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产业 » 正文

中国风电产业急需专业人才

日期:2006-11-10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中国电力新闻网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06
11/10
17:0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中国 风电 产业 急需 专业 人才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冯小刚影片《天下无贼》中的这一经典台词,对于踌躇满志却步履维艰的中国风电产业来说,无疑更有其现实性和迫切性。


 
 
  
 
 
 
  9月21日,风电业界各路精英云集华北电力大学,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风能发展战略论坛”在这里召开。记者观察到,与会者从院士到风电建设一线工作人员莫不认为: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要发展中国的风电产业,必须加快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问题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

  风能是新能源中除水电外最具开发潜力的能源,其开发技术最为成熟,也最具规模和商业开发条件且经济可行性较高,因此,我国正在大力鼓励发展风电。

  我国的风电也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去年全国完成风电装机50.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4%。根据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3000万千瓦,目前风电的总装机容量为126万千瓦,这意味着今后平均每年要新增装机容量约200万千瓦。

  然而,有资金有政策后的风电产业仍待人才“东风”。我国风电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为缺乏成熟先进的风电技术。我国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国产化率很低,主要部件和技术完全依赖外国公司,风电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而风电产业化进程中的这些难题莫不有待专业人才去破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王仲颖表示“实现风机国产化,培养自己的民族工业,人才是关键”。

  据介绍,目前,我国从事风电的技术骨干大多数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他们普遍缺少风电方面的专业培训和技术学习。具备创新、国际交往能力的复合型风电人才和优秀的风电总设计师尤为短缺。据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大平介绍,到2020年我国将需要几十万人从事风电产业,其中包括好几万专业人员。我国风电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人才培养任务极其艰巨。

  徐大平教授认为加强风电技术的人才培养,一是要大力培养总体设计人才,即能担任总设计师、总工程师角色的人才;二要培养创新人才,即能在一个专业领域中有创新思想,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专家。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专家黎发贵、郭太英也指出,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新学科,需要培养一大批设计、研发、制造、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因此,国家、社会、高校、企业都应积极努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为中国风电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发展风力发电的关键。

  显然,风电要想得到大规模的发展,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国家规定的70%,就必须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中国风能协会理事长贺德馨说,当前我国风电产业最关键的问题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而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也还是人才问题。而现实情况是,我国不仅缺少风电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也缺少风电技术的科研开发基地。

  华北电力大学抢占人才培养制高点

  面对风电人才的紧缺和人才培养的市场空白,华北电力大学显示了自己嗅觉的高度灵敏和作为电力专业高校应有的责任感。该校果断行动,率先构建了我国风能发电人才培养基地--国内首个“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花落该校。2006年9月,华北电力大学“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首批招收的30名学生已入校就读。

  此前,中国高校还从没有风力发电相关本科专业的设置。今年初开始施行的国家《可再生能源法》第三章第十二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可再生能源知识和技术纳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经过华北电力大学不懈努力,2005年,国家发改委向教育部推荐华北电力大学成立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并计划通过世界银行的赠款项目给予支持。该校被选为中国风能协会风能教育工作组组长单位,并受风能协会委托创办“世界风能研究院亚洲风能培训中心”。

  培养风电人才,华北电力大学无疑有其先天优势。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惟一的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该校具有风电及相关专业领域的师资储备和科研基础,如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市场、机械等,并在风电并网、风电机组及其控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培养出了一批研究风电的博士和硕士毕业生。2005年还举办了全国第一个风电方面的工程硕士课程研修班。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就风电专业的开办评论说:“四年后,他们将成为社会上的紧俏人才。”

  “我们的风电本科专业将是高起点、高层次的,不是培养某个方面专门的技术员或工程师,而是要培养更高层面上的,更具备全局长远的战略视野的综合型人才。”刘吉臻介绍,“毕业生要具有进行风力发电机组和风电场的设计、制造、运行、试验研究以及项目投资与管理的基本能力。他们将是有一定创新能力、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华北电力大学对该学科“十一五”规划定位是:国家级风力发电教学与科研基地。规划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组建高水平的风电研究与教学团队,培养具有进行风电机组及风电场的设计、制造、运行、试验研究、项目投资与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并积极创造条件,创建“亚洲风能培训中心”,面向全球培养国际化高级风电人才。

  显然,他们对风电产业和自己开设的风电专业极具信心,他们计划逐年扩大风电专业招生人数,到2010年本科生规模达到120人。

  人才培养须切实加大力度

  风电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人才培养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甚至也不是一所大学或者部分高校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

  专家一致认为,中国风电事业的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上切实加大力度。在“中国风能发展战略论坛”上,他们就人才培养的路径取得共识。

  他们认为,首先,要采取超常规手段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强大的师资队伍。和传统专业学科相比,风电专业作为我国一门尚处起步阶段的新兴学科,专业的高级人才也是相对匮乏,现有的少数高级人才也相对集中在一些科研单位,高校一时间还很难找到所需人才。华北电力大学刘永前教授说:“风电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国家应该下大力气招聘国际大师级人物和高级专门人才加盟我国的风电人才培养事业,并采取超常规手段快速地培养自己的师资和科研队伍。”

  其次,应大范围地进行风电各层次的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风电学科作为交叉学科,它涉及动力、机械、电气、电力电子、自动化等学科。有相关专业基础的高校都应该承担起为国家培养继续人才的责任。目前,除了华北电力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也在着手风能学科建设或进行风能利用的研究。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在政策上对这些院校给予政策倾斜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建立风电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学科建设,培养出能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专业人才,加速风电事业的发展。

  最后,要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风电专业作为一个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有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践基地。目前,华北电力大学在这方面可谓一支独秀,已经和七家理事会成员单位中的五大发电企业(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和中电投)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还确定了教学和研究走多学科协同合作的道路。“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和范围,共同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实践型人才。这是一条人才培养的捷径。”专家说。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