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能源网讯:8月20日,风电设备质量调查报告发布会暨信息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工作会在京召开。
“风电设备质量的好坏是风电建设的核心,也是风电技术进步的关键,对现有风电设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风电技术进步、提高风电的市场竞争力、保证风电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说。
风电产业监测的重要分支
5月23日,国家能源局以国能新能〔2013〕20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加强风电产业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的通知”。通知要求,产业信息监测和评价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此要加强风电产业的发展动态、开发建设、并网运行和设备质量等重要信息的监测和评价工作。
此次会议,标志着我国风电产业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至此,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产业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的通知”的要求,风电产业已经完成了包括全球风电政策跟踪研究、国内风电开发运行情况、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发展情况三个方面的监测和评价系统的建立,这三方面的工作分别由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和中国风能协会分头组织实施。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在设备制造领域,信息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主要是针对并网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现状和薄弱环节,选择能够反映风电设备市场趋势及风电机组质量的指标,如出货量、吊装量、出口量以及设备可利用率和故障情况等,在进行监测评价的同时,选择重点设备、典型风电场,开展风电设备可靠性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推动我国风电设备的可靠性设计和可靠性试验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风电设备的整体可靠性水平,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设备质量关乎产业发展需精益求精
事实上,中国风能协会自2010 年起,至今已经连续三年对全国风电设备质量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制作了三年的全国风电设备质量调查报告,为今后加强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信息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工作打下了基础。
“从三年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已安装运行的风电机组的可利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95%上升到了2012年的97%。零部件故障仍是导致非正常停机的主要原因,其中叶片、发电机、齿轮箱和控制系统的故障率较高。”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贺德馨介绍说。
调研报告出的结论是:第一,我国风电设备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全体机组平均可利用率高于国内外风电行业机组可利用率大于95%的通常要求;第二,大多数机组本身并不存在重大设计缺陷,机组的故障大部分是由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生产一致性问题所致;第三,统计周期内,共发生37起重大事故,部分机组的部件被随意替换,以及机组安装、运行、维护和零部件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管理责任是导致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统计报告数据来源于各地方发改委(能源局)、风电开发商、整机制造商报送的各项数据,目前出于严谨的考虑,对收到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敢绝对确定,且数据完整度不够,因此,此次并未公布设备企业的相关统计排名等。
“但是我们分析,过去三年的统计结论与设备企业的行业口碑和日常表现是一致的。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统计方法,完善监测和评价体系对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秦海岩说。
“目前我国有多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跻身世界前列,设备质量也更加稳定,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高枕无忧,设备的可靠性问题仍然是我国风电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史立山表示,“设备的好坏是风电产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技术进步的关键。”
贺德馨也表示,在我国,造成风电关键零部件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制造,这是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共性问题,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
据了解,完善后的风电设备信息监测和评价体系将包括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风电机组吊装情况、风电设备的运行质量情况、可靠性数据、重大事故情况等监测范围,每个监测范围都有相应的具体的监测内容,不同的内容监测方式不同。
“通过对风电产业的关键数据进行监测和评价,并适时向社会公布,可以提高行业信息透明度,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和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市场推动产品质量的提高,推动产能的优胜劣汰,最终实现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秦海岩说,体系的建立将促行业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此外,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建立优质的风电市场公共服务体系,不仅可以为风电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提高运行维护能力提供数据支持,还能有效引导市场竞争,从而增强我国风电产业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