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支持力度,对我国未来风电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于是,我国一直发展缓慢的风力发电产业开始发力,不少企业开始投入到风电产业的开发中。但目前我国风电产业核心技术缺乏,仍然制约着风电产业的发展。
国产大型风电机组研发滞后
“我国风电机组的研发是上世纪70年代末起步的,但当时不具备国产化的能力。进入80年代,才真正开始发展,可生产的也只是离网型的单机小型风力发电机,主要用于新疆、内蒙古等偏远地区的农牧民生活用电,发电量很小。”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施鹏飞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达71329万千瓦,其中风电累计装机容量590.6万千瓦,只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0.83%。在风电产品市场,2007年,外资企业产品占52.8%,占据了大半江山。
据了解,目前,德国是全球风电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出口已成为德国风电设备公司的主要增长点。据施鹏飞介绍,目前,我国还没有经过20年以上的野外运行考验的国产化成熟机型,在2.5兆瓦及以上的超大型机组的研制上还处于样机阶段。
“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和风能产业的开发在国内起步较晚,产业链尚不成熟,大部分控制软件、风机零部件仍需进口,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北海市银河艾万迪斯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师谢元峰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
核心技术缺乏影响风电产业发展
施鹏飞指出,在过去30多年里,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核心技术缺乏,此外,风电场运行经验不足、资金投入大等因素也影响了风电产业的发展。2006年,各项关于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出台,让我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看到了风能开发的广阔市场,于是,纷纷开始加大对风电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
据龙源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谢长军介绍,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风电技术研发的投入,但还远远不够。风电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涉及气候、气动、机械设计制造、控制等较多技术门类和领域。
据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绍清介绍,风机研发的关键技术在于风电机组的系统集成和整机的设计制造。其中变频器是风电机组的核心部件,在改变电流频率、稳定输出电压频率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目前,国内企业在变频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上还很少有成熟的产品,主要依赖进口,难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由于核心技术尚未成熟,很多国产风电产品性能不是很好,企业更愿意采用国外质量有保证的产品。“目前,购买国外风电设备每千瓦最少要7000元,如果是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可降低成本投入达20%至30%。”施鹏飞指出。
自主创新加快风电产业发展步伐
针对以上问题,谢长军指出,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原创性技术研究。同时,风电企业应尽快掌握风机设计的核心技术,并完成国产化改造,最终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另外,企业还要特别注重产品质量,加强工艺管理,提高产品在室外恶劣环境中运行的可靠性。
2007年6月,《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公布实施。其中指出,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体系,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装备能力。
对于风电产业来说,要达到上述目标,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风机制造技术水平,尽快打造出市场认可、质量过硬的自主品牌,已成为我国风电企业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