推广的“风火”打捆能源基地交直流外送的协调控制及安全防御系统,建设了1个调度中心站、4个协调主站、10个控制子站和20个风场执行站,实现了对酒泉地区71个风光电厂和火电厂以及750/330千伏高压交流、±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的控制。
系统的投运可有效控制电网在外送电力时不越限,减少外送功率波动,并为大型风电基地规划、建设、运行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有效提升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水平,具有显著的应用示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