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备设计、处理责任、回收体系、再生利用等六个领域对我国风电、光伏退役设备循环再利用作出部署,打通风光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的最后一环。
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设备设计、处理责任、回收体系、再生利用等六个领域对我国风电、光伏退役设备循环再利用作出部署,打通风光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的最后一环。
加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指导意见》提出,将从设备全生命周期角度考虑风电、光伏设备退役问题,推动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同时将结合产业发展阶段,进行区域统筹,加快培育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为此,《指导意见》提出六大重点任务,将引导生产制造企业以轻量化、易拆解、易运输、易回收为目标,在产品设计生产阶段进行绿色设计。同时,将建立健全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督促指导集中式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依法承担退役新能源设备处理责任,督促指导发电企业及时做好周边生态环境修复,提升报废资产处理效率,优化国有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处理处置制度。另外,《指导意见》还提出将完善设备回收体系、强化资源再生利用能力、稳妥推进设备再制造、规范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等。
不仅如此,《指导意见》针对2025年和2030年分别提出了工作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集中式风电场、光伏发电站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相关标准规范,同时突破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到2030年,风电、光伏设备全流程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将基本成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更加健全,形成一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区。
市场起步摸索前行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大批量投入应用,而随着产业加快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新能源设备将面临批量退役问题。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指出,退役新能源设备属于新型固体废弃物,退役风电设备体积大、材料复杂,退役光伏设备具有较高资源价值,但目前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退役设备处置责任不明确,专业化回收利用企业较少、商业模式不成熟,存在简单焚烧和填埋废弃风机叶片、光伏组件等现象。
尽管挑战尚存,但我国部分发电企业、设备生产企业、回收利用企业也已在积极探索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技术和应用场景,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实践经验。
“以前知道报废光伏组件有回收价值的人不多,客户是把它们当作垃圾交给我们处理的,所以当时采购的价格很便宜,后来开始意识到边框、玻璃、接线盒等部件同样存在价值,价格也逐步水涨船高。”南通日弈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杰告诉记者,“在量产方面,目前已经能够实现92%以上的光伏组件回收率,考虑到盈利水平,这一指标未来还能往上提。”
金风慧能产品中心总经理岳健也告诉记者,金风科技已于2021年成立负责退役机组回收业务的子公司,可满足国家绿色回收要求。其中,利用机组残余价值,可作为老旧机组技改升级、实训平台复用,同时核心备件能够回收再制造,通过和各发电集团签订大部件维修框架、技改维修等业务,将维修后部件用于后服务维修市场消耗及运维市场替换使用,而高值电控部件还可做技改升级,提升部件资源化再利用水平。
应提前布局未雨绸缪
实际上,面对即将爆发的风光退役设备回收需求,提前布局,未雨绸缪,已是当前业界达成的共识。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光伏回收产业发展合作中心秘书长吕芳表示,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对光伏组件报废规模、时间和分布的精准预测。做好光伏组件回收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精准预测,摸清家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认为,目前国内光伏组件回收市场需求还没有大规模显现,到2030年左右才会出现大规模的回收需求,不过,为了应对未来光伏组件大规模报废情况的出现,产业已经开始着手准备。
在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太阳能事业部总经理周罡看来,目前,光伏组件回收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各类回收技术层出不穷,各有优劣,同时考虑到目前行业报废组件数量不多,相对而言,标准和政策是更需关注的重点。
岳健则建议,一方面,应通过政策补贴,利用中央财政及当地政府资金预算,加大对退役风电设备循环利用项目的扶持,出台风电机组资源化处置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将优惠的绿色金融服务融入到风电机组资源化处置的链条当中,提供资金便利,提升回收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应推动并制定退役风电机组的评估体系,完善行业技术规范、认证体系等,建立科学的价值评估模式,构建资源化利用闭环,引导市场经济绿色健康发展。
周罡也进一步表示,尽管理论上行业离组件大规模报废还有近十年时间,但也应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提前布局,将光伏组件回收的架构完善起来,更自信更从容地迎接大规模报废潮的机遇与挑战。