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电网 » 风电产业 » 正文

江苏射阳港探索从零碳生产到零碳生活的融合发展

日期:2024-05-28    来源:风能专委会CWEA

国际风力发电网

2024
05/28
08: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风电产业 陆上风电 风电叶片 海上风电

射阳港经济开发区依靠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逐步打造出风电产业链规模化基地,建成零碳工厂,引入能碳管理和技术创新平台,推动开展绿证、碳汇等工作,让绿色低碳融入生产、生活、生态,成为双碳目标下全面建设零碳园区的新示范。

浩瀚的黄海之滨,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东部起点,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相传因后羿射日而得名,拥有江苏省最大的海域面积(5100平方公里),风电可开发容量占到盐城市的近一半。2018年,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批复成立。2022年11月,该区成为全市首家低(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试点;同年12月,《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低(零)碳园区规划》正式发布。2023年,《支持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政策意见》进一步提出,打造以产业为内核、数字技术为底座、港产城融合为架构的零碳产业园区。一系列的政策规划,为射阳港建设低(零)碳产业园区指明了方向。

江苏射阳港零碳产业研究院及零碳公交

铸牢新能源产业内核,搭建数智化管理平台

从2017年决定培育新能源产业至今,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实现了从无到有、集点成链的产业格局,形成集风电场开发、装备智造、科创研发、检测认证、运维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园副主任李克宁向《风能》介绍,截至目前,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已经落户多家风电龙头企业,包括国家能源集团、华能电力、中广核、远景能源、GE、中节能,以及时代新材、采埃孚、亨通光电、大连重工、天顺风能,同时还引进了风电产业研究院、中车叶片检测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新能源创新基地等研发平台31家。其中,中车新能源、天顺海洋装备、远景整机及零部件、大连重工等4个百亿级“智造产业园”初具雏形。

入驻射阳港的新能源企业针对生产制造环节积极开展技术改进,通过各种方式减排降碳。大连重工整体涂装生产线采用全自动化内外壁抛丸机和内外喷漆设备,实现了塔筒涂装过程无人化操作。远景能源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以及推进气改电、电动交通替代和使用开发区的低(零)碳基础设施等举措,实现了工厂运营的碳中和。2024年1月,远景能源16~18MW全国首台“碳中和”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该区下线。同期,时代新材首支120米级超大型海上风电叶片在射阳工厂顺利下线,单支叶片的生产周期控制在48小时,效率与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时代新材正在加快打造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的三期“灯塔工厂”。

应用碳排放管理平台为打造低(零)碳社区提供了有力支撑。依托全国首个园区级产品碳足迹核算平台,企业可以一键获取产品碳足迹分布,掌握碳排放热点环节,有的放矢助力产品低碳发展,还能够进一步详细核算风电机组大部件的碳足迹,优化风电机组设计,制定减排策略。

时代新材副总经理孙绍元向《风能》表示,目前,时代新材在射阳基地生产的叶片可以覆盖江苏、山东等周边500公里的市场。准确测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数据,为未来产品出口,打破国际碳税壁垒做好准备。

绿电管理是建设零碳产业园的关键所在。射阳积极申报省级新型电力系统试点,明晰园区绿电供应架构,打造园区级能碳数智化引擎。在射阳港零碳产业园的智慧物联网管理平台上,园区内企业及仓储区、生活区等功能区域的绿电使用及碳排放情况一目了然。例如,从时代新材的碳盘查界面可以看到,企业通过屋顶光伏发电使用的绿电占比达到20.72%,通过国网购买的绿电占比79.28%,这些绿色能源减排的二氧化碳相当于植树590棵。

截至2023年7月,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与龙源、华能、中广核等风电开发企业合作,建成近海风电70万千瓦、陆上风电60.73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10.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4亿千瓦时;已建成500千伏变电站和220千伏变电站各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正加快推进远景能源、亨通光电、龙源的3个独立共享储能项目,为新能源的平稳发电提供保障。

远景能源射阳产业基地

打造低碳生活,促进港产城融合

除生产环节外,产业园区内居民的生活、生态环境,也处处融入了低碳“元素”,为港产城融合带来全新的风景。

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投资了5亿元建设8万平方米零碳社区,为产业园提供生活配套服务。目前,正积极探索绿色建筑、绿电直供等实现路径。园区内的办公楼、医院、酒店、公园等将成为智慧楼宇的示范载体;屋顶、车棚、外墙成为太阳能发电单元;还有风光互补智能照明的路灯、集成化的视频监控、AI监测的垃圾桶……

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零碳公交”,已用于园区人员密集场所的通勤。据了解,该车长约30米,拥有双车头,可载客305人。与传统公交车相比,“零碳公交”可通过各类车载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线路,实现牵引、制动、转向等操作,并具有零排放、无污染特性,支持多种供电方式。未来,园区还将布局零碳公交停保场、改造智能红绿灯与智慧公交站台,实现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智能公交运营调度和公交大数据分析等功能。

沿海生态防护林、生态湿地等的开发利用,成为生态碳汇的重要资源。射阳县金海林场经过不懈努力,在盐碱地培育种植100多万株、占地1.4万亩的碳汇林。在全面实施低碳、零碳举措后,射阳县生态环境正在持续优化。射阳县连续六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占比位居盐城市第一,全球80%的丹顶鹤在这里越冬。目前,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正开展森林、湿地、海洋等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为探索生态碳汇价值实现路径打好基础。

随着零碳社区“硬件”上的升级改造,社区居民的环保理念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节能降碳逐步成为居民的新风尚。

位于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的时代新材叶片厂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零碳产业园样板

围绕工业节能降碳、绿色能源供给、碳汇能力提升、能碳协同管理、应用场景布局等重点领域,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力求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而这些项目取得的成果,离不开政府部门打造的优质营商环境。

为了引入优质企业,政府部门集合多种要素向产业聚集,创新VR招商平台、“链式”招商等举措。四套班子领导挂钩重点企业,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绿色通道;成立重大项目推进服务专班;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邻里中心、零碳社区等生活服务类载体建设,以及物流园、综合智慧物流园等生产性功能设施建设;建成全市首家县级科创中心,组织兑现科技奖补资金近4500万元。为担负射阳经济开发区供热任务的某公司产生的额外碳排放配额交易费用,政府部门帮助企业获得全省首单“碳配额保险”,助力发电企业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针对项目落地手续繁琐、周期长等问题,射阳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窗,帮助亨通光电等42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设立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联审联办中心,整合企业开办、工程建设、不动产权等41个涉企事项,审批环节简化至1个。射阳县行政审批部门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办理各项手续,更坚定了企业的投资信心。例如,时代新材到射阳落户后,政府即安排专人实施全流程跟踪服务,一期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二期海上大功率风电实验平台项目实现“九证联发”,从打桩到建成,前后仅用不到6个月时间。三期150米级大兆瓦海上风电叶片智造项目也已投产运行。

按照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的绿色能源供应发展规划,到2025年,该区将初步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园区能源利用体系,可再生能源自供给比例超过50%,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达到60%,园区绿电消费比例达到60%;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自供给比例达到80%,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达到80%,推动建成绿电消费为主的园区绿色能源消费体系,园区绿电消费比例达到80%。

对于下一步发展,李克宁向记者表示,“将聚焦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明确以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为先导、发展绿色产业为支撑、推进科技创新为动力、探索标准体系为方向,打造可观可感可持续的低(零)碳产业园建设样板。”

返回 国际风力发电网 首页

风电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