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项目 » 正文

三一风电救赎:已投入31.5亿元却一直没有盈利

日期:2014-12-05    来源:能源  作者:能源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14
12/05
19:1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三一风电 风电模式

  深陷泥潭的三一风电正展开一场艰难的救赎计划。从三一电气到三一重能,集团寄予厚望的能源及装备突围,能否率先在风电领域凿开缺口?

  2014年元旦,在三一集团每年举办一次的年度及中长期规划研讨会上,谢志霞受到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的肯定。彼时,他担任三一路面机械有限公司(下称“三一路机”)董事长一职,该公司在2013年的业绩逆市增长,前8个月较去年同比增长近30%,出口增长50%,在整个三一集团各个公司中可谓表现良好。谢志霞在三一集团14年,一直负责工程机械板块的市场营销部分。而在当时的会议中,梁稳根也对谢志霞提及三一路机在2014年的发展要求以及目标。

  然而,仅在短短一周之后,在湖南办公的谢志霞便接到梁稳根的电话,让其过去北京一趟。按照梁稳根的习惯,对于异地办公的高层,如果需要出动到面谈,那便是与重大职位调动有关。谢志霞此前毫无心理准备,到了这时,才有了一些预感。当天下午,谢志霞即到达北京,梁稳根对其说了工作调整的事情,希望他调任三一重型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下称“三一重能”)总经理一职,辅助前两个月才刚刚上任为三一重能董事长的易小刚,共同发展三一的风电板块。易小刚和谢志霞分别是三一重能的第三任董事长、总经理。

  三一重能的前身是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三一电气”),这是由三一集团介入风电领域所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风力发电技术研究和成套设备制造。虽然与三一集团的主营业务工程机械板块的体量相比较小,但该公司自2008年成立后,便不断加大投入,欲打破三一集团营业渠道单一的局面,而集团公司对三一电气的布局也是为了把三一集团打造成通用电气一样的全能企业。在国内风电行业形势兴盛的2010年,三一电气的目标是三年以后实现300亿的销售额,进入中国风电制造商排名前列的方阵。彼时,三一电气的销售额仅为十几亿。

  不过,勃勃雄心似乎并未给三一电气在扩张的道路上有效的激励。2011年,国内风电行业开始走衰,制造商的产品价格、销售量亦纷纷下滑。而三一电气也未能幸免。有媒体报道称,三一电气到2011年为止已经在风电上投入了31.5亿元的资金,却一直没有盈利。而在2013年,三一电气在国内风电制造商中的排名仅勉强进入前二十。

  这样尴尬的情况一直延续至去年。2013年三一集团开始转型,三一重新梳理并调整公司所有业务板块,除了传统的工程机械仍然作为三一集团优先发展的战略板块以保持原来的发展速度以外,现在三一集团准备大力推进的另外一个业务板块,就是能源和能源装备领域。而风电的发展在这一领域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此次集全集团之力重推风电的布局给三一重能带来了不少信心。而三一对风电的“救赎”是否能够成功也成为了业内较为关注的看点。

  “三一模式”对抗“风电模式”

  即便在现在,仍然有许多行业协会的专家以及客户对谢志霞表示六年前他们对三一电气进入风电领域非常看好。那时,国内风电行业刚刚兴起不久,各个制造商的技术起点相差无几,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三一电气无论在品牌影响力还是在人才培养上,均有一定的优势。由此,三一集团对风力发电的发展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几年前,整个风电行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市场规模均较为可观。三一集团第一次做公司的五年规划时,梁稳根便希望,到2012年三一的风电板块可以做到在集团公司中规模体量占据较大分量的事业部门。

  2008年,国内像金风、华锐等制造商均属于轻资产企业,其产品大多以研发和组装为主。而三一电气在那时的规划是做全产业链。三一电气原总经理吴佳梁认为,风电制造商必须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从增速器、发电机、控制系统到叶片等均得由三一电气自己研发、制造。由此,对比于当时其他制造商,三一电气从一开始的投资体量和规模便堪称浩大。

