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质生产力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在江苏南京高新区,以激光雷达技术为支点,撬动新能源、低空经济、气象服务等万亿级赛道,成为CCTV-13新闻频道专题报道的“创新标杆”。今年一季度,企业测风激光雷达及智能监测设备产量同比翻番,2024年销售接近2万台。这场“加速度”背后,是牧镭激光以技术革新定义产业未来的雄心。
技术突围:
从风电到低空,用激光丈量新赛道
1. 风电领域:立体测风体系护航绿色能源
牧镭激光深耕风电行业十年,推出地基式、机舱式、三维扫描式激光雷达等全场景解决方案,覆盖风资源评估、机组控制、尾流优化等核心环节。
地基雷达
Molas B300
突破复杂地形限制,结合CFD流体力学修正技术,实现厘米级精度测风,成本较传统测风塔降低60%;
机舱雷达
Molas NL
专为风电机组定制,实时监测机组前方多截面流场数据,结合智能预测算法优化偏航控制,降低尾流损失15%以上,提升单机年发电量;
三维扫描雷达
Molas 3D
构建虚拟测风塔,精准捕捉立体风场动态,助力发电效率提升3%-5%。
2. 低空经济:10米级气象服务系统打造“数字底座”
随着低空飞行器、无人机物流等产业爆发,牧镭激光率先推出立体三维低空气象服务系统:
分辨率革命:融合多模型算法与硬件升级,将气象数据分辨率从公里级压缩至10米级,构建出复杂地形与建筑耦合下的城市实时风场,精准感知风切变、局部强风等飞行风险要素;
全场景覆盖:已在多个重点城市进行低空经济试点城市部署,为航线规划、飞行安全提供实时动态气象支持;
技术前瞻性:研发中的空间三维探测设备,可适配城市楼宇、山地峡谷等复杂空域,为万亿级低空市场筑牢安全基石。
市场爆发:
国产替代加速,全球竞争力凸显
销量跃升:2024年,牧镭激光年销量接近2万台;
国际认证:产品通过CE、UL、DNV-GL等权威认证,参与国际IEC标准制定,技术输出至欧洲、亚太、东南亚市场;
跨界赋能:除新能源与低空经济外,方案还有望延伸至智慧交通、海洋监测等领域,形成“激光+”生态矩阵。
未来展望:以光为媒,定义产业新高度
牧镭激光发言人杨亚丽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的双轮驱动。我们将持续深耕激光雷达技术,以‘10米级气象服务’重塑低空经济安全边界,以‘立体感知’赋能全球能源转型,让中国智造闪耀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