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麦肯兹全球海上风电团队最新研究报告A giant’s shortfall: how will China’s first major setback impact the offshore wind sector,针对近期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低迷的现状及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解读其对于全球海上风电行业的影响。
用海冲突亟待解决,推动海上风电发展重返快车道
在经历2021年抢装潮后,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年新增装机已连续两年不及行业预期。其中,用海冲突是导致的项目延期装机下滑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受到军事用海、航道、渔业的影响。根据伍德麦肯兹统计,全国有高达15GW的海上风电项目因为用海审批问题被延期,无法于原定时间2022年至2025年间并网。对此,我们预计,受项目延期影响,全国将会有近一半省份无法达成其“十四五”海上风电装机目标。用海问题同样也将影响新增海上规划的批复,对2025年后的装机目标带来挑战。
考虑到近海资源的逐渐饱和、避免与其它行业的用海资源冲突,国家出台了海上风电“单30”政策并鼓励向深远海发展。在各省最新的国管海域海上风电规划中,97%的场址都处于离岸30km以外的海域。然而,新项目若想顺利开展,需要国管海域及专属经济区海上风电开发管理办法的尽早出台并落实标准化审批流程,降低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延期导致开发商项目利润受损,而供应商将面临竞争加剧以及开发商带来的双重压力
项目延期会增加项目的资本支出并且推迟获得收入的时间,从而影响项目的整体收益。对于一些竞配项目来说,延期投产还意味着无法获得既定电价,收入风险加大。根据伍德麦肯兹测算,若延期投产一年,项目全投资税后收益率最大降幅将达到40%左右。
市场低迷必将进一步引发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而业主同样也希望通过降低采购价格来弥补项目延期的损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供应链整体的利润率受到极大的影响,根据伍德麦肯兹统计,中国海上风电供应链企业的平均息税折旧摊销后利润率(EBITDA margin)自2021年到2023年下降了36%。
国内市场低迷,促使中国供应链更多着眼于国外市场
在国内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海外成为了更具吸引力的目标市场——近两年,中国风电整机、基础以及海缆企业在欧洲海上风电市场获得了更多的商业项目订单,也获得了更高的收益及利润率。
深远海发展将中国海上风电的场址推向与欧洲主要市场址条件相似的海域,并让中国与欧洲市场的对于供应链的需求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匹配。对于中国海上风电供应链,特别是高压直流换电站(HVDC substation)和单桩基础供应商来说,在国外市场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出口潜力将有所提升。另外,由于中国海上风电机组的平均单机容量快速发展,在近几年与国外市场也呈现出高度重合的轨迹,风机零部件供应商也将拥有更好的出口机会,因为它们目前并不是西方贸易调查的主要对象。
但与此同时,由于场址条件变得更加苛刻,加之机组大型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供应商正在面临着产线升级的挑战。设备尺寸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复杂化也会加大企业对于产品风险管控的难度,这也意味着在海上风电上网电价越来越不稳定且逐渐降低的背景下,供应商的降本压力将愈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