  然而,未曾料想到的是,风电的经营模式并非像此前三一所擅长的工程机械行业那么简单。工程机械的盈利模式是单纯以设备销售为主,交易周期以及投资回报周期短且快,但这种模式对于风电来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风机设备在出售给开发商的时候有质保期的要求,再加上发货款、安装款、240款(240即指风机连续运行240个小时后由开发商验收,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付款给制造商)的收款习惯,把付款周期拉得很长,由此对于企业的现金流和财务成本而言,影响非常之大。“本来这个行业的毛利率不高,现在的三年、五年质保期并不是从交货起算,而是要做完240后,这个时间一般要花一年半至两年,然后再开始算质保期。实际上这样一来,企业的盈利能力就很差了。”谢志霞对记者说道。

  其次,在一些制造商开始做EPC、BT的项目时,三一电气也难以推动。一是由于需要垫付的资金较大,二是项目完成的周期较长,亦加剧了企业现金流压力。

  由于筹资规模较大,因此在全产业链的重资产模式下,三一电气要负担所有项目的资金需求则显得非常吃力。

  这便造成了三一电气的经营能力每况愈下的局面。从2012年开始,该公司业务出现较大亏损。在原来投入的资金规模较大的情况下,风电的利润以及现金流并没有出现好的成绩,清洁能源在集团公司的战略板块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并没有凸显出来。由此,风电板块在三一集团的发展逐渐被边缘化。

  彼时,三一电气的中高层亦出现重大变动。据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三一集团的董事会对整个风电经营团队做了处分以及批评处理。而当时,三一电气的员工也分流了一部分到集团的其他公司。2013年,三一电气原董事长毛中吾、原总经理吴佳梁被调离,三一电气改名为三一重能,新一任董事长由三一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周福贵担任,总经理由三一集团副总裁伏卫忠担任。但此二位在任时间并不长。2013年底,三一集团董事及总工程师易小刚就任三一重能董事长;2014年2月,谢志霞任三一重能总经理。

  这一系列的变动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三一集团对风电板块重新部署的决心。而对于三一集团来说,过去发展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增量以及公司的体量规模,其发展进入了瓶颈期。由此,三一集团必须根据全球的经济形势,寻找新的产业板块、新的增量市场,重新规划自身的产业,形成一个综合性且更为均衡的产业结构。

  由是,在2013年调整产业结构板块、市场战略及商业模式后,如今放在集团公司第一位,并被梁稳根认为在未来最具增长潜力,也最有可能再造就一个“三一重工”的便是能源装备板块。在这一领域中,排在首位的是风力发电,其余四个板块分别是石化、煤炭、煤化工以及服务。

  据了解,2013年,三一电气改名为三一重能的原因即是由于集团公司的业务调整。现在的三一重能有两大业务板块,一是以风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备,二是包括压裂设备、井上自动化作业工具等在内的石油装备。石油装备板块是从去年开始立项,2014年正式推向市场。

  十月份,在201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记者发现诺大的展览场馆外围,仅有三一重能一家企业挂起了带有明显红色三一标志的广告牌。而在三一重能展位的大屏幕上,也滚动播放着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对于状告美国总统奥巴马一事的受访片段。气氛确实营造足够。易小刚对此表示,三一重能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的展会,向客户介绍自身在规模调整后的经营策略以及技术实力。“三一重能完全有能力在研发、制造技术和服务能力方面打造核心竞争力。”易小刚说。在外界看来,三一重能摆好了强势归来的架势。只不过,这样的架势是否代表三一重能的实力,尚需市场考验。

