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恩仪在“2014新浪财经能源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今年三季度以来,我国风电亏损面高达50%以上。
这一数据,似乎和我们提倡的节能环保的能源模式相悖,究竟是何种原因致使我国风电大面积亏损?这种亏损和我国目前风电的现状是否联系紧密?
项目集中上马 风电难外送
在我国风电发展的前些年头,在国家补贴的支持下,风电项目的盈利状况尚好,随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井喷式发展,短期内新增装机容量成为世界第一,企业过度预测了市场的发展速度,盲目扩张,一时间大量大小风电项目纷纷“圈地上马”,很多项目上马时并没有考虑风电的并网困难、发电的不稳定性、各地电网的承载运输能力等多种客观因素,造成大量风电的浪费,与2012年的20TWh相比,2013年全国“弃风”损失达16.2TWh,形势有所好转但依然严峻,仅弃风的损失每年就超过100亿。
中商产业研究院行业分析师马思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我国风电项目的盲目投资所致,没有考虑到风电运营客观存在的影响因素。当然,之所以出现大面积的亏损除了风电企业盲目扩张上马外,外部的宏观环境也是重要的原因。在近两年,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影响下,全国电力消费增速大幅下降,2014年1-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4%,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更是出现了同比下滑1.5%。在全国电力消费不景气的情况下,风电的消费空间也被压缩。
中研普华研究员刘友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我国风资源集中、规模大,远离负荷中心,资源地市场规模小、难以就地消纳。而国外风资源相对分散,80%以上的风电接到10千伏以下配电系统,能够就地消纳。可以说,这是一个很难克服的客观因素。其次,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风电并网需要配套建设调峰电源,而我国风电集中的“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没有调峰能力。此外,跨区输电能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事实上,业内人士提到这些原因和我国风电目前的发展现状不无关系。据记者了解到,虽然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绝对值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在全国电源结构中的占比仍然较低。2013年我国风电上网电量仅占总电量的2.5%,目前整个欧盟已超过8%,特别是丹麦、西班牙等国这一比例更是超过20%。
据记者了解,由于风力发电存在“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导致目前的电网很难有效调度风电。国家是有(风电)发多少就收多少的政策,但要考虑风电和电网间的平衡。相对于火电,风电的调控性比较差,火电可以让你发你就发,让你发多少就发多少,电网可以有效调节,而风电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对电网安全存在很大影响。
政策还须扶一把
“要改变目前我国风电的发展现状对于政府来说要加大政策扶持,目前国内很多风电企业经营困难,国家还是要扶持一把的。”刘友月坦言。
当前,我国风电上网电价在世界范围属于偏低水平,据统计,2013年各主要国家风电上网价格(不含税)按人民币(6.1195, -0.0018, -0.03%)折算:日本是1.4元/千瓦时;意大利、英国、加拿大、美国东部位于0.8~1元/千瓦时之间,德国、法国、丹麦位于0.6~0.8元/千瓦时,南非是0.5~0.7元/千瓦时,而我国四个类别风能资源区平均上网电价(不含税)约为0.5元/千瓦时,整体偏低。
要实现风电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完成国家风电规划目标和节能减排任务,需要继续加大对风电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保证风电正常合理的盈利水平,增强产业投资开发信心。
马思明也表示了鼓励风电投资积极性的建议。他向记者介绍,近年日益受到重视的风电并网与消纳问题,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提出,要采用安全、高效、经济先进输电技术,推进12 条电力外输通道,进一步扩大北电南送、西电东送规模。
其中,电价问题也是近年来争论不休的主题之一,在限电问题仍较严重、CDM收益大幅缩水、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企业过度牺牲盈利换取市场份额等问题尚未解决时贸然下调风电电价,势必造成风电投资意愿减弱,并直接影响风电市场容量的稳步增长,有关部门应保持稳定的上网电价水平,鼓励风电投资积极性。
同时,有业内人士称,国家需重视风电消纳问题,多重举措缓解限电。
国家需加强风电开发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协调,衔接好风电项目开发与配套电网建设,明确电网企业的责任,充分调动电网的积极性,确保风电项目与配套电网同步投产,打通局部地区送出瓶颈,保障风电项目的顺利并网运行。
另外,在风电集中开发地区通过优化各类发电机组的协调运行、发挥跨区电网错峰调峰作用等方式,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调节能力,满足大规模风电并网运行的需要。
“无论如何,国家的支持只是风电发展的一个方面,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自身的修炼是关键。从企业来说要抓紧技术研发:必须努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能否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是我国风电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能否存活、发展的关键。”刘友月表示。
实现风机技术的不断突破,加大海上、低风速等领域风电技术攻关力度,在风机的叶片、轴承、控制系统等方面加快技术创新,将风电产业发展成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作为环保能源模式的风电行业,以后究竟该如何发展?
风电并网需要系统性科研攻关
刘友月分析,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不太乐观。首先,核心技术缺失,我国的风电机的制造技术虽然大部分已经能够在国内生产,但仍旧需要引进国外的技术,无端的提高了大量的成本。 其次,政策不够完善:一个高科技新行业的发展,肯定是多磨多难的,没有政策的支持,兴起是不现实的。虽然我国已经提出要调整能源结构,对新能源的鼓励措施也正在不断加强,但就目前的政策,对很多企业可以说是“不堪重负”。 最后,“上网”难:目前,并非风电企业不想并网,而是风电并网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性难度。
刘友月表示,今后我国大力发展大型风电机组的重点是,努力掌握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核心关键技术,包括总体设计、总装技术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等,整机技术路线将以目前欧洲国家流行的变桨变速的双馈异步发电型、低速永磁同步发电型为主。
据了解,目前,我国生产最多的还是有齿轮箱风力发电机组,属于欧洲2000年左右研发的风机。少数企业虽然初步掌握了直驱永磁技术,但在整个产业链中还没有普及。
从长远利益来看,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转换效率高、维护量低、变速范围大,取消了沉重的增速齿轮箱,发电机轴直接连接到风机轴上,转子的转速随风速而改变,其交流电的频率也随之变化,经置于地面的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换器,将频率不定的交流电整直流电,再逆变成与电网同频率的交流电输出,是未来风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刘友月进一步强调。
而马思明表示,我国近两年雾霾等污染天气频繁爆发,持续时间和范围都不断刷新纪录,以及我国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比巨大的现状压力下,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潜力依旧巨大,需求的急迫性也很强。
当然,马思明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在并网和跨地区运输等问题上,国内必须加强在这些关键技术上的攻关,只有风电真正地做到可靠、可控,风电产业的效益才能真正获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