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人物 » 正文

三一重能崔建业:以技术为基,架起直通客户的“桥梁”

日期:2024-07-02    来源:风能专委会CWEA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24
07/02
08:4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三一重能 风能资源 风电大基地

几经改期,记者终于见到了崔建业。刚从外地拜访完客户的他,脸上略显疲态,但在受访过程中依然十分健谈、思路清晰。身为三一重能的一名营销技术经理,崔建业早已适应了“到处跑客户”的紧张工作节奏。即便难免会有疲惫之感,但崔建业每次都极力调整自己,以最佳状态去面对每个客户,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努力在公司和客户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8年来,崔建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持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逐步由技术端转向市场侧,成为“有技术”“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保持求知心态

谈及刚进入三一重能的那段日子,崔建业觉得自己是“痛并快乐着”。

当时,依靠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进入一家风电开发企业从事过一年风电场运维工作积累的经验,崔建业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风电机组技术储备。然而,由于入职三一重能后从事的是营销技术工作,它要求既具备风能资源评估及解决方案制定的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这给崔建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那个时候,我对风电机组各个部件有所了解,但风能资源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我对此知之甚少,拿到测风数据或资料并不知道怎么计算,感觉十分迷茫。好在求知欲很强烈,觉得只要沉下心去学,没有学不会的。”他向记者回忆道。

靠着这股冲劲,遇到不懂的地方,崔建业就向同事请教,或者上网查找文献资料自行学习。那段时间,崔建业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这帮助他在工作岗位上坚持下来,逐步具备了独立实施项目的能力。与此同时,崔建业也慢慢摸清了与客户沟通的诀窍。

“要带着脑子去提问题,多摸索。遇到不懂的,应该多尝试各种方法,自己多思考,有些东西可能就想明白了。”他说,“弄清楚后,会很兴奋,终于学到课本之外、比较新鲜的东西,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促进我努力去学习。”

在此后的职业生涯中,崔建业始终保持着这样的心态。

由于工作的需要,崔建业曾经常到项目现场进行踏勘,足迹遍布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山东等二十多个省份。

众所周知,由于风电场往往地处偏僻,踏勘工作不仅十分考验体力,也充满危险,酷暑、暴雨、严寒、蛇虫叮咬、无人区失联……风险无处不在。

“虽然很辛苦,也有风险,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这是比较有意思的经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方面,通过实际走访、与当地人交流,可以了解各地的地形地貌、文化、风土人情等,有助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另一方面,欣赏沿途的美丽风景,能够陶冶情操。”他说道。

在崔建业看来,上述积累对自己开展工作同样大有裨益。“比如,在与客户交流过程中,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很好的谈资,有助于我们更快地与客户建立关系,交上朋友。”

正是乐观的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帮助崔建业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让他一步一个脚印地从营销技术专员成长为营销技术经理。

走在客户前面

进入三一重能后,崔建业参与或主导过国家电投内蒙古通辽大基地、华能陇东能源基地、华能上都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京能国际238万千瓦风电大基地等多个项目的前期宏观选址、测风塔方案、风能资源评估、微观选址等工作。

对于风电项目而言,前期工作做得扎实与否,将直接决定其在20年生命周期中的运行表现好坏。这促使崔建业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对客户负责”。“一定要走在客户的前面,别等业主提要求,而是应该想想自己能够提前做哪些工作。”

他以国家电投内蒙古通辽大基地为例介绍说,在该项目尚处于前期阶段时,三一重能即获知了相关信息。由于项目装机规模大,三一重能高度重视,希望将之打造成公司内部的一个标杆案例。

当时,设计院已经对机型和机位点进行了初选,但尚未开展现场踏勘工作。在拿到初步方案并征得业主同意后,三一重能迅速组建团队,到现场对初选机位点进行逐一踏勘,并结合项目现场的限制因素排查情况,以及风电机组技术的进步,对机型和机位点排布进行了优化,制定出新的方案。

“业主感触非常深,没想到我们能跑完上百个机位点,把工作做得那么细致,而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的改进建议。”崔建业回忆说。

与初选方案相比,三一重能的优化方案减少了20个机位点,帮助业主减少征地约6600平方米,节约设备采购、建设、运维成本约7500万元。项目并网后,机组运行稳定,截至2024年4月底的平均可利用率达到99.6%。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华能上都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该项目是我国首批大型新能源基地项目之一,以及华能集团首个“风光火储”基地型综合能源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其中,采用了120台三一重能的5MW风电机组,成为该公司首个百台以上全部使用单机容量5MW级机组的基地项目。

在项目开发建设的前期阶段,三一重能迅速组织崔建业所在的团队对设计院初选的机位点进行了现场踏勘,发现部分机位点因靠近居民区、树林、信号塔等而需要被排除,这势必会影响项目的整体装机规模。三一重能及时向业主反馈了问题,建议采用更大单机容量的机型,被后者采纳。

“装机规模越大的项目,各项工作越要提前去做,越要做得更细致。”崔建业认为,“设计院、整机商应共同参与其中,携手为业主制定最优的风电项目设计方案,最终将每个项目打造成标杆项目。”

目前,崔建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与客户和设计院的交流上,为公司的营销工作和解决方案制定提供支撑。这相当于在公司与客户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对外,深入了解客户的需要,利用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对内,及时传递客户的真实需求,推动相关部门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每次拜访都要带着目的性,通过多次沟通交流,加深彼此了解,增进互信。这样,业主和设计院才会认可我们的专业性,对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抱有信心。”崔建业表示。

路正越走越宽

从业以来,崔建业见证了三一重能的逆袭,以“黑马”之姿跻身国内第五、全球第八;看见了我国风电产业的成长与成熟,以及技术的长足进步。

“有幸与产业共同成长,经历行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诸多新工具和新方法被引入进来,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崔建业说。

以微观选址的踏勘环节为例,无人机的使用日益广泛,不仅有效减少了踏勘人员的工作量及面临的安全风险,更大大提高了踏勘效率。只需要在无人机中输入坐标点,它就会自动去拍摄初选机位点周边的情况,从而为排查限制因素、生成全景影像和三维实景模型、判断建设条件等提供支持。

诸如此类的点滴进步,犹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驱动着我国风电度电成本不断下降。过去20年,我国陆上风电平均度电成本从约1.5元/千瓦时降到0.15元/千瓦时,下降了88%。海上风电平均度电成本的降幅达到74%,降至0.33元/千瓦时。风电已经成为最便宜的电力。

在这背后,是产业链上下游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崔建业所在的三一重能更是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近年来,依托持续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迭代、强化自有关键部件供应能力、推进数智化技术应用等,三一重能在大容量风电机组及长叶片研制、成本管控等方面实现引领。

成本的持续降低,为风电不断打开新的应用空间奠定了基础。通过供应绿色且便宜的电力,以及借助“PowertoX”模式生成绿氢、绿氨、绿色甲烷、绿色甲醇、绿色合成燃料等,风电有力支持着电力、钢铁、化工、航空、海运等领域脱碳,成为了构建零碳社会的“能源底座”。这正是风电行业追求更低度电成本的初衷。

风电产业的蓬勃发展之势,让崔建业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愈加充满信心。

“未来,我们的客户将日益多元化,这要求我必须进一步打开自己的工作思路,更多地去了解与风电相关的现货交易、制氢、制氨、制甲醇等方面的知识,带领团队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他向记者表示,“我将更加深入一线,加强与客户、设计院、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交流,全面了解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新型电力系统,风电仍需提速提质发展,这需要全体风能人接续奋斗,而崔建业已然大步踏上了新征程。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