  此前,三一重能的风电板块仅做产品销售,但现在,其开始接受投资或运营风电场的模式。即由原来单纯的设备制造商,转型成制造、服务、投资企业,改变以往过度依赖主机设备销售的模式。作为在能源和能源装备板块中的核心产业,与其他四个产业板块相比,三一的风电历史亦相较久远,制造团队、研发体系以及行业经验均较为成熟。三一集团寄希望于风电板块的优先发展,能够带动能源和能源装备板块的其他产业发展。

  从2013年下半年到现在,风电行业开始复苏,谢志霞认为,在前几年全产业链的技术筹备的基础中,三一重能这次可以趁着回暖的态势马上见到效益。之前仅由三一电气单方面发展及其商业模式的设计和集团公司的发展不太协调的局面亦可得到改变。

  如何突围

  在三一重能的三任董事长之中,易小刚在三一集团董事的排名最高。而在三一集团的数名董事中,易小刚则是助力三一集团横跨诸多技术难关的汗马功臣,其在国内重工机械领域的研发水平也成为三一集团先后推出与国际巨头同步产品的关键因素。由是,业内期待着易小刚加盟三一重能后对风电板块的“拯救”,尤其是风电核心技术的突破。

  但在发展多年后,目前国内风电制造的技术近乎趋同,适应低风速地区的1.5、2.0兆瓦的双馈及直驱型风机占据大部分市场,金风、远景等国内制造商开始重视智慧风场等新概念。据了解,三一重工早在2005年便建立起一个企业工程中心,包含全球机械门户网站,所有的工程机械数据均记录在内。三一重能即借助这样的基础已经在组建设计研究院团队,并做选址、资源评估等工作。

  不过,对于三一重能而言,现在所做的最大准备是其研发中心,对主机、电控、入网技术、设备质量可靠性等核心技术的推进,使其对未来的风电市场有了底气。据记者了解,目前三一重能正在湖南宁乡建造其第一个风电场,项目规模为50兆瓦,该风场所有的风机均使用三一重能最新研发的低风速2.0兆瓦风机,预计明年2月开始吊装,4月并网完毕。到6月份,该款风机正式推向市场。“我们的新技术已经完全成熟了,但为了让客户放心,我们自己先建一个风场,给大家看试验的效果。”谢志霞对记者说到。预计在明年,三一重能仍会在南方建造100—150兆瓦的风场。

  与国内大多数制造商的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路线不同,三一重能从一开始便规划的重资产型的全产业链布局就注定了其规模扩张速度不会很快,这也造成了前几年由于资金的压力使得公司营业能力变差的局面。在市场规模不大的时候,由于固定成本分摊较高,公司的经营压力必然加大。而经过几年的摸索,以及现在三一集团在战略转型后对风电业务的财务、资源支持,此前的窘况或能得到解决。

  而由于发电机、增速机、变压器、叶片、塔筒等重大部件均由三一重能自己研发,这样的模式对于现在的三一重能来说,其最大的优势便是产品质量可控,真正发挥其核心竞争力。

  除了陆上风机的技术筹备以外,三一重能在海上风电亦有布局。目前,三一重能研发团队正在研发4.0、6.0兆瓦风机。其次,三一重能有意打造一个专属的海上风电施工团队。当下,国内的海上风电施工的市场有70%被中交三航局占据,剩下的便由华电重工等国有企业瓜分。作为民营企业,三一集团的优势在于其深厚的海洋重工背景,由此三一完全可以自己建造施工船完成海上风机吊装。

  据了解,三一重能及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在三一集团的支持下已经成立了海上风电施工、安装的研发团队,将装重机械与海上施工船组合起来,预计两年后便可向市场推出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的产品。届时,三一重能在海上风电的施工成本上的控制将有很大优势。

  由是,梁稳根安排了专攻技术的易小刚及深谙市场的谢志霞共同管理产业调整后的三一重能,这样的布局让业内不得不拭目以待三一风电未来的发展。“我们的风电事业部已经储备好了技术和资源,一旦释放出去,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我进入风电行业才九个月的时间,但我可以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谢志霞最后说到。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