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并网容量已超过4000万kW,风电设备行业总体产能更是超过2500万kW,中国也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但青云直上般的发展并没有缓解用电难——由于电网接纳能力不足,一些风能资源最好的地区只能限制风电设施发电。
如果能把电储存在比较好的“银行”中,闲时可存,忙时可取,那将大大改善中国用电紧张的局面。但“电银行”需要大容量储能技术。“储能是支撑智能电网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市政协委员、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里清在提案中说。
储能技术的主战场:削峰填谷
一直以来,削峰填谷被认为是储能技术最适合的“战场”。
2000年以来,中国电网峰谷差逐年增大,多数电网的高峰负荷增长幅度在10%左右甚至更高,而低谷负荷的增长幅度则维持在5%甚至更低。峰谷差的增加幅度大于负荷的增长幅度,在电网中引入储能系统是实现电网调峰的迫切需求。全面开发应用调峰储能电池,将大幅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电力行业的所有环节中,发电、输送、配电以及使用都可以应用储能技术。它既能提供紧急状态下的备用电力;也可为偏远地区或岛屿解决离网环境中的电力供应问题;分布式储能可提高智能电网的调节能力;电动汽车充电站也需要储能技术进行缓冲和调节。
胡里清表示,储能技术已成为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大规模发展的主要瓶颈。
未来的储能领域:三种电池共存
如果储能技术无法取得突破,就不可能有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然而现状恰恰就是,储能的核心技术一直难以取得突破。
“就目前来说,化学储能被认为更符合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胡里清说,对于电网储能应用,钒电池和钠硫电池是两种已经被市场认可的主要商用技术。相比较而言,钠硫电池运行温度高,对充放电有特殊控制要求,需要增加2-3倍的冗余;锂电池的储能时间有限,仅适用电网调频;钒电池在容量、持续时间、使用寿命、运行安全性方面更为理想
由于每种储能技术都有优缺点,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储能领域必然是钠硫电池、钒电池、锂电池等技术共存。但三种技术也有长短。胡里清认为钒电池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储能技术,原因在于中国钒矿资源丰富,且拥有核心技术。据悉,钒电池技术目前处于与风电、光伏电进行配套示范运行阶段,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前期。
鼓励峰谷分时电价
在中国现有的以火电为基础的电力价格体系中,新能源发电犹如襁褓中的婴儿,必须依赖政府财政补贴支持。但稍稍改变一个用电制度就能让“婴儿”快速长大——这就是峰谷电价政策。胡里清说,中国除极少数地区有零星的分时电价外,基本没有实施峰谷电价。储能是在低谷时“储电”、高峰时“供电”,峰谷电价差可以成为投资储能的基本收入来源。政府应推行具有激励效果的峰谷分时电价,推动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储能技术正朝着大容量、高转换率和应用低成本的方向发展。这为同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低成本生产优势的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领先机遇。如果政策到位,中国储能产业既可快速成长为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又能极大地促进国内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