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地球,风光无限。从大漠戈壁到林海雪原,从草原尽头到海洋深处,从山谷盆地到喜马拉雅之巅……一批批运达风机落地开花,为全球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如今,运达股份有超15000台机组遍布全球500多个风场,累计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运达股份公众号《好风凭“运”力》系列报道,将带您一起走进这些风场,“碳”寻运达“绿电”之风势头强劲的奥秘。
富锦,坐落于祖国最东北的省份黑龙江,这里冬季漫长、严寒多雪,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可就在这样低温极寒、少人值守的环境下,运达股份富锦分散式风电项目4台总容量8MW的WD131-2000风力发电机组,年发电量可达3526.7万千瓦时,机组可利用率99.7%,年等效小时数更是高达4408小时,相比全国风电场2231小时的平均水平,整整高出了近一倍!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01
为风机重塑“金刚不冻”之身
富锦项目所在地年平均风速6.25米/秒,冬季气温最低可达零下30~40℃。机组想要实现超高利用率,首先要具备极端环境下防寒防冻的能力。
对此,运达科研人员首先采用不同种类的耐低温材料为风机和桨叶分别塑起了“金刚不冻”之身,并通过优化材料抗低温性能,使风机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达到零下40℃以下。同时,采用特殊加热系统实现了变桨系统低温启动和低温上电保护,以及各零部件的低温控制和保护,使机组能够由内而外适应低温环境下的安全运行要求。
02
为风电场武装“智慧大脑”
富锦项目所在地不仅冷,还很远。
“我们项目部常驻呼兰,到富锦项目开车要600多公里。”富锦项目现场经理丛超表示,分散式风电场区域跨度大、资源调度困难,做好管理运维难度可不小。
不过,运达股份从风电场的精细化运维出发,自主研发PHM系统(风电机组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系统),可以实时对风机的健康状态进行检测和预警,减少停机运维时间,大幅提高现场处理问题的效率,提升可利用率与发电量。
“随着后台大数据的不断丰富与学习,就能一步步实现少人值守、甚至无人值守的运营模式。”丛超说,得益于PHM这个“智慧大脑”,目前运达股份在黑龙江建设的近20个分散式项目,运维效果都十分良好。
注:
1.全国风电场年等效平均水平数据源自《中电联全